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2-11-05 浏览次数:4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名著阅读——《红楼梦》(本题共15分)
  • 1.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是( )
    A . 王熙凤 B . 李纨 C . 薛宝钗 D . 晴雯
  • 2.  请判断这是《红楼梦》中给( )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

    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A . 元春 B . 探春 C . 林黛玉 D . 薛宝钗
  • 3. (2022高二上·鹤岗开学考) 宝玉深深同情的夹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当中的人物是:(    )
    A . 平儿 B . 尤二姐 C . 秋桐 D . 迎春
  • 4. 在第 32 回中,有人劝宝玉关心一点仕途经济,宝玉异常反感,以致下逐客令。这个人是( )
    A . 宝钗 B . 湘云 C . 探春 D . 贾雨村
  • 5. 下列对《红楼梦》中有关情节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受薛姨妈所托送宫花,顺路先给了“三春”和凤姐,最后送给黛玉,却不料黛玉话中带刺,言“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宴,湘云说唱小旦 的戏子有点像黛玉,黛玉认为“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 „ 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些都是黛玉敏感自尊性格的体现。 B . 《红楼梦》在叙写豪门奢华的生活时,往往突起波澜,引发我们的思考。第七回中“焦大醉骂”正是曹公于平淡处起波澜的笔法,从而撕开了贾府“败絮其内”的真相,不仅使读者看到了贾府的穷奢极欲,而且使读者理解了贾府崩溃败亡的必然结局,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C . 第十一回中凤姐探望了秦可卿后,赶往园中听戏。猛然间贾瑞从假山石后出来,意图调戏凤姐,而凤姐虚与委蛇,心中却早已定好应对之策,进而引出下回的“相思局”和“风月鉴”, 体现出凤姐狠辣的性格特点。 D . 第八回,宝玉从梨香院回到自己的住处,得知他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嬷嬷拿去给孙子吃了,后又得知早起沏的枫露茶被李嬷嬷喝了,大为生气,打算把这个乳母撵出去,体现出富家公子的任性使气、忘恩负义,只对身边的丫鬟关怀备至,却对乳母毫无感恩之心。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9 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地球因其宜居环境成为我们的家园,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颗温驯的星球,而只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当中恰好处于适合人类生存的状态而已。在地球的历史上,既有长达上千万年的严寒,也有持续数百万年的酷热和暴雨。地球的气温在数十亿年间一直在发生长时段的周期变化。因此,衡量全球变暖,需在人类视角下进行。

    ②在讨论地球气候变化时,“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地质学家把地球历史上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称为大冰期。衡量大冰期的时间尺度是百万年。当我们把观察尺度从百万年降低到十万年时,就可以观察到大冰期内较小的冰期和间冰期。相对较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冰期,相对较温暖的时期则是间冰期。与大冰期相对的是地质学家所称的温室期,温室期的地球上没有任何大陆冰川(包括南北极)。当前的人类生活在约1.1万年开始的一次间冰期当中,比起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期,如今的年平均气温已经高了15℃。科学家预计,下一个冰期将在约9万年后到来,“千里冰封”的世界到那时会再度降临。

    ③地球上为何存在这样大冰期——温室期的周期,大冰期内部又为何存在冰期——间冰期的循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假说是以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的“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推测,冰期与间冰期的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取决于离心率、地轴倾斜度、北半球夏至位置等因素。至于大冰期的形成原因,科学界提出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太阳系在银河系当中的位置等。

    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学古生物学方向的学者吴会婷说,地质史上气候变迁会对生物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20多亿年前的全球性成氧事件导致了真核生物的出现,2.5亿年前的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使得全球气温增高、海水缺氧和酸化等,造成当时地球上的生物大量灭绝,颠覆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面貌。

    ⑤和地球历史上这些漫长的周期和剧烈的变化相比,人类在数千年文明史当中经历的气候变化显得微不足道。比起天体和板块运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看起来也像是沧海一粟。在科学界,全球变暖问题也曾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争议。然而到 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确实存在。这种影响已经大到了改变正常变化轨迹的地步,全球变暖由此才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我们发现,当下地球上生物物种数量、气候变化的速率和幅度,实则已经远远超过了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的最惨烈、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吴会婷说,“目前,科学家正深入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演化过程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用大数据分析趋势。”

    ⑥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牛羊打嗝、放屁释放甲烷,野猪觅食破坏土壤都会增加碳排放。其中,畜牧业排放温室气体的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视,野猪活动排碳则是科学家在2021年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起这些动物活动,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才始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导因素。

    ⑦地质学家很少关注十万年以下尺度的研究问题。对于存在了46亿年的地球来说,一百万年也不过是须臾而已。但是,在属于人类的时间尺度上,接下来一千年乃至一百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可谓迫在眉睫。保护环境,努力维持适宜的气候,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归根结底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摘编自《第四纪大冰期遇上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环境究竟是冷是热》)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球的气温存在起伏变化,现在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状态也只是暂时的。 B . 在地球处于大冰期的时段里,间冰期的平均温度一般要高于冰期的平均温度。 C . 米兰科维奇认为冰期与间冰期的百万年计的周期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 D . 气候周期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球轨道变化、板块运动或为影响因素。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探讨了地质学家观察尺度下 气候周期划分,并提出人类如今正处于一次大冰期中的论断。 B . 文章列举真核生物的出现、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来证明生物的演化会受到气候变迁的重大影响。 C . 文章将生物大灭绝时的生物、气候情况与现在比较,论证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D . 文章通过区分地球和人类不同的时间尺度及论述气候变化的成因,阐明了关注全球变暖的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球气温的高低变化存在周期性,所以气温升高也是正常的变化趋势,人类无需担忧。 B . 全球变暖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是因为已有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确实存在影响。 C . 动物活动虽然不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主导因素,但也已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D . 人类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主要解决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3分)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秋末冬初,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庄稼人便渐渐消闲下来。这时候双水村各处的“闲话中心”又都自然的恢复了。近一两年不像责任制刚开始,人们都忙于改变自己的穷光景,谁也顾不上找别人说闲话;经过几年的拼命劳作,大部分人家都有了些存粮,因此在冬闲的时候就有时间凑到一块说说古朝今世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相当神秘的事正暗中在这个村庄进行着。这件事的主角是神汉刘玉升。刘玉升在两月前突然萌发了一个宏大抱负:他要为双水村做件好事,把庙坪那个破庙重新修复起来。他准备自己拿出一部分浮财,另外让村民们以布施的方式每家再出一点钱,一定要把这座庙修得比原来更堂皇!他立刻成立了一个“庙会”,自任“会长”,同时挑选金光亮任他的“副会长”。金光亮对这个职务受宠若惊。作为地主的儿子,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在村里都是“人下人”,好,他现在成了“副会长”,哼,让他也坐上几天官位!

    这些日子里,金光亮动不动就神气地钻进刘玉升昏暗无光的黑窑洞里,筹划重新修庙的事。与此同时,有些村民也在深更半夜神秘地出没于刘玉升的院落——他们是来交建庙钱的......这件事起先尽管秘而不宣,但不久就在村中成为公开的秘密。

    孙少安从砖瓦厂返回村中后,还不知道这些事。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孙玉厚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吧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我不会出这钱!”少安强硬地说:“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不知该怎样指教这个逆子......

    第二天上午,少安本来要去砖瓦厂,但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到学校瞧瞧他的虎子。虎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哼!当年异想天开,炸山打坝;结果人亡坝破,把个好端端的学校也震垮了。“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孩子们正在上课。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儿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走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没有忙着去他的砖瓦厂,也没有回家,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了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另外,还可以高薪请个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那升学率就可能大大提高......

    双水村的两个“中层领导”说得津津有味。生活似乎不知不觉把他们推到对这个村庄负责的位置上。是的,我们一眼看见,这个古老的村庄已经需要新一代领袖来统帅它进入新的时代了!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用竞争和对抗的形式领导起本村公众生活的潮流。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文本二:

    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作了浩繁艰苦的准备。从1982年到1985年,是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准备期;再加上从1985年秋天到1986年夏天的两年写作期,这部长篇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路遥谢绝了所有笔会的邀请,避开了《人生》的小说和电影所带来的声名的喧闹,蛰居在黄土地的一个角落里,潜心进行艰苦的艺术劳动。他阅读了近百部中外长篇小说名著,逐天翻阅了他所要描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报纸,经过比较、选择、确定了现实主义地描绘时代画卷的写法。这些年来文坛上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变化,既刺激了他进行创新竞赛的活力,也坚定了他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美学理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的决心。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表现。路遥说:“经过反复比较、思考,我觉得还是恩格斯所概括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较适合我的气质,比较能发挥我的所长。”这样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当然会渗透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中,也决定了作家对历史背景的具体明晰性的追求。

    (节选自梁向阳《捕捉“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历史诗意-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动因考》)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交代村中“闲话中心”的恢复,为后文“建校会”和“建庙会”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做了铺垫。 B . 小说中若干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如“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表现了孙玉厚对儿子不恭神灵的气愤。 C . 荒芜的学习场所让孙少安心生酸楚,他情不自禁联想起过去的生活经历,决定重建学校来改变儿子的命运。 D . 作者在叙述双水村的故事时加入了具有情感倾向的评价性语句,如文中画线句就明确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期待。
    2. (2) 作为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孙少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平凡的世界》荣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明确地表明自己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艺术追求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说明。
四、古诗文阅读(38分)
  • 8. 文言文阅读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 .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 .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 .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 . 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C .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 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3.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 . 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 . 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 . 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 9. 古代诗歌阅读

    陪金陵府相①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府相,指宴会主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写此诗时黄巢起义军纵横,唐王朝摇摇欲坠,占有东南半壁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②吴娃:吴地的美女。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珠翠”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美女;“满”字写出了周府佳丽之多,表现周府的富贵。 B . 颔联承接首联,诗人以夸张之笔说这次宴会虽比不上海上神仙宴会,但尽显人间富贵。 C . 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 D . 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不同,本诗采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满腹“愁”怀。
    2. (2) 诗歌最后一句以“江月”作结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赤壁赋》中侧面衬托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 (3) 《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4. (4) 《氓》中用淇水波涛滚滚打湿布幔,比喻女子生活及内心生起波澜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5分)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生态文明同个人发展、社会文明、国家现代化____。纵观人类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实践一再证明,____、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中国所走的本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归根结底是广泛而深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建设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____的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依靠改革、依靠法治、依靠科技推进转型升级。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整治不利于群众生命健康的环境问题,以____的决心和勇气,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息息相关 饮鸩止渴 相辅相成 破釜沉舟 B . 休戚与共 杀鸡取卵 相反相成 壮士断腕 C . 息息相关 杀鸡取卵 相辅相成 壮士断腕 D . 休戚与共 饮鸩止渴 相反相成 破釜沉舟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本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走高质最发展之路,这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B . 中国所走的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C . 中国走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D . 中国所走的本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3. (3) 结合下列各项所在文章,分析和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画线句:“腾笼换鸟”

      A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1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都说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可有些人一次大强度训练后反而感冒了。?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更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机体会出现“开窗期”,此时免疫功能减弱,所以各种致病因子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运动持续时间20至90分钟内为宜。,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方式;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

六、写作(6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热爱,从未变过。可以琴棋书画,舞蹈篮球,执兴趣喜好;也可以浩瀚磅礴,一生热血,敬家国信仰。

    有一种奉献,从未变过。可以母爱如水,父爱无言,拥亲情入怀;也可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愿天下长安。

    有一种 , 从未变过,这是一道填空题,也是一道选择题,叩问着我们每一个人。奔跑在圆梦路上,一定有一种什么,从未变过,赋予了青春滚烫的温度,让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上述材料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将题目“有一种 , 从未变过”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