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科技、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B . 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C .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D . pH<7的雨水是酸雨
  • 2.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中,进行萃取和分液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B . C . D .
  • 3. 2021年,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19岁了。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陶瓷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 B . 利用二氧化硅的半导体性能制成光电池 C . 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 . 晶体硅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金属
  • 4. 将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B . 溶液中有红色金属析出 C . 有气泡冒出 D . 生成蓝色沉淀
  • 5. (2018高一上·临汾期中)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1∶1∶1    B . 1∶2∶3 C . 3∶2∶1    D . 3∶4∶3
  • 6. 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红热的铜丝在中剧烈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 . 能与水反应生成 , 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盐酸 C . 过量的中燃烧,生成 D . 纯净的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
  • 7.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电解质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B

    C

    熔融的氯化钠

    D

    蔗糖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有沉淀生成,加入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 B . C . D .
  • 9. 下图所示为“双色双喷泉”实验装置,图中烧瓶内分别充满氨气和氯化氢,烧杯内盛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实验室中,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氨气,用浓盐酸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 B . 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氨气时可以选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C . 实验中同时打开止水夹a、c、d,即可分别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 D . 喷泉结束后,将烧瓶内溶液混合后蒸干,可得氯化铵固体
  • 10.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L 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B . 与足量反应,生成的混合物,钠失去电子数为 C . 常温常压下,32g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铁和稀硫酸反应: B . 溶液中滴加溶液: C .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 D . 铝片放入溶液中有气体产生:
  • 12. 下列有关钠的氧化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B . 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 分别与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时,需要的物质的量相等 D . 可用水来检验某样品中是否含有
  • 13. 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获得工业的方法是过滤 B . 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C . 步骤①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D . 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 14. 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一定量的 , A、B中分别装有足量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热稳定性: B . 最终两试管中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C . 侧管中装入的气球膨胀速率快 D . 若加入等质量的 , 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
  • 15.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纸条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漂白性

    B

    向装有胆矾的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发生物理变化

    C

    向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

    D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利用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排放。SCR工作原理为尿素水熔液热分解为 , 再利用转化 , 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尿素水溶液热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 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转化器工作过程中,当转移电子时,会消耗(标况下) D . 该装置转化时,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二、填空题
  • 17.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子的质量为g。
    2. (2) 常温下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原因是
    3. (3) 氯气可用于制备“战略金属”钛,有关反应为: , 请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 (4) 氯气发生泄漏时,人员应(填字母);同时喷溶液进行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顺风向高处转移    b.顺风向低处转移

      c.逆风向高处转移   d.逆风向低处转移

    5. (5) 盛放溶液的玻璃试剂瓶应选用(填“玻璃”或“橡胶”)塞。
  • 18. 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根据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Z为钠的正盐,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Z作氧化剂时,理论上可被还原为(填字母)。

      A.   B.   C.   D.   E.

    2. (2) X与Y反应可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3) W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W表现的性质是,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L。
    4. (4) 已知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 , 可通过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的含量。

      该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测定原理为 , 若从气体通入起计时直到广口瓶中溶液蓝色恰好褪去结束,用时9min。已知空气的流速为 , 则该地空气中的含量是(结果精确到0.001)。

三、综合题
  • 19. 某强酸性无色溶液中可能含下表离子中的若干种。

    阳离子

    阴离子

    实验Ⅰ:取少量该强酸性溶液A进行如图1实验。

    实验Ⅱ: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组成,取100mL原溶液A,向该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不进行实验就可以推断出,上表中的离子一定不存在的有
    2. (2)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有
    3. (3) 检验气体X的方法是有
    4. (4) 写出图2中BC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5. (5) 通过上述信息可知,该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为有
  • 20.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 在浓硝酸中加入铜片,开始反应时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停止后,仍有铜剩余,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填字母)。

      A.还原剂   B.氧化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2. (2) 实验小组用稀硝酸和铜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甲组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确定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 , 因为集气瓶中无色气体的来源可能是

      ②乙组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a.关闭活塞 , 打开活塞 , 将过量稀硝酸加入石灰石中。该操作的目的是

      b.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后,将铜丝插入过量稀硝酸中。

      c.一段时间后,欲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列的无色气体是 , 应进行的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某些资料认为不能与反应。某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易与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氧化。

      查阅资料:a.

      b.

      c.酸性条件下,能被氧化生成

      该同学在乙组实验的基础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的反成。

      ①C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F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a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21. 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1. (1) 工业上用溶液腐蚀铜来制作印刷电路板,写出该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现配制溶液,配制过程中除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3. (3) 将已配制好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则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填字母)。

      a.光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向该液体中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

      c.将该液体进行过滤,可得到红褐色固体

      d.该液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4. (4) 以铝土矿、硫铁矿烧渣为配料(主要成分为 , 含少量等)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碱式氯化铝铁的流程如图。

      ①“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为检验“过滤1”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 , 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②步骤Ⅳ加入双氧水的目的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测定聚合碱式氯化铝铁|可表示为的比值的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称取产品5.710g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3.350g固体。

      步骤2:另准确称取相同质量样品,溶于足量溶液讨滤,充分洗涤,将滤渣灼烧全质量不再变化,得到固体0.800g。则产品中(填最简整数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