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 1.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
    A . 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 B . 实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C . 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D . 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
  • 2.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特权;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
    A . 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 B . 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C . 宗族根据血缘亲疏决定内部等级 D . 不同宗法家族的社会地位平等
  • 3.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现“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了孔子(    )
    A .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 . “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 . “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 .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4. 商鞅变法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 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 这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 . 这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 . 统治者禁止商业的发展
  • 5.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 . 加强皇权统治 B . 强化地区管理 C . 发展教育事业 D . 促进民族融合
  • 6. (2022高一上·肇州月考)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
    A . 维护皇帝独尊 B . 巩固国家统一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扩大地方权力
  • 7. 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局面反映出(    )
    A . 中央决策机构日益臃肿 B . 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C . 外戚专权受到一定遏制 D . 贵族等级体系日趋严格
  • 8. 董仲舒认为,人和天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如果自然界发生了灾害,这就是对人间的警告,如果统治者不去反省改正,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衰败。由此可知,“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    )
    A . 借助自然强化皇权 B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 宗教迷信盛行一时 D . 儒学仁政民本思想
  • 9. 晋室南迁后,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 . 豪强大族对政治影响大 B .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 .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 .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 10.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B . 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 11. 唐朝迁居长安的少数民族有几十万之多,仅突厥贵族被唐政府任命为将军、中郎将等五品以上官吏就多达百余人,民众对于“胡装胡骑”习以为常。材料说明唐朝(    )
    A . 治世的繁荣景象 B . 封建制度的成熟 C . 各民族和同一家 D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12. 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 .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 . 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 . 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 . 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13. 对史书记载进行统计发现,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 .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 以血缘门第为选拔标准 C .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水平 D .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14. 在旧制,先规定田租定额,然后政府照额征收。唐代两税法规定:“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这一变化反映了两税法旨在(    )
    A . 解决财政困难 B . 简化税收名目 C . 扩大收税对象 D . 减轻人身控制
  • 15. (2020高一上·辽阳期末)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 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    )
    A . 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B . 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 C .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 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
  • 16. (2021高二上·大庆期末) 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   ) 
    A . 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 B . 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 C . 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 D . 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彩
  • 17. (2022高一下·百色期末) 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
    A . 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 B . 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C . 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 D . 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 18. 宋代,宰相等重臣拟定谏官候选人名单,而皇帝掌握最终定选之权,皇帝“亲阅人才”,圣断后经由中书除授、侍中封驳方能定案。谏官拟定,皇帝以“御笔”、“手诏”等形式公之于众。由此可知,宋代的谏官选拔制度(    )
    A . 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B .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 . 转移了权力的中心 D . 形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 19.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强化地方权力 C . 改善自然环境 D . 完善选官制度
  • 20. (2022高一上·肇州月考) 元朝赛典赤赡思丁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期间,“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把内地种桑、养蚕的经验介绍过去。这些举措(   )
    A . 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 . 促进了西南边疆的开发 C .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 . 瓦解了小农经济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河套地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 22. (2022高一上·西宁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 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 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 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 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 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 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 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 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镇兵力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内徙和入唐求学的少数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

    材料二: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