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更新时间:2023-01-04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使用“高炉炼铁”,其原理与现代焦炭炼铁反应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赤铁矿的成分为 B . 高炉有利于还原气的生成 C . 炼铁时C发生了还原反应 D . 所炼的生铁适合铸造钱币
  • 2. 高纯度HF刻蚀芯片的反应为:4HF+Si=SiF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HF)2的结构式:H—F—F—H B . H2O的比例模型: C . Si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 SiF4的电子式:
  • 3. 黑火药发生爆炸反应的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离能大小: B . 电负性大小: C . 原子半径大小: D . 热稳定性大小: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均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 . 分子中的键角与中的键角大小相同 C . 星际分子键和键的数目比例为2∶1 D . Ⅳ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 5. 地球海洋是巨大的物质资源宝库,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氯化钠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为2.72%,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掌握了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原料进一步制备金属钠、氯气、烧碱、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并以氯气、烧碱等为原料进一步从海洋中提取出溴、碘、镁。这些海洋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原料,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提取海洋资源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将海水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B . 利用熟石灰从海水中沉淀氢氧化镁 C . 在海带浸取液中通入氯气制备碘 D . 利用空气从浓缩的海水中氧化出溴
  • 6. 地球海洋是巨大的物质资源宝库,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氯化钠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为2.72%,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掌握了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原料进一步制备金属钠、氯气、烧碱、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并以氯气、烧碱等为原料进一步从海洋中提取出溴、碘、镁。这些海洋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原料,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验小组利用食盐、和水等进行氯系消毒剂的制备。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和碱: B . 氯气和水反应制备次氯酸: C . 氯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备氯酸钠: D . 氯酸钠和浓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氯:
  • 7. 地球海洋是巨大的物质资源宝库,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氯化钠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为2.72%,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掌握了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原料进一步制备金属钠、氯气、烧碱、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并以氯气、烧碱等为原料进一步从海洋中提取出溴、碘、镁。这些海洋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原料,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用下列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的部分工艺。下列对于该实验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Ⅰ中使用小颗粒可加快气体生成 B . 装置Ⅱ中的试剂可使用饱和溶液 C . 装置Ⅲ中使用冰水可促进析出 D . 侯氏制碱法可以实现的循环利用
  • 8. 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铝的导热性强,可用作铝热剂 B . 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于电解铝 C . 氢氧化铝具有弱酸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 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絮凝剂
  • 9. 尿素是一种高效缓释氮肥。利用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反应①的 C .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 D . 尿素分子中C的化合价为
  • 10.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物的形态相互转化 B . 工业上通过催化氧化等反应生产 C . 天然气中含有的可通过石灰乳吸收的方法除去 D . 在煤炭中掺入石灰可有效减少燃烧尾气中的
  • 11. 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气体通入溶液中,再继续滴加盐酸和溶液,震荡,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探究是否具有还原性

    B

    溶液中依次滴加5滴同浓度NaCl溶液和KI溶液,震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探究AgCl和AgI的溶度积常数相对大小

    C

    溶液中滴加同浓度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探究是否为难溶物或微溶物

    D

    盐酸分别滴加到的悬浊液中,观察是否溶

    探究是否为两性氢氧化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缓冲溶液体系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配制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固体,在小烧杯中加10mL水溶解,静置。

    步骤2:将步骤1所得溶液转移至于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震荡,静置。

    步骤3:取步骤2所得溶液45mL,向其中滴加某浓度NaOH溶液,至 , 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mL。

    步骤4:将步骤3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滴加溶液,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盐酸,充分震荡,测得两溶液的

    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步骤2所配制的溶液中: B . 溶液中: C . 在步骤3所得溶液中: D . 从步骤4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与NaOH和HCl均不反应
  • 13. 将燃煤烟气(含等)通入软锰矿粉(主要成分为 , 少量Fe、Al的氧化物杂质)悬浊液中反应制备。反应放热,采用冷水浴控温25℃。实验时吸收液中的浓度随吸收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吸收完成后,溶液中。已知:室温下。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等于即认为已经除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为: B . 控温25℃有利于提高悬浊液对的吸收率 C . 对该体系中的副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 . 调节吸收液pH为5,可除去杂质
二、填空题
  • 14.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处理剂。制备方法如下:

    1. (1) 氧化可采用催化氧化或直接氧化。

      ①以为氧化剂,作催化剂,需控温55℃,反应4h。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以为氧化剂,需控温40-70℃,反应1-3h。检验氧化反应已经发生的方法是

      ③以NaClO作为氧化剂,比方法②用量大,反应中生成少量污染性气体。原因是

    2. (2) 水解-聚合过程中部分反应过程如下:

      ①水解-聚合过程中pH变化趋势是

      ②聚合的原理是

      ③聚合硫酸铁净水效果好的原因是

  • 15. 自然界中的金以单质形态夹杂在矿石中。金矿粉经过氰化、吸附和解吸附、电解等步骤得到金单质,生产中产生的含氰废水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 (1) 氰化工艺中,金溶解于NaCN溶液生成

      ①25℃时,。在25℃某NaCN溶液中,的620倍,该溶液pH为

      ②金矿溶于NaCN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吸附步骤中使用活性炭,电解步骤将转变为Au。

      ①“吸附”和“解吸附”的目的是

      ②电解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金的晶胞结构如题图1所示。该晶胞中包含的金原子数目为

    3. (3) 用溶液处理含氰废水,在的催化下,使有毒的转化为、等。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在催化下,总氰化物(、HCN等)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变化如题图2所示。pH从8变化到11,总氯化物去除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16. 项目小组制备草酸并测量其纯度。实验室制备草酸的流程如下:

    1. (1) 草酸的制备。草酸制备的主要装置如图所示。

      ①将100mL淀粉水乳液和少许浓硫酸混合,加入三颈瓶中,搅拌,控温85-90℃,反应40分钟,使淀粉充分水解成葡萄糖。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完全的方法是

      ②将质量比为2∶1.5∶0.0002的浓硝酸、浓硫酸和钒触媒的混合液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分批加入到烧瓶内的水解液中,控温60℃,搅拌,反应3h左右。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会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③实验中,冷凝管可使尾气排出。冷凝管的主要作用还有。为防止污染,从冷凝管上部排出的气体可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2. (2) 产品纯度测定。称取上述得到的粗产品9.00g,配成1000mL溶液,取5.00mL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稀释到20mL,用酸性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溶液18.00mL。

      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①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是

      ②草酸产品的纯度为(产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 17. 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CO2加氢制备甲醇的路线如下:

    1. (1) 乙醇胺(HOCH2CH2NH2)可用作CO2捕集剂。乙醇胺溶液能够吸收和释放CO2的原因是
    2. (2) 氢气和二氧化碳在Cu/ZrO2催化剂作用下,在180-280℃温度条件下合成甲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过程可解释为“吸附-活化-解离”的过程。催化反应机理如题图1所示。

      ①合成甲醇的副反应是

      ②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题图1中步骤(Ⅰ)可描述为

      ③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题图2所示。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CH3OH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3. (3) 甲醇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能源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燃料的能量密度=

      ①甲醇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某甲醇直接燃料单电池的部分结构如题图3所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②甲醇催化重整制氢。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车载甲醇可直接转变为氢气,从而为氢氧燃料电池提供氢源。已知氢气和甲醇的热值分别为143 kJ/g和23 kJ/g,与车载氢气供能模式相比,车载甲醇供能模式的优势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