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第1-12课...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学家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经研究,北京人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研究表明( )
    A . 北京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B . 北京人会直立行走 C .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 .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 2.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空白处应填(   )

    远古人类

    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距今约

    3万年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3.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B . C . D . 炎帝和黄帝
  • 4.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伯益建立夏朝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 . 启是夏朝第一任君主
  • 5. (2018七上·茂名期中)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殷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6. 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下列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商汤灭夏 C . 牧野之战 D . 阪泉之战
  • 7.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也由它演变而来。“它”是指(   )
    A . 隶书 B . 金文 C . 小篆 D . 甲骨文
  • 8. 阅读下面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东汉
  • 9. (2019七上·乌拉特前旗期末)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 . 重农抑商 B . 统一度量衡 C . 迁都咸阳 D . 按军功授爵
  • 10. 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在这种战局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

    秦军

    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A . 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 B .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 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D . “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
  • 11. 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郑国开垦了“蓬篙黎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春秋奴隶制的发展成熟 B .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 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D .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12.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使国力逐渐恢复。法家主张“法治”,秦朝统治者实施严刑峻法。以上说明(   )
    A . 道家的主张保适用所有时期 B . 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应当禁绝 C . 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 D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 13.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根据图片所示,表中应填入(   )

    ①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 

    ④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4. 它上承春秋战国时期,下启秦朝之后的中国古代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贯穿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争夺主线,并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上述“它”是指(   )
    A . 三公九卿制 B . 郡县二级制 C . 御史监察制 D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 15. (2021七上·新会期中) 贾谊的《过秦论》中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长城是秦朝时开始修建的 B . 修筑长城令士兵怨声载道 C . 秦长城东西横跨七百余里 D . 长城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 16.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据材料推测,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秦朝暴政 B . 秦末农民起义 C . 修建阿房宫 D . 楚汉之争
  • 17. 公元前206年,□□和□□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就源于此,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象棋之都”。文中“□□和□□”指的是(   )
    A . 陈胜和吴广 B . 刘邦和项羽 C . 曹操与袁绍 D . 刘备和曹操
  • 18. 西汉初年,陆贾劝谏汉高祖:“事愈(更加)烦天下愈乱,法愈滋(多)而奸愈炽(盛),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由此可知,陆贾主张( )
    A . 平定叛乱 B . 健全法制 C . 充实兵马 D . 休养生息
  • 19. (2021七上·金水期中) 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 . 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C . 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 D .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 20. 从公元前175年到公元前115年,西汉政府先后发行过四铢钱、三铢钱、赤仄五铢钱等,发行方式也从“允许民间私铸”到“不准私铸”再到“中央垄断”,这反映该时期(   )
    A . 铸造技术不断进步 B . 货币发行量不断加大 C . 封国问题威胁中央 D . 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7分,22题13分,23题14分,24题16分,共60分)
  • 21.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治的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统治的不和谐]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1. (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 (2) 战国时期修筑的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该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4分)
    3. (3) 舜、禹是依据什么制度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的?
    4. (4) 分别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 (5) 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 22. 欣赏博物馆藏品,回答下列问题。

    藏品

    藏品的介绍

    藏品1

    名称:人面鱼纹彩陶盆

    年代:新石器时代前期

    藏品2

    名称:①____

    年代:商代

    简介: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藏品3

    名称:勾践剑与夫差矛

    年代:②____时期

    藏品4

    名称:克盉

    年代:西周时期

    简介: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藏品5

    名称:商鞅铜方量

    年代:③____时期

    1. (1) 根据所学知识,把博物馆藏品介绍补充完整。
    2. (2) 让文物说话,倾听历史的声音。请你按照要求写出每个藏品传递的信息。

      藏品

      传递信息

      藏品1

      再现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藏品2

      反映了商朝哪一制造业的高超工艺?

      藏品3

      再现了什么重大社会现象?

      藏品4

      见证了哪一政治制度?

      藏品5

      相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受?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这里所谓的百家不能完全都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学术流派……社会变革中这些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现实,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 (1) 材料一中“诸侯国”的形成与哪一王朝的建立有关?据材料分析“争霸”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描述了战国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列举一位该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现象“不能完全都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学术流派”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3)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始皇”又创立了一套怎样的制度?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呈现了什么特点?
  • 24.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出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其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
    2. (2) 为巩固统治,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纳了谁的“推恩”建议?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他们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各是什么?
    3. (3)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统一铸造什么钱?
    4. (4) 材料三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
    5. (5) 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