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3-01-04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碳中和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 B . 北京冬奥会的运动服中使用的保暖材料石墨烯与足球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人造太阳)所应用的氘、氚与氕三者互为同位素 D . “奋斗者号”潜水器使用的固体浮力材料,由空心玻璃微球和高强树脂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 2.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去渣、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酸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豆浆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分散系 B . 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C . 用“煎成”后的豆浆制作豆腐,其蛋白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 D . 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类似
  • 3. 下列化学仪器与用途不一致的一组是(   )

    A . A仪器用于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B . B仪器用于蘸取NaCl溶液置于酒精灯上灼烧以观察钠的焰色 C . C仪器用于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 . D仪器用于吸收尾气
  • 4. 现有处于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B、C、D、E,其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C是金属元素,的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 , 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 A与B,D,E均可形成二元的共价化合物 B . 由C,E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促进水的电离 C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D . D与E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5.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6g甲醇的分子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 B . 25℃时,为12的溶液中含有数目为 C . 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后完全溶解,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D . 已知核反应: , 则中含中子数
  • 6. 下列性质的比较,强弱关系正确且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 酸性: B . 碱性: C . 还原性: D . 沸点:
  • 7. 检验菠菜中是否含有铁元素,依次进行灼烧、溶解、过滤、检验四个实验步骤,下列图示,装置或原理不合理的是(   )

    A.用烧杯将菠菜灼烧成灰

    B.用浓盐酸溶解灰烬并加水稀释

    C.过滤得到含铁元素的滤液

    D.检验滤液中是否含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 下图为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化物不一定均为气态,但均能与水反应 B . 氧化物M2中M的化合价一定比M1中的高 C . 最后生成的碱一定为强碱,但生成酸时,不一定是强酸 D . 转化关系图中的所有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9.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通入过量 B . 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C .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 .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 10. 下列实验中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观察的生成

    蒸发结晶制备NaCl晶体

    制取

    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O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2·全国乙卷) 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 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2·江苏模拟) 废旧CPU中的金(Au)、Ag和Cu回收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HAuCl4= H++ Au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溶”时用浓硝酸产生NOx的量比稀硝酸的少 B . “过滤”所得滤液中的Cu2+和Ag+可用过量浓氨水分离 C . 用浓盐酸和NaNO3也可以溶解金 D . 用过量Zn粉将1molHAuCl4完全还原为Au,参加反应的Zn为1.5mol
  • 13. 化合物()中的四种元素X、Y、Z、W为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周期的不同主族,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是检验气体的常用试剂,该化合物的热重分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Z、W四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B . 200~400℃阶段热分解将失去1个 C . 400~600℃热分解后生成的固体化合物是 , 且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 该反应过程最终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二、多选题
  • 14.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 . HCl(),通入盛有的洗气瓶 B . 溶液(),通入过量的气体 C . 蛋白质溶液(NaCl),渗析 D . 溴水(),用酒精萃取
  • 15. 三氯氧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用以下反应制备:。部分物质的性质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颜色状态

    沸点

    其它

    无色液体

    75℃

    遇水剧烈反应,产生白色烟雾

    无色液体

    105℃

    潮湿空气中剧烈反应,生成白雾

    A . 制备三氯氧磷时不能采用水浴加热 B . 反应中将氯气缓慢地通入装有白磷装置中,至白磷消失后,再通氧气 C . 反应结束后,可采用分液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提纯 D . 在潮湿空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填空题
  • 16. 某学习小组探究B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1) 元素周期表中虚线相连的元素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对角线法则。

      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硼氢化钠()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反应可生成

      ①上图中X的化学式为

      以二聚物的形式存在,分子结构中存在两个键共用一对共用电子的氢桥键,用 表示,则二聚物结构式为

      ③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g的还原能力与标准状况下22.4L的还原能力相当(还原能力即生成失去电子的量)。

  • 17. 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的形式存在,是造成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科学家找到多种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
    1. (1) 某研究团队设计的处理流程如下:

      ①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入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过程Ⅱ: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转化,称为硝化过程。在碱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成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过程Ⅲ:在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甲醇(),实现转化,称为反硝化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当甲醇与6mol 完全反应,转化成时,消耗的甲醇的质量为

    2. (2)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通入氨氮废水中达到某一点,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而氨氮的浓度降为零,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当氯气与氨氮的物质的量之比至少为时即“折点”。
  • 18. 用于杀灭新冠病毒的二氧化氯稳定性较差(纯易分解爆炸),故用和NaOH混合溶液将其吸收转化为NaClO2保存。现利用如下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及试剂制备

    已知:①在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②温度高于60℃时,分解成和NaC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配制75%浓硫酸,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

    2. (2) A为的发生装置,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的作用是
    4. (4) 装置B中(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此装置需要采用冰水浴,主要原因是
    5. (5) 装置C烧杯中的试剂是
    6. (6) 推测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填化学式)。
  • 19. 某学生对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与漂白粉(已在空气中露置了一小段时间)反应的实验探究

    步骤①:取4g漂白粉固体,加入100mL水,固体有少量不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pH计测得漂白粉溶液的pH约为12。

    步骤②:将持续通入漂白粉溶液中,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最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 (1) 写出由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2. (2) 若向水中持续通入 , 未观察到白雾。推测步骤②中的白雾是由HCl小液滴形成的,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硝酸酸化的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A。

      实验a的目的是;白色沉淀A为(填化学式)。

    3. (3) 步骤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是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和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向步骤①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5. (5)

      实验二: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将一定量的通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经分析,溶液反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c.若通入少量 , 则反应为

      d.若通入过量 , 则反应为

      为了探究发生了哪一种情况,取上述反应后过滤所得的溶液,分别装入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A中有气体生成,则该气体可能为(填化学式)。
    6. (6) 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发生的是情况c的是(填标号,下同),能说明发生了情况d的是

      A.试管Ⅰ中有气体生成    B.试管Ⅱ中溶液颜色发生了变化

      C.试管Ⅲ中有气体生成    D.试管Ⅳ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20. 无水常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氯化亚砜()可作为制取无水的脱水剂,其熔点-101℃,沸点76℃,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酸性氧化物。工业上以废铁屑(含有少量碳和杂质)为原料制备无水 , 其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 (1) 操作①得到的固体为
    2. (2) 操作①若在实验室中进行,则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
    3. (3) 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试剂B可以选用____(填序号)。
      A . 溶液 B . C . 溶液 D . 溶液
    4. (4) 操作②是
    5. (5)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
    6. (6) 由D转化成E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过程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