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泰安大汶口墓地有4个墓群,代表4个父系家族。墓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较富有的墓群随葬品平均数量要高出相对较差墓群的数倍。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   )
    A . 王位世袭 B . 铁犁牛耕 C . 地主阶级 D . 财产私有
  • 2. 有学者经过考证,将甲骨文中的等形状识为“田”字也有学者认为应识作“井”或“场”字。据此可知(   )
    A . 古文图形可准确进行识读 B . 文献资料是最可靠的史料 C . 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解释 D . 文字考据能反映历史全貌
  • 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庄子 C . 墨子 D . 荀子
  • 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选项与该思想主张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 . 为政以德 B . 以法治国 C . 兼爱、非攻 D . 无为而治
  • 5.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
    A . 维护皇帝独尊 B . 巩固国家统一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扩大地方权力
  • 6. 春秋时期“秦国僻陋戎夷,犹惧为诸侯笑。”后来,秦国发动的兼并战争,在六国人士心目中不是异族入侵,而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战争。这反映了(   )
    A . 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 B . 秦国以礼治国成效显著 C . 华夏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D . “家天下”观念开始确立
  • 7.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
    A . 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 .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C . 记载了麻沸散制作的方法 D . 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 8.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
    A . 颁布“推恩令” B . 派张骞出使西域 C . 设置中朝 D . 推行均输平准
  • 9. (2022高一上·西宁期中)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诏书(   )
    A . 沿袭了鲜卑习俗 B . 促进了南北统一 C . 推动了民族交融 D . 导致了平城迁都
  • 10. (2022高一上·嵩明期中) 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说明(   )
    A .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B .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D . 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 11. 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0

    17.2

    24.5

    46.1

    A . 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 . 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 . 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 . 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 12. 杜佑说隋开大运河“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皮日休说隋开大运河“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特别是中唐以后,江南成为唐王朝的财赋中心。这表明,大运河的开凿(   )
    A . 开启了南北经济交流 B . 促进了隋王朝的富强 C . 有利于唐代经济繁荣 D . 加重了民众徭役负担
  • 13. 《中国通史》指出:“(唐朝)庸是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遇闰月则加二日,因故不能服役者,每日可折绢三尺;加役十五日者免调,加三十日者租、调全免。”“庸”的实行(   )
    A . 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B . 有效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 C . 遭到大地主阶级强烈反对 D . 解除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14.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该制度使(   )
    A . 地方得到了有效的管理 B . 选官制度更加合理完善 C . 皇权独尊得到有力保证 D .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15. 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 . 政治制度的创新 B .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 文学艺术的繁荣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16.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

    A . 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 B . 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 C . 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 D .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17. 下图是西夏和辽统治者创造的本民族文字。这两种文字字形反映了当时(   )

    A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 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C . 书法艺术雅俗共赏 D . 思想文化控制严密
  • 18. 元代设置的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
    A . 驻藏大臣 B . 行中书省 C . 宣政院 D . 安西都护府
  • 19. 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内“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为了供应需要,民间送入城中所宰的猪,“每日至晚每群万数”。这反映了当时东京(   )
    A . 商业繁荣发展 B . 农业技术先进 C . 坊市制度完善 D . 城市管理混乱
  • 20. 元朝赛典赤赡思丁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期间,“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把内地种桑、养蚕的经验介绍过去。这些举措(   )
    A . 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 . 促进了西南边疆的开发 C .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 . 瓦解了小农经济的基础
  • 21. 元朝的疆域辽阔,对边疆的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元朝为经略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北庭都元帅府 C . 宣慰司 D . 宣政院
  • 22.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   )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23. 如图为北宋主要的词人籍贯分布图,其分布特点反映了当时(   )

    A . 内地与边疆社会的同步发展 B .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 C . 南方与北方文化类型的差异 D . 交通对文化的决定性作用
  • 24. 岳飞在《满江红》词中悲愤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词中的“靖康耻”的结果是(   )
    A . 宋辽签订协议,北部获得安定 B . 宋夏达成和议,宋给西夏岁赐 C . 宋皇帝被金朝俘虏,北宋灭亡 D . 岳飞被宋皇帝杀害,宋金和议
  • 25. 下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皇帝(   )

    A . 尚书台 B . 政事堂 C . 枢密院 D . 军机处
  • 26. (2022·三明三模)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A . 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 B . 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 .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 27. 据史书记载,明朝内阁与皇帝寝宫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而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的寝宫只有50米的距离。这种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 . 皇宫布局更趋合理 C . 政府行政效能提高 D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28. (2022高一上·嵩明期中) 永乐三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航海壮举。这一壮举,史称(   )
    A . 法显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空海求法 D . 郑和下西洋
  • 29. 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神仙故事、历史公案、言情咏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代表作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游记》《醉醒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 . 市民阶层的发展 C . 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 正统思想的演变
  • 30. 清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密折奏事制度。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B .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C . 造成官员相互猜忌,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D . 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官僚机构控制
二、材料解析(三个小题 ,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年,受国力限制,不得不采用消极防御的政策,甚或以“和亲”和“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的办法,以谋求沿边郡县的安定。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对仍不断进行骚扰的匈奴势力,进行有效地反击,团结西域各兄弟民族“断匈奴右臂”,乃成为汉朝的根本战略。经七十余年的努力和斗争,这项伟大计划终于获得成功,其标志就是匈奴贵族势力退出西域,汉朝西域都护府建立。

    材料二:644年,龟兹平定,西域实现统一。唐朝对西域的统辖,承袭了汉朝的羁縻政策,在各方面又大大向前发展完善一步,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西域各地对唐王朝的隶属关系,建立并加强了西域各族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厚感情。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殷晴《汉唐西域民族政策述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王朝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对西域采用的民族政策的意义。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农民使用的铁制犁铧多样化,主要有尖头和圆头的两种,用以耕作不同土质的土地。安装铁锌的楼车,在北方普遍使用,提高了播种速度。河南地区耕牛不足,有人创造了人力翻土工具——踏犁,可代耕牛之功半。鄂州农民创制了插秧工具——秧马,一日可插千畦。修复了汉唐以来许多废弃的渠堰,又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农田垦辟,耕地面积逐渐扩大。越南传入的占城稻,这时在福建普遍种植,又推广到江淮地区和淮河流域。茶的栽培遍及大半个中国,桑麻作物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仍是明清时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同时,人们还加紧对盐碱地,冷浸田、低产田等的改良和利用。甘薯传到中国,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有栽培。至迟到16世纪中期,玉米已传入中国,马铃薯也是明清传入的新作物之一。18世纪中叶后,山东、河北、陕西关中等地较普遍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南方多熟制也发展成熟。明清时期,肥料的种类和积制方法也得到了发展,主要的肥料有厩肥(养猪、养羊积肥)、熏土、泥肥、饼肥、磷肥(骨灰和灰粉)、绿肥等,施肥的方法也有所改进,明末沈氏提出了著名的“看苗施肥”技术。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农业》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农业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出现了好几部有总结性的重要的科技著作。1578年,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52卷,是对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和医学的总结,被译成各种外国文字。晚于《本草纲目》约半个世纪,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从粮食作物到蚕桑棉麻、蔬果竹木、药用植物及农器、牧养等均有论述,而对于水利和荒政的论述,篇幅较多。地理学家徐宏祖(即徐霞客),在各处游历,经30多年,完成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早于欧洲人两个世纪。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于1637年定稿,是对于中国16世纪以前的农业、手工业之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注意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成书不久,即在日本翻刻流传,后来又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明末以后,科学技术也不断有些进步,但像上述这样大规模的著作就少见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之际科技著作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科技著作特点形成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