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2-11-05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 , 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2. (2)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修改为:

  • 2. 对课内所学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有叙有议,兼有抒情,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B . 闻一多在诗歌《红烛》当中借用“红烛”的意象象征无数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青年。表明了他们要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育“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的伟大抱负。 C . 《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喻黑暗、庸俗的官场和现实,并且以其反衬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D .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通过比喻和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人才越多越好。
  • 3. 下列对课内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描绘了太阳、山海、雪豹、蜘蛛等众多意象,其中,“蜘蛛”是诗人现实状态的写照。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都通过小小的蜘蛛得以表露。 B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 C . 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的特点,以此生动又自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 D .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交代了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主要原因。
二、诗歌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新诗,完成下面小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注]①神女峰:巫山十二峰之一。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最早在屈原的学生宋玉的《高唐赋》序中有讲述:楚怀王在巫山高堂观遇神女,离去时神女告诉怀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神女由于苦苦等候和郁郁相思而化为山峰。“神女”这一原型隐含的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②杳鹤: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③金光菊和女贞子:巫峡中的常见植物。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如在第一节中,“我”化为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谁”。 B .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 C . 衣裙在风中飘动,既凸显思索者雕塑一般的化立,又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D . 作者呼吁女性们大胆地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不要为了“贞女节妇”的虛名牺牲自己的幸福。
    2. (2) 诗人眼中的神女与世俗眼中的神女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水鸟名,俗称紫鸳鸯。其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②桑柘(zhè):桑木与柘木。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 尾联写山翁用了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勒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 (2)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薄,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谥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谥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谥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项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适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挚,飞箭雨集,绍递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涛领选,武帝    启:禀告 B . 如卿所言,乃为丞    堪:能够 C . 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之    器:看重 D . 时人以远致    许:答应
    2.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

      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⑥ C . ③④⑥ D . ②④⑥
  • 7. 文言文阅读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呜,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键,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橔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逖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强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容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 . 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宜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C . 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 . 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四、默写(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和革命气概,《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和气概的句子是“ ”。
    2. (2)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途,欢迎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
    3. (3) 《归园田居(其一)》当中,写诗人房屋前后环境的句子是“ ”。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①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②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③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⑧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⑨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 B . 第②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 C . 小说第④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点面结合,真实可感。 D . 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
    2. (2) 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3. (3)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 10. 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第一章《乡土本色》和第二章《文字下乡》提到的中国的乡土社会及其生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会透过窗户传递出内心世界的本质。一个公正无私的人,那他的心底就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公正、公平的力量,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阳光,变得灿烂;一个与人为善的人,眼神中流动着的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眼神也一定充满爱意,严肃中透露着慈祥,平静中透露着期盼,就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不断地荡涤着我们的心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实际,以“眼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者小小说。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要素完备;②叙事有条理,描写生动;③立意准,构思新,表达有创意;④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