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

更新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漂白剂 B . 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都属于化学变化 C .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D .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与空气反应生成的发生了分解
  • 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1774年,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B . 青蒿素的提取使用乙醚,是因为其沸点比乙醇高 C .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 D . 《可再生能源法》倡导碳资源高效转化及循环利用,科学家用可人工合成淀粉
  • 3. 分类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根据物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 .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C . 漂白粉和盐酸均为混合物 D . 水银、硫酸均为强电解质,HClO、为弱电解质
  • 4.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 .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B . 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 硫酸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 D . 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 5. 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器灭火 B . 取用金属钠时只需用小刀、镊子、玻璃片 C . 实验时剩余的钠块,应放回原试剂瓶 D . 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加入浓硫酸
  • 6.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B . 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都能沉淀,二者产生沉淀的原理相同 C . 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 . 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镁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较大
  • 7. (2020高一上·荣成期中) 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药品的选择有错误的是(   )

    A

    B

    C

    D

    除去Cl2中的HCl

    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

    金属钠的保存

    Cl2的尾气吸收

    A . A   B . B   C . C   D . D
  •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22.4L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NA B . 常温常压下,相同质量的具有相同的体积 C . 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A D . 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A
  • 9.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 是白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所以是碱性氧化物 B . 与足量水完全反应,电子转移为2 NA C . 将Na和分别放入溶液中,均会有蓝色沉淀生成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D . 都可用作烘焙糕点膨松剂和治疗胃酸过多
  • 10. (2021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K.Barry Sharpless,在不对称催化领域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Sharpless环氧化反应是现代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基本反应之一,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氧化反应是(   )
    A . B . C . D .
  • 12. 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生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 B . 油条配方中的“碱”中若混有少量的NaHCO3可直接加热除去 C . 油条配方中的“盐”是氯化钠,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来制取 D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3. 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 氯气通入水中的反应: B . 溶液中通入 C . 与稀硝酸反应: D . Na和水反应:
  • 1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molFe与足量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B . 2.4gMg与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A C . 反应中,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 NA D . 溶液充分反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该体系中含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目为NA
  • 15. 歌曲《青花瓷》唱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绿”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属于碱 B .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 C . 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 D . “铜绿”与硫酸溶液不反应
  • 16. 硫酸盐(含)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M2.5指的是空气中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 . 是生成硫酸盐的还原剂 C . 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 D . 该过程有参与
  • 17.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溶液:、 B . 溶液中:、CO32- C . 加入Mg能放出的溶液中:、NH4+ D .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HCO3-
  • 18.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AgS B . 反应中X是氧化产物 C . 反应中Ag和均是还原剂 D . 银针验毒时,空气中失去电子
  • 19.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有Cu2+、Na+、、Ba2+、Cl- , 向其中加入适量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O32- B . 不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C . 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D . 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沉淀为碳酸钡
  • 20. 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新制氯水,变蓝

    待测溶液中有存在

    B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紫红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含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含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21.           
    1. (1) I.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将粗盐有效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在完成操作II之后,必须加入的物质y是(填名称)。

    2. (2) 试剂a由三种试剂构成,依次分别加入的顺序可以是、NaOH溶液、(将另外两种试剂补充完整)。
    3. (3) 某工厂用精制过的NaCl的溶液制备氯气,其化学原理为如下反应:

      ①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②其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4. (4) II.某同学为探究Cl-、Br-、I-、S2-四种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通过实验得知可发生下列反应:①;②;③

      四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5. (5) 判断能否反应?(填“否”或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 判断与NaBr能否反应?(填“否”或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 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NaOH溶液以备使用。实验室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mL量筒,③1000mL容量瓶,④500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 (1) 配制时,需要称量的NaOH质量为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
    2. (2) 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3. (3) 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固体氢氧化钠,称量后直接加入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溶解。

      d.采用俯视观察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操作b对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填写“无影响”“偏高”“偏低”,下同),操作d对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4. (4) 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如下:

      a.计算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为(用序号表示)。

  • 23. 工业上生产氯化铁有多种方法,如氯化法、熔融法、复分解法等。查阅资料知:无水呈棕红色,极易潮解,加热与水反应,100℃左右时升华,工业上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无水的装置如下图,请回答:

    1. (1)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装置F中所加的试剂为
    3. (3) 导管b的作用为
    4. (4) 装置B的作用为
    5. (5) 装置G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实验时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反应一会儿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原因为
    7. (7) 反应结束后,拆卸装置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4. 现有含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 (1) 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装置已省略)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盛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盛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 , 关闭 , 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

      ④关闭 , 打开 ,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打开 , 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

    2. (2) 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其作用是,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中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