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0...

更新时间:2019-10-31 浏览次数:188 类型:月考试卷
一、<b>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b>
  • 1. (2017八上·长春月考) 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日本
  • 2.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取代了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 C .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D .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 3. 《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
    A . 鸦片贸易 B . 掠夺金银 C . 商品输出 D . 资本输出
  • 4. (2017八上·揭西月考)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5. (2016八上·恩阳期中) 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武器落后 B . 战备不足 C . 政府妥协退让 D . 封建制度腐朽
  • 6.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在海外是在(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这些被割占的国土主要位于(    )
    A . 西南和西北地区 B . 东南沿海岛屿港湾 C . 东北和西北地区 D . 南方沿海沿边地区
  • 8. 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在1862年慈溪战役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    )
    A . 戈登 B . 西摩尔 C . 华尔 D . 瓦德西
  • 9.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10.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分配土地的原则是(    )
    A . 按照加入太平天国军队的先后分配 B . 按照太平天国内部职务的高低分配 C . 按照战争中的功劳大小分配 D . 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 11. 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 .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 12. 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海军是(    )

    ①南洋水师    ②北洋水师    ③广东水师    ④福建水师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A . 深入到中国内地 B . 集中到沿海一带 C .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 .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4. (2019八上·兰州期末) 1866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学员兼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 辛亥革命的爆发 C . 科举制度的废除 D . 百日维新的推行
  • 15.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1878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    )
    A . 雅克萨 B . 台湾 C . 新疆 D . 西藏
  • 16. (2018·海南)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 . 虎门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17. (2017八上·苏州月考)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8.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中国的战败,腐朽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 . 禁烟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国民革命运动
  • 19. (2019八上·端州期末)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 .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20. (2018·安徽)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21.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 .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 .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 .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22. (2016七上·杜蒙月考) 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 . 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 . 有许多西式建筑 D . 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 23.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 . 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 . 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D . 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 24. (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二、<b>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b>
  • 25.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1. (1) 简述洋务运动的目的?写出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地方各写1个?
    2. (2) 根据图片提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 (3)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 26.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下图(圆明园)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1) 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根据什么条约的什么规定?
    2. (2) 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谁是发动这场战争的侵略者?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 (4)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