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课内基础知识(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得最多的一项是( )
    A . (guì)              遐( ěr)              将(qiāng)进酒        施(wū) B . (chù)惕           围(fèn)             埴(shān)              常于几(jǐ)成 C . (nà)交             大(hú)              落(zhuó)              洴澼(guàng) D . (zhuì)行          越有(nán)    落(huò)          车(gǔ)    
  • 2. 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②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③凿户牖以为室,其无     当:当作     ④故兄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⑤天下仁焉               归:称赞,称许⑥之事父,远之事君     迩:近

    ⑦不可不乱之所自起       察:观察      ⑧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⑨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焉:于是    ⑩自者无功                 伐:攻打

    A . ①③④⑥⑦ B . ①②⑤⑦⑩ C . ②⑤⑥⑧⑨ D . ③④⑧⑨⑩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任重道远            安后能虑 B . 事父            人有是四端也 C . 固拙用大矣       为之未有 D . 壹是皆修身为本        说吴王
  • 4.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是(     )
    A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起于累土 B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知人者智 C . 曰余食赘行                                 自矜者不长 D . 其脆易泮                                    当其无,有车之用
  • 5. 下列句子中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②一日克己复礼  ③自见者不明  ④跨者不行

    ⑤起不相爱     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⑥ C . ②③④⑥ D . ①③⑤⑥
  • 6.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父不之子②故人以利其身③不难得之货④先其心⑤不足以父母

    ⑥见贤思焉⑦能不龟手也⑧吴王使之 ⑨以吴王⑩ 与越人

    A . ①④⑥  B . ②⑤⑧ C . ③④⑨ D . ⑦⑧⑩
  • 7. 下列对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则不达 ②闻道,夕死可矣  ③见不贤而自省也  ④大学之道,在明德 ⑤夫子固拙于用矣 ⑥其不能自举也 ⑦自伐者无  ⑧先其意  ⑨君子无求饱 ⑩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A .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⑩ B . 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⑧⑩  C . ①⑦/②③/④⑥/⑤⑧/⑨⑩ D . 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⑩
  • 8.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死而不亡者寿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⑦子自爱亏父而自利⑧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A . ①⑧/②⑤/③⑦/④⑥ B . 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C . ①⑦/②⑤/③⑧/④⑥ D . ①⑦/②⑧/③⑤/④⑥
  • 9.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自胜者强

    A . 请买其方百金  B .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 .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D . 仁以为己任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门人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C .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是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其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D . 海明威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简洁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即“电报式”风格。他摒弃空洞的、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用朴素的语句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境界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1.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知与行的角度看,逻辑既是独特的科学,又是奇异的艺术,科学和艺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理性臻于完善。 B . 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否则这一目的不能达到。 C .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D . 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来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很多人的行动常常会在外部刺激指导下进行,这就需要以观念的力量使逻辑得以运作。 B . 逻辑作为一种理性的精神,能够促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探求和确立最深刻和最完美的知识内涵。 C .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逻辑公理、逻辑规则和定义等,能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D . 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3. (3) 某地工商管理部门对商户的纳税情况总结如下:

      ①该地所有人员都缴纳营业税了。             ②该地的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③张三是最早缴纳营业税的人。               ④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经过详细考察,发现上述断定中只有两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相关逻辑知识,分析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述条件必然推出 ( )

      A . 该地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B . 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C . 该地所有人都缴纳营业税了。 D . 该地没有一个人缴纳营业税。
  • 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没错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啤酒罐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 . 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也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的人生哲理。 C . 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D . 选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2. (2) 小男孩马诺林的“哭”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老人梦见狮子”结束全文,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用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26分)
  • 13. 文言文阅读

    (班)固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 , 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 .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 .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 .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 . 永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C .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 . 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 . 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成就父亲的事业。 C . 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 . 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被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②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 14. 古代诗歌阅读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其三)①

    苏轼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

       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②苦参差③

    [注]①苏辙因论朝政之失引起轩然大波,因而不得高第,除商州军事推官,苏辙对此深感失望,于是以养亲为由不赴任。②《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求之。”后来以“梦魂相觅”形容朋友或兄弟的相思之情。③参差:道路崎岖的样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弟弟辞官不出的真实想法别人不了解,但他绝不是嫌朝庭授予的官职太小。 B . 颔联既写到了世事的沧桑,又写到了时间的流逝,字里行间蕴含了无穷的感慨。 C . 颈联上句点明了弟弟不赴任的真正原因,即所写文章触犯朝廷,惹得世人厌恶。 D . 颈联下句劝弟弟以父亲为师学习《易经》,鞭策弟弟奋斗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
    2. (2) 有人认为此诗尾联写得颇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 1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通过推举贤才来担任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在《礼记•大道之行也》中也提到这一制度的句子是“”。
    2. (2) 在《报任安书》中,作者指出富贵却没有一番成就的人很多的句子是“
    3. (3) 《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4. (4)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
    5. (5) 《老子四章》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四、写作(60分)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青年人中非常流行的词语“佛系”入选其中。“佛系”义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社会职场中还流行一个词语——“狼性”,它强调“拼搏探索、挑战征服,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纪律团结、自我奉献”。

    即将成年的你,对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思考和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⑤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