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 , 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用酸除去 B . 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C . 进行胃镜透视时,不能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为钡餐 D . 明矾净水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原理相同
  •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CH4(g)+2O2(g)=CO2(g)+2H2O(g) △H=-846kJ/mol,因此甲烷的燃烧热△H=-846kJ/mol B . 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 . 4Fe(OH)2(s)+2H2O(l)+O2(g)=4Fe(OH)3(s)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 D .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体积,平衡正向移动,的值增大
  • 3. 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 As的电子排布式:[Ar]4s24p3 B . N的价电子排布图 C . Cr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
  • 4.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装置甲验证铁的析氢腐蚀 B . 装置乙中和滴定 C . 装置丙滴定管读数为18.20mL D . 装置丁为保护铁闸门采用的阴极保护法为牺牲阳极法
  • 5.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

    烧杯壁变凉

    该反应正向是熵增的反应

    B

    将充有NO2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

    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NO2生成N2O4的反应中,ΔH>0

    C

    将0.1mol/L的弱酸HA稀释成0.01mol/L,测量稀释前后溶液 pH

    pH增大

    稀释后HA电离程度减小

    D

    常温下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 = c(Cl-) + c(ClO-) + c(OH) B . 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C . 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 c(NH4+) > c(OH) = c(H+) D . 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 – 2c(OH-) = c(CH3COO-) – c(CH3COOH)
  • 7.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如图为反应①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如图中c曲线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 . 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 kJ/mol C . 在反应②中,若有1.25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NH3的体积为5.6 L D . 催化剂a、b能提高化学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 8. 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 , 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解质LiClO4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减少 B .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b极流向a极 C . 电池正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 D . 电极Li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
  • 9. (2020高二上·西城期末)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2X(g)+Y(g)⇌Z(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相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

    温度/K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平衡时物质的浓度/(mol/L)

    c(X)

    c(Y)

    c(Z)

    c(Z)

    400

    0.2

    0.1

    0

    0.08

    400

    0.4

    0.2

    0.2

    a

    500

    0.2

    0.1

    0

    0.025

    A . 达到化学平衡时,Ⅰ中X的转化率为80% B . 化学平衡常数:K(Ⅱ)=K(Ⅰ) C . 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Ⅲ<Ⅰ D . 按Ⅱ中的起始浓度进行实验,反应逆向进行
  • 10. 下列平衡移动方向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 [Cu(H2O)4]2++4Cl-[CuCl4]2-+4H2OΔ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 B . 2NO2N2O4 , 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C . Fe3++3SCN-3Fe(SCN)3 , 加入KSCN浓溶液,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 D . Cr2O+H2O2CrO+2H+ , 加水,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黄色加深
  • 11.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电解液足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二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a连接,电解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B . 图一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b连接,一段时间后向电解液中加适量稀盐酸可使电解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 C . 图一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a连接,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 . 图二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b连接,A极减少的质量大于B极增加的质量
  • 12. 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 mol2·L-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t  ℃ 时,AgBr的Ksp为4.9×10-13 mol2·L-2 B . 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 C . 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 . 在t  ℃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二、多选题
  • 13. 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入甲烷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B . 闭合开关K后,b电极上有Cl2生成 C . 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理论上最多能产生氯气的体积为8L(标准状况) D . 电解饱和食盐水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三、综合题
  • 14.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W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X

    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第一电离能最小

    Y

    电离能/(kJ/mol)数据:……

    Z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N

    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W、Y的元素符号:W、Y
    2. (2) X的电子排布式是
    3. (3) Z、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更强的是(填化学式);W、X和N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水溶液(填化学式)。
    4. (4) X、Z和N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元素符号)。
    5. (5)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原因
  • 15. 工业上利用N2和H2可以合成氨气,而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在工业上一般可进行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已知:N2(g)+O2(g)2NO(g)ΔH=akJ·mol-1

      N2(g)+3H2(g)2NH3(g)ΔH=bkJ·mol-1

      2H2(g)+O2(g)2H2O(g)ΔH=ckJ·mol-1

      写出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O2(g)2NO(g)Δ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K

      298

      398

      498

      ……

      K/(mol·L-1)

      4.1×106

      K1

      K2

      ……

      完成下列问题:

      ①比较K1、K2的大小:K1K2(填“>”“=”或“<”);

      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

      A.2v(N2)=v(H2) B.2v(H2)=3v(NH3)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 (3) 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在T℃,体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6molNH3和3molCO2 , 10s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NH3)=0.5mol·L-1 , c(CO2)=0.25mol·L-1。10s内v(NH3)为。若此时保持T℃和平衡时容器的压强不变,再向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3molNH3 , 则此时反应的vv(填“>”“<”或“=”)。再次平衡后,平衡常数为
  • 16. 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资料: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呈紫色,能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K2FeO4在碱性溶液中性质稳定。

    1. (1) 研究人员用Ni、Fe作电极电解浓KOH溶液制备K2FeO4 , 装置示意图如图。

      ①Ni电极作(填“阴”或“阳”)极。

      ②Fe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③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溶液。

      ④向阳极流出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紫色固体。试从平衡的角度解释析出固体的原因:

    2. (2) K2FeO4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NaCN。用如下方法测定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

      资料:Ag++2CN-=Ag(CN) , Ag++I-=AgI↓(黄色),CN-优先于I-与Ag+反应。

      取amL处理后的废水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再用cmol/L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VmL。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若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线,则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经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含量为g/L。(已知:NaCN的摩尔质量:49g/mol)

  • 17. 请回答下列问题:(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

    CH3COOH

    NH3·H2O

    H2CO3

    H2SO3

    电离平衡常数

    1.7×10-5

    1.7×10-5

    K1=4.3×10-7

    K2=5.6×10-11

    K1=1.3×10-2

    K2=6.3×10-8

    1. (1) 相同温度下,等pH的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Na)、c(Na2CO3)、c(Na2SO3)由大到小排序
    2. (2) 25℃时,向0.1mol·L-1的氨水中缓缓通入少量CO2气体的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小的是____。
      A . B . C . D .
    3. (3) 向20mL0.1mol·L-1CH3COOH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过程中,pH变化如图。

      ①A点溶液pH1。(填“>”、“<”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C

      b.B点溶液中微粒浓度满足:c(Na+)+c(H+)=c(CH3COO-)+c(OH-)

      c.D点溶液微粒浓度满足:c(Na+)=c(CH3COOH)+c(CH3COO-)

    4. (4) 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填写序号)。

      ①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导电能力更弱

      ②25℃时,一定浓度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③CH3COOH溶液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④0.1mol·L-1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 (5) 在25℃时对氨水进行如下操作,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氨水恰好被中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得溶液的pH7填(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②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c(NH)=amol/L,则c(SO)=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