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0-27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富含钙,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
    A . 单质 B . 元素 C . 原子 D . 分子
  • 2. 合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狗头兽首铜像

    B.柔性显示屏(基础材料:石墨烯)

    C.流通硬币

    D.潜水器外壳(钛、铝等)

    A . A B . B C . C D . D
  • 3.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其有效成分是(   )
    A . NaOH B . Na2CO3 C . NaClO D . KMnO4
  • 4. 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是(   )
    A . 136 B . 50 C . 86 D . 222
  • 5. 在西汉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个反应属于(   )
    A . 分解反应 B . 化合反应 C . 复分解反应 D . 置换反应
  • 6.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在强酸性溶液中:、K+、Cl- B . 存在的溶液中:Na+、Mg2+、Ba2+、Br- C .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Cl-、Fe3+ D .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Cl-
  • 7. 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2KNO3+3C=K2S+3CO2↑+N2↑。在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A . N B . C C . N和S D . N和C
  • 8. 将适量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 硫酸铜溶液 B . 稀硫酸 C . 氯化镁溶液 D . 氯化钠溶液
  •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氯气不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B . 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C . 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以制得漂白粉 D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10.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极易锈蚀 B .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 . 铝条投入稀硫酸中生成无色气泡 D .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 11. 屠呦呦因发现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双氢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4O5 , 相对分子质量为284。下列关于双氢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个双氢青蒿素的质量为284g·mol-1 B . 个数均为NA C . H、O三种原子的质量比为6∶1∶8C.14.2g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2NA D . 含有NA个碳原子的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1mol
  • 12. 配制480mL0.100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 . 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符合题意顺序为②①④③ C . 容量瓶需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不需干燥即可使用 D .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 .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2OH+Cl2=Cl+ClO+H2O C .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AgCl↓+H D . 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 14.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 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 C . 由不同种非金属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一定只含极性键 D . 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15. 已知:①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立即变蓝;②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I2>SO42- B . 上述实验③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 , 一定不含有BaSO3 C . 实验①中硫酸的作用是作氧化剂和酸化剂 D . 实验②证明SO3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16. (2021高一上·洛阳期中)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 .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B .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 .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D .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二、综合题
  • 17. 短周期主族元素A、B、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A、E组成的化合物是最常见的无机溶剂,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F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与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 (2) 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3. (3) B、D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填元素符号);D、E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
    4. (4) F单质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B和D元素各有一种核素可以在考古研究中被用来分析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这两种核素分别为
  • 18.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如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 (1) A是制取CO2的装置,其中盛装液体的仪器名称为
    2. (2) 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与二氧化碳反应

      D

      NaOH溶液

    3. (3)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过氧化钠(填“属于”或“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检验其组成中所含阳离子的方法是。(填操作名称)
  • 19.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SO4和少量Na2SO4 , 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和金属铜。请根据下列流程图,完成回收FeSO4和金属铜的实验方案(可供选择的试剂为铁粉、稀H2SO4、NaOH溶液等试剂)。

    1. (1) 操作a的名称为,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之外,还需要
    2. (2) 固体E的成分为
    3. (3) 从溶液D和溶液G中得到FeSO4·7H2O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4. (4) 为防止FeSO4溶液变质,应在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原因是(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5. (5) 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有毒,常用FeSO4·7H2O在酸性条件下作还原剂来处理(变成Cr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20. 利用下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元素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甲~己均含铁元素,横坐标为物质类别,纵坐标为铁元素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 (1) K2FeO4常用作杀菌消毒剂,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是因其具有性(填“氧化”或“还原”)。
    2. (2) 甲和碳可以形成合金,将10g此种合金放入氧气中高温灼烧,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过量石灰水中得到沉淀1.4g。则此合金是____(填标号)。
      A . 生铁 B . 高碳钢 C . 中碳钢 D . 低碳钢
    3. (3) 若己为饱和氯化物溶液,将其滴入沸水中可得红褐色胶体,用光束照射胶体,可以看见一条光亮的“通路”,此现象称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 (4) 某小组同学为了获取在制备丙的过程中,沉淀颜色的改变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证据,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I.向三颈瓶中加入饱和FeSO4溶液,按图1所示连接装置;

      II.打开磁力搅拌器,立即加入10%NaOH溶液;

      III.采集三颈瓶内空气中O2含量和溶液中O2含量(DO)的数据。

      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部分变为红褐色。

      实验数据:

      【解释与结论】

      ①搅拌的目的是

      ②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到“在制备丙过程中,沉淀颜色改变与氧气有关”的结论,其实验证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