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慧德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据《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此处的“战争”和“条件”分别是指(    )
    A .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 .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的这一意图(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五口通商 C . 赔款2100万银元 D . 获取领事裁判权
  • 3. 明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倾向,但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战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 . 中西方之间开始进行文化交流 C . 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 . 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 4.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D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 5. 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开往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 《望厦条约》签订后
  • 6. (2021八上·临清月考) 《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都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二者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不包括(   )

    ①赔款   ②割让土地   ③开埠通商   ④设立使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是(    )
    A . 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 B . 发动侵略的列强的数量 C . 两次战争爆发的地点 D . 两次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 8.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是指俄国在侵华期间(    )
    A .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9. (2021八上·临清月考) 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 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材料强调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 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 . 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 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 . 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 10. 没有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势力有(    )
    A . 华尔的洋枪队 B . 李鸿章的淮军 C . 关天培的清军 D . 曾国藩的湘军
  • 11. (2021八上·梁河月考)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 . 洪秀全病逝 B . 湘军围困天京 C . 安庆陷落 D . 天京陷落
  • 12.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其”是指(    )
    A . 北伐失利 B . 安庆保卫战失利 C . 天京事变 D . 英法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 13. (2021八上·临清月考)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 . 将外商完全排除出中国市场 D . 促使中国很快就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 14. 下面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
    A . 汉阳铁厂 B . 福州船政局 C . 安庆内军械所 D . 江南制造总局
  • 15.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指的是(    )
    A . 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侵略 B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 . 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中国近代化道路 D . 维护清王朝统治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16. “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中的“大将应是(    )
    A . 洪秀全 B . 邓世昌 C . 关天培 D . 左宗棠
  • 17. 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竞占了百分之八十,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于国外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同样存在。这一现象反映洋务运动存在的问题是(    )
    A . 企业缺乏资金运转 B . 未能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先河 C . 政治腐败、体制腐朽 D .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 18.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19. (2019八上·蓬江月考) 《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A . 深入到中国内地 B . 集中到沿海一带 C .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 .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20.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
    A . 割地 B . 赔款 C . 开设通商口岸 D . 开设工厂
  • 21. 1896年,维新派志士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加剧,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著名诗句。此时民族危机加剧,是由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瑗珲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北京条约》的签订
  • 22. (2018·莱芜) 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 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 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 23. (2021八上·临清月考) 1902年,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认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孔子之学不适宜于新世界多矣”。由此可以得出梁启超主张(   )
    A . 制度变革,君主立宪 B . 废除科举,改革教育 C . 批判儒学,解放思想 D . 发展工业,实业救国
  • 24. (2016八上·太仓期中)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 .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25. 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 . 主张发展农、工、商业 D . 主张裁撤冗官、冗员,触犯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又是什么?
    2. (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叫什么?该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请回答:

    1. (1)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在材料反映的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 (3) 材料的结果如何?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要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际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中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自《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开设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如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地区和云南

    英国

    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哪些?
    2. (2) 依据材料二内容,谈谈这一时期列强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带来的影响?
  • 35. 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材料二:“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志士?
    2. (2) 据材料二,作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3. (3) 鉴于这一局限性,维新志士发动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留下的唯一成果是什么?
    4. (4) 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