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角度来讲,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所秉持的都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三大流派均未给人赋予宇宙中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也都没有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独立存在。人工智能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并非大自然的产物。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不应毫无限制地随意发展,其发展应受到引导。甚至有时为了使生命的自然属性得到尊重,其发展应受到一定抑制。这正是许多中国思想家所主张的观点。正是因为中国人受到自身哲学传统中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强大影响,中国人并未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强烈的恐慌心理,中国人也并不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一方面,许多中国思想家并不相信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发展到超越人类智能的程度;另一方面,机器或动物在个别方面能够超越人类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人对此类现象并不感到奇怪。在道家文化中,长生不老者等超级存在形式并不罕见,人工智能或某种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智慧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超级存在形式。一些儒家学者希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人类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当中,他们已经开始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的伙伴或朋友了。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容忍度较高。根据《周易》的核心观点,“变动不居”是宇宙的根本存在形式,具有静态特征的“存在”并非宇宙存在的本质,而这种静态存在的观念已于20世纪在欧洲思想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我们可以在儒家思想的许多方面感受到《周易》的影响。例如,儒家认为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变化进行预测和应对,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人文主义活力”。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深受《周易》影响,他指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一切都在变化中。因此,即便我们面临极艰难的局面,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以促进未来新局面的形成。”

    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共同特征在于都主张人应该自律、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并在实现内圣的道路上作出无止境的努力。因此,许多中国思想家认为,在当下这个思考人类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时刻,在当下这个人类就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存威胁展开讨论的时刻,我们需要回顾自己的过去并意识到也许问题的症结就在我们自己身上。除非我们能够在伦理道德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并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否则人类是无法制造出在道德上令人满意的人工智能产品的。

    (摘编自宋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具备世界眼光、全局思维,不断深化对人工智能内涵、外延、功能和发展前景的认识。

    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有助于让技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很多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亿万网民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原料”,这大大加速了技术的迭代与创新。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可以预见,作为引领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超以往历次工业革命。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在思考、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时站在全球高度,用洞悉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长远眼光来审时度势,进而找准自身位置。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系统。从历史层面看,智能革命与前几次技术革命有着本质差异。从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到信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是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是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虽然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距我们尚远,但我们应运用前瞻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

    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其对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与技术快速走在前面相比,相关的法律规范、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社会治理构建则相对滞后。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我们应加快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步伐,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李彦宏《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道家的文化中,长生不老者等超级存在形式并不罕见,人工智能或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超级存在形式。 B . 在面对变化时强调人的积极性,这种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深受《周易》核心观点“变动不居”的影响。 C . 从战略高度来看,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D . 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当下人工智能发展尚属弱人工智能阶段。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全球性挑战的增加,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威胁,我们应该拓宽思路,从古代的哲学传统中获得启示。 B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要从社会治理和伦理方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反思,不应毫无限制地随意发展。 C . 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让技术创新造福全人类,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至善”的追求。 D .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影响难以预料,预计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超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智能机器人不仅在储存、传输、计算等多方面的能力超越了人脑,而且借助材料学等现代技术,拥有更丰富的情感。 B . 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说“这些机器的趋势是要在所有层面上取代人类,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C . 当苹果公司开发与人类交流的智能软件Siri时,乔布斯提出Siri是人类与机器合作的一个最朴实、最优雅的模型。 D . 我国持续完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定期对新业态、新应用评估伦理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与时俱进。
    4.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强烈的恐慌心理?
    5. (5) 如何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描写老头子高超的划船技术时,“一片苇叶”,一个“奔”字,寥寥几句,使小船在夜色笼罩的苇塘中轻快前行的画面跃然纸上。 B . 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敌人,为后文写敌人轻易上当作铺垫。 C . 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恐惧,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上蹿了蹿的动作得知。 D . 小说中“老头子”的性格,也体现出当时中国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不畏淫威、顽强抗争的民族性格,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鸟藏到窝里躲避炮火”侧面烘托了紧张战争氛围。“苇子狠狠往上钻”则通过描写芦苇的肆意生长,表现出一种顽强的力量。 B . 在描写敌人的探照灯时,作者用“阴惨的黄色的光”,强调色调的惨淡,而描写老人智斗敌人时则用大量明亮色彩,形成鲜明反差。 C . 意识到孩子受伤时“船厉害地仄歪”,老头子“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体现人物极深的内疚和自责的心理,为后来狠狠敲打敌人蓄势。 D . 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作者的笔调是叙述的、白描式的;但在质朴的故事讲述中,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也展示了冀中人民抗战的图景。
    3. (3) 小说中的“老头子”不同于常规的完美英雄,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 (4) 茅盾评价孙犁“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孙犁采用从容的诗意笔调书写残酷的抗战风云,呈现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化小说”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 , 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 , 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节选自《列女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 B .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 C .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 D .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徙”在古代指官职升迁。如:徙齐王信为楚王。也有“变化、改变”之意,如:时已徙矣,而法不徙。 B . “俎豆”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文中指祭祀仪式。“俎”指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豆”指上古时盛食物的器皿。 C . “六艺”指六种经书,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可指我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 . “妾”在文中为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有“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母先后从靠近墓地的家和集市旁的住所离开,主要是想给孟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 . 孟子学习回来,正在织布的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习不可废,否则难以避免祸患。 C . 孟母劝告孟子,如果做事半途而废,哪能使她的丈夫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 D . 孟子因妻子不遵守礼节而不高兴,孟母了解原因后,给孟子讲道理,使其醒悟,挽留了妻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5. (5) 你认为孟母懂得哪些“为人母之道”?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注】①本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②贝锦:指像贝壳一样美丽的织锦。③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诗题看本诗是李白酬谢王十二的答诗,从诗歌内容看除了赞美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光阴虚度的悲伤。 B . 从曾经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到本诗中的“千金散尽交不成”,可见诗人面对现实的愤懑无奈。 C . 诗歌颔联用典,以说明流言蜚语会混淆视听,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的现实。 D . 节选部分的末句运用了反问修辞,“荣辱对于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其情感之抒发具有较强冲击性。
    2. (2) 李白的诗歌是考察李白充满矛盾之人生困境的重要渠道。试结合本诗,分析侍奉权贵会使他“不得开心颜”的原因。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习主席说:“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这让我们想到《论语》十二章里的一句“”。
    2. (2) 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江花月夜》中也有借月色表达离愁渗进思妇心头无法排出的诗句:“”。                                         
    3. (3) 柳永在《雨霖铃》中虽“无语凝噎”,还有机会“执手”,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只能借梦境把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复杂感情化为泪水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赛场风云变幻,成功与失利交织。为了梦想勇往直前的冲劲与拼劲,永不退缩的信念与豪情,总能赢得尊重和敬意。身处逆境,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努力拼下每一个得分的机会;虽无缘决赛,攀岩选手宋懿龄却毫不气馁,她说“三年后我会更厉害”;曾因伤病暂别赛场,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仍坚信“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在体育竞技中,不是不能输,但就是不服输,一定拼搏到底——中国运动员将“奋斗精神”诠释得     

    奥运会已经闭幕,但奋斗精神永不谢幕。新时代领路人指出:“要幸福就要奋斗。”生活因拼搏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无憾。运动员在赛场上赛出精神、赛出水平,夺取一枚枚奖牌;医生在医院里争分夺秒、救死扶伤,挽救一个个生命……无数榜样启示我们,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脚踏实地,方能摘取人生的桂冠;坚持不懈,才能享有成功的荣耀。

    赛场之上,一招制胜;抗疫之中,一马当先……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比拼之时,还有很多人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挺身而出。“不同的赛场,中国人都在拼!”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      ,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迎接我们的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按照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两句话。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国风舞蹈”发轫于视频平台,    。随着这类短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一些舞蹈的年轻演员纷纷开通的个人账号,上传作品,成为创办国风舞蹈作品的有生力量。碧柳依依,翠裙飘飘;罗衣从风,衣袂翩翩。舞者用翩跹身姿演绎的汉风唐韵,像一幅幅瑰丽绚烂的织锦。这些作品艺术水准高、艺术感染力强,为观众带来良好审美体验。    。互联网不仅推动国风舞蹈传播,还深刻影响创作。     , 国风舞蹈创作者注重拍摄手法和短视频特效的应用,大量运用影视剧创作手法。国风舞蹈蓬勃发展,专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相互学习,后者向前者学习专业技法和审美旨趣,前者汲取后者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传播方式,二者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创新。

    1. (1) 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边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浮地飘在碧水之上。 B . 他站在原地,静静地望着奶奶,觉得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 . 他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样,迫不及待地拿出用纸包着的东西。 D . 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今年8月份,吉林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组宣传海报。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戴上口罩亦识君”“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核酸”等内容,采用古今结合的形式,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身,简洁风趣、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②“氢弹之父”于敏自少年时期便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人们熟知的一个故事是:某次在研制基地进行了三次试验仍未得到预期结果,于敏等人备受压力。在一次汇报会上,于敏与另一位“两弹”元勋陈能宽感慨之下,一唱一和背诵《后出师表》。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全场的军人和科学家们,无不潸然泪下。

    ③升入高二年级后,部分同学对古诗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古诗文学习无用”。他们的主要理由有:日常交流不用古文说话,与现实生活脱节;古诗文不创造经济价值,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古诗文理解难,背诵更难,耗时多,提分慢,性价比太低。

    作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结的当代青年,你对古诗文学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针对材料中部分学生的观点,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