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化学从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开始。
    1. (1) 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写出其中一种
    2. (2)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3. (3)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4. (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填标号)。
      A . 二氧化氮 B . 二氧化硫 C . PM2.5 D . 氮气
  • 1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 (1) 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填标号),“”表示(填标号)。

      A.H2 B.2H2 C.2H D.

    2. (2)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金属汞中的汞原子

      ②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氧化铝

    3. (3) 符号“3H2O”中的“3”表示,“2”表示
  • 13.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生命。
    1. (1) Ⅰ、“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填标号), 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填标号)。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 (2) 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方法。
    3. (3) Ⅱ、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1所示。

      图1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此实验说明水由元素组成。

    4. (4) 图 2为电解水反应过程中各阶段微观示意图,将上述图示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排序:(填序号)。
    5. (5) 该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 14.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

    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氢气燃烧是实现转化③的途径之一,该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
    3. (3) 实验室用转化①、④获得氧气时,通常都需要加入一定量的MnO2 , 它在反应中起作用。
    4. (4) 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作用。
  • 15. 核电荷数为 1~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 (1) 3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2. (2) 仔细观察上表,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

      ①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相同;

      ②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3. (3) 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差异,其本质原因: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
    4. (4) 第 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溴元素应该排在元素的下方(填序号)。

      A.钠    B.硫    C.氯    D.氩

三、综合题
  • 16. 分析相关实验及其原理。
    1. (1)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变红。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②列举一个生活中同样说明该性质的现象:

    2. (2) 用下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实验2中,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

    3. (3)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冷却前,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目的是

      ②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实验现象是

  • 1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 (1) 实验1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待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反应的操作是
    2. (2) 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往瓶内滴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该操作的目的是
    3. (3) 实验3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说明反应产生新物质的现象是
  • 18. 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1. (1)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

    2. (2) 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 (3)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②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  

    4. (4)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39

      56

      34

      5

      5

      5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

四、计算题
  • 19. (2018九上·福清期中) 某饮用矿泉水1000g中的成分如图所示。

    1. (1) 此矿泉水中至少含有种元素。
    2. (2) 在偏硅酸H2SiO3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在偏硅酸H2SiO3中,求算硅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4. (4) 某同学喝了500 g该矿泉水,他同时摄入的钾元素的质量为m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