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第一次教...

更新时间:2022-09-16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中国古代成人礼定型于周代。男子成人礼称冠礼,女子称笄礼。冠礼是周代士及以上阶层所行的礼仪,现存《仪礼·士冠礼》是当时士阶层以及后世礼仪重建的文本依据。古人重冠礼,将冠礼置于礼仪之首,所谓“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最核心的环节是三加冠服和命字。冠者加冠命字之后,从此拥有做官从政、参军从戎、家族祭祀的权利,完成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变,正式步入成人行列。《礼记·冠义》云:“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又云“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怎样做到谕其志呢?这就牵扯到成人礼中的训诫话语。

        ②冠礼中三加冠服,每一加都有祝辞,命字后还有字辞,均含训诫之义。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三加冠,首加缁布冠,念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皮弁冠,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爵弁冠,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笱无疆,受天之庆。”也就是说,加冠之后,你要放弃你的童稚之心,端正你的仪表容貌,慎修德行之性,在嘉宾和兄弟的见证下成人之后,要努力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君子。然后是命字,要念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日伯某甫。”就是说,美名配俊士,从此你要保守自身德行,配得起这个名号。主持冠礼的重要人物是宾者,宾者多是当时社会所公认的成“人”模范,他们在仪式上的出现和教诲对冠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示范和人生导引。此外,冠者在加冠之后还要拜见国君和乡大夫,接受他们的训诫。乡贤们通过祝辞和训诫语词将儒家的做人规范和成人标准内化于冠者心中,对其身心意志进行规训。

        ③古人有名有字。一个男孩出生三个月后要由母亲抱着去见父亲,父亲“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行冠笄之礼时又另取字,从此同辈之间以字相称,在父辈和国君面前仍称名,所谓“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因为取字,正是为“敬其名也”。在《仪礼·士冠礼》中虽有命字仪节,但并没有专门关于字的来自和含义等的介绍。到了晚唐时期,出现了字说的创作,用来解说取字的意义、字本身的含义并加以劝勉之辞。

        ④由于古代的字伴随士人的终生,因而这种蕴含着父辈的叮咛、教诲和期望的意义符号如同纹身一样镌刻在成年者的身体上,甚至超越了身体符号的意义,而内化为一种做人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晚唐以后,字说文体逐渐兴盛起来,北宋时期黄庭坚、苏轼等均作有大量字说,南宋时理学家又借助字说文体复兴冠礼,使其得以在社会上盛行,至元明两代达到最盛,数量逾千篇。还有一些文体,如字序、字叙、字训、字解等,都是士人应邀为其友人的子女、自己的族中后辈或者自己的子女等在冠笄成年取字之时所作。这些字说写作内容或繁或简,形式或韵或散,蕴含着长辈的殷殷希望和切切叮咛,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成人观念和伦理价值观。学者叶国良曾对“字说”与成人礼关系加以集中讨论,认为字说源于周代冠笄之礼中的“命字”仪节,在冠笄礼仪式衰微之时,部分取代了冠礼的部分功能,在民间社会继续发生作用。

        ⑤虽然当代的成人仪式中没有加冠命字的仪节,不再需要对于名字由来和含义的解说,而变成了蕴含着成人道理的各种讲话和寄语,但是成人礼中的训诫环节和劝勉语词依然存在,其核心是使人们明确成人的道理,明确何为成人、如何做人的标准和含义。这或许也是成人礼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贺少雅《训诫——成人礼上讲什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男子成人礼,冠礼是周代士及以上阶层所行的礼仪,在古代礼仪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B . 冠礼分为三加冠服和命字两个环节,古人把这两个环节看作是对一个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机。 C . 《仪礼·士冠礼》中有关于命字仪式礼节的记载,却没有解说取字的意义、字本身的含义等内容。 D . 当代成人礼虽不行冠笄礼,也不另取字,但各种讲话、寄语与古礼中的祝辞、字辞的功能相似。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先从中国成人礼形成时间写起,接着阐述举行冠笄礼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成人礼训诫话语这一中心话题。 B . 第二段直接引用加冠仪式中所念的祝辞和字辞,并阐释其中蕴含的训诫之义,意在说明古代成人礼程序的繁杂。 C . 第四段引出解说字本身含义、取字意义的字说以及同类文体,意在论述冠笄礼仪式衰微时它所起到的训诫功能。 D . 文章论证方法丰富而又灵活,使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其中以直接引用为主,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加冠服每一加祝辞都有关于“德”的训诫,甚至主持冠礼的宾者都要求是人之楷模,可知古人非常重视道德教诲。 B . 乡贤们可以对冠者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胜人者有力,白胜者强”等内容,使其从中得到教诲。 C . 古代男子同辈之间要以字相称,如果直呼其名就会被视为不敬;但是在父辈和围君面前,则可以直呼同辈之名。 D . “轼”,指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瞻”,源自《左传》“登轼而望之”。苏轼的名字里蕴含着长辈的训诫之意。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发射重量23吨,是我国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单体飞行器。同时,由于问天实验舱升空后与天和核心舱实施交会对接,对发射精度的要求更高,需要“零窗口”发射,即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秒,发射窗口稍纵即逝。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07月25日林亦辰《“问天”探苍穹,追梦无止境》)

        材料二

        今年,我国将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T型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长期、多领域、大规模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在太空中“大兴土木”做实验,是因为太空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辐射等特殊研究环境,可供科学家探究特殊的物理现象。同时,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在轨驻留,便于实验操作和设备的维修、维护、升级,样品模块还可通过天地往返运回地面,进行深入研究。

        问天实验舱应用任务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目前已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四个领域规划部署了10余个研究主题,立项40余项科学项目,待空间站建成后,将持续论证、滚动实施相关科学项目。

        为保证科学任务顺利开展,不断产出科学成果,空间应用系统在问天实验舱部署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变重力科学实验柜等科学实验设施,并配置了舱内外应用任务共用支持设备,联合支持科学项目在轨顺利实施。

        在已部署的实验柜中,生命生态实验柜将以水生生物、小型模式动物等为实验样品,开展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科学手套箱提供了洁净密闭空间和温湿度环境控制,配置灵巧机械臂,具备细胞级精细操作能力;低温存储装置则是我国首台“太空冰箱”,集成了3个冷冻冷藏区,既可以对样品进行4摄氏度保鲜,也可进行零下20摄氏度、零下80摄氏度冷冻。

        (摘编自《北京日报》2022年7月25日刘苏雅《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踏上“问天”之路》)

        材料三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 问天实验舱包括工作舱、气闸舱、资源舱三部分,气闸舱外配置小机械臂,资源舱肩部安装太阳翼。 B . 工作舱是迄今中国最大单密封舱体,舱内设有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多台实验设施。 C . 气闸舱看起来方正,节点气闸舱比它有优势,内部空问更大,出舱口也更大,便于航天员进出舱。 D . 太阳翼是一种收集太阳能的装置,是空间站运行的能量源泉,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柔性太阳翼。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精准送入了预定轨道。 B .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问站首个科学实验舱,发射重量约23吨,是我国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单体飞行器。 C . 问天实验舱需要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因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发射,要求“零窗口”发射。 D . 今年,我国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T型天宫空间站建造。
    3. (3) 问天实验舱有哪些功能?请结合文本材料二、三回答。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补丁

    梁衡

        “补丁”这个词恐怕要退出词典了。它本是指衣服破了,用一块碎布头补上。但是,现在30岁以下的人有谁见过补丁?又有谁还穿带补丁的衣服?

        上世纪60年末有一个政策,凡大学毕业生都得先到农村去劳动一年。1968年年底,我们几个从北京、上海来的大学生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临河县报到,被安置在一个生产队劳动。我们哪里是什么“知青”,是“困青”——“文革”潮起被困在学校不能按时毕业,毕业之后又被困在农村不能实现专业对口。

        那个年代全民勒紧腰带过日子,穿带补丁的衣服很平常。毛泽东接见外宾时屁股后面有两个补丁,工作人员说换条裤子。毛说不用,外宾又不看后面。我们的大学校长是吴玉章,资格更老,曾是毛泽东的老师。与学生合影时,他坐前排的椅子上,后排站着的同学一低头,发现吴老肩膀上有两块补丁。80年代初。电影明星刘晓庆出道成名,随电影代表团出访日本,却没有一件合适的衣服。在道具库里找到一条长裙,但胸前有一个破洞,就别了一枚胸花掩饰,这样也敢出国。明星达式常拍《人到中年》,背心后面有几个破洞,那不是道具设计,是他自己平时穿的衣服。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正常生活。我当时还有一件白衬衣,那是用日本进口的尿素化肥的袋子缝制的。但“尿素”两个字怎么也洗不掉,于是裁剪时把它们巧妙地处理在双腋下不易看见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不管是领袖、明星,还是平民,他们的补丁都没入了历史的烟尘。衣不为暖而为美,走马灯似的换着花样穿,不再因破而补,而是因时而弃,许多完好的衣鞋都成了垃圾。

        衣可弃,习难改。我常碰到的一个难题是,一双袜子,别的地方还好好的,只是脚后跟上张开一个大洞。用之不能,弃之可惜。一天在购物网站上忽发现“补丁”二字,如他乡遇故知,乐从心底生。网上有各种补丁,颜色、布料、款式任选,还自带胶水,一贴即可。我大喜,即下单购得几款。几日后到货,才知道此补丁不是彼补丁,而是专往新牛仔衣裤上贴的小装饰。我这个“祥林嫂”,只知道补丁是补衣服的,不知道补丁还会耀武扬威地骑在衣服上,而且能变脸。

        袜子没有补成,“补丁”二字倒由实际问题升华成一个哲学问题,终日萦绕在我的脑子里,抹之不去。这世上的事是缺而后补,还是不缺也补?补是为了填洞找平,还是为平地上起楼?本来,“补”者,补缺、补漏之谓也,有弥补、挽救之意。物因残而补,衣因洞而补,牙因缺而补,实在万不得已才去补。凡补过的东西总归不如原装原配的好。但再一想,也不一定,“补”者,又有补给、补充、添加、增强之意。补过的东西其强度和外观也有反超原物的,如胶粘的木板、焊接的金属,若去做破坏实验,先断裂的并不是补焊之处。掺了新元素的合金,也强过原来的单一金属。莎士比亚说,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补还是不补,也成了一个我想不透的新课题。

        再说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后来自然都离开了农村,但那是每人都打过补丁之后的事了。或者考研,或者入乡随俗,重学一门本事,反正必须重打补丁。如外语这个补丁就有天来大,补得你喘不过气。那个时代,我们从中学到大学学的都是俄语,而要考研就得从头学英语。人近三十了重新投一次胎,要用多少吃奶的力?不像是补一双鞋、一件衣,人打补丁是很痛苦的。我见过钉马掌,要用钉子生生地在马蹄上钉一块生铁,那马也得忍着。不要小看这块铁补丁,肉蹄变铁蹄,踏遍千里烟尘绝,大大地提高了军力(当然还有生产力),历史学家说蒙古人就是靠此横扫欧亚而造就了一个超大帝国。

        “困青”们当时也找到了一块铁补丁——考研。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困,唯有考研!当然,考前你得先上一个“学前班”,吃风裹沙,挑水劈柴,烟熏火燎,脱胎换骨,从城里人变成一个乡下人。然后再从低谷开始一一补起。果然,经过连续地补丁摞补丁,置之死地而后生,还真有人成名成才了。与我们一起在风沙中点瓜种豆、躬耕于垅亩的一名弱女生,三补两补,居然成了一位知名的天文学家,去摘星追月、躬耕宇宙了。我们这几个“困青”,也都一个一个逃出了困境。

        看来,生活乃至生命总是在不停地打着补丁。当然,最好一开始就能有一种正常的状态,尽量不要人为地破坏而后再去打补丁。但是,又有几人能一生顺遂呢?岁月蹉跎命多舛,人生谁能无补丁。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补丁”开篇,然后解释“补丁”的含义,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彰显了梁衡行文不拖沓的特点。 B . 作者自称为“困青”,是因为“困”字更能准确地概括出他们这批上山下乡的大学生的现实处境。 C . 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发展,衣服不再因破而补,而是因时而弃,面对这一变化作者感到遗憾和不满。 D . 文章抓住“补丁”这一生活细节,并以之为线索把相关人和事串联起来,小中见大,寄寓深刻的哲理。
    2. (2) 本文的语言读来毫无枯燥之感,请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其中原因。
    3. (3) 梁衡认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请你谈谈这一观点在本文中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兄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曰:“天若有吾国,必有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则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延陵。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使于晋而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节选自刘向《新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B .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C .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D .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饮食必祝曰”与“巫从旁望空代祝”(《促织》)两句中的“祝”字含义相同。 B . “必疾有祸予身”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C . “去而之延陵”与“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 . “非所以赠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延陵季子是吴国君主的第四位嫡子,为父亲守孝期满之后,长兄遏让位给季子,但季子极力推辞并认为长兄遏才是没有争议的继承人。 B . 遏、余祭、夷昧三兄弟共同决定王位传弟不传子,为的是最终把王位交给季子,因此他们不爱惜身体,甚至希望苍天早点降祸给自己 C . 阖闾对僚自立为吴王很不满,他认为自己和季子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派专诸刺杀僚后把吴国送给季子,但季子最终没有接受。 D . 选文有两处对季子的评价,一是对其让国行为表示肯定,二是对其挂剑行为表示赞赏。这也是《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②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 5. 古代诗歌阅读

    声声慢

    辛弃疾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 , 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李德裕任滁州刺史时,建“怀嵩楼”,后来终于回故乡嵩山。④华胥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1. (1) 下列对这首朱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登楼词,开篇没有直接写登楼所见,而是通过行客的口吻从侧而烘托山奠枕楼的雄奇高峻。 B . “征埃成阵”“车马如流”等描写句点出了奠枕楼附近行客、车马往来不绝的热闹、太平的景象。 C . “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情感一致。 D . “从今”以下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美好的生活愿景,祝愿百姓年年过上宁静和平的生活。
    2. (2) 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和遣同造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相同的妙思,都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烘托山之高峻。
    2. (2)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对自己“拒谏”的指责时,用“”两句话来反驳,言简意明,理足气盛。
    3. (3) 古代文人喜欢用“华鬓”“雪鬓”“秋鬓”“残鬓”等词语来描写自己鬓角的白发,再如杜甫的《登高》中“”和陆游的《书愤》中“”两句也有类似用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于“礼”的推崇古已有之,但无论什么礼,把握“度”都非常重要。

        《三国演义》中郭嘉指出“绍有十败”,其中首败便是“繁礼多仪”,没用的形式主义太多。道理也很简单:礼节太多太繁琐,老百姓就会被疏远,而去除一些不需要的形式,政令就更平易近民。

          对于普通的人来说,“礼”多也会心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回报的东西价值比受赠的东西高得多,这也体现了国人____的高尚情感。正因如此,馈赠更得有度。当今“随礼”之风____,送礼者追求贵重,回礼者更加一分,礼金不断上涨,反而成了许多人的负担。行礼倘若没有节制,对受礼者未必不会造成困扰。所谓“礼轻情意重”,“礼”的多寡并不应成为衡量感情深浅的标准。薛仁贵年轻时

    ____,多赖同乡王茂生的帮扶,后来,薛仁贵立下战功受封平辽王,权贵们都备着重礼前去庆贺,薛仁贵全部谢绝,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王茂生托人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却当众喝下三大碗。

          诚然,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也需要礼,待人处世离不开礼的约束与加持。但有时候,礼过多反而更像是一种加载更多势利的表演,也会使“礼”失去原本的意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将其改写为“行礼倘若没有节制,对受礼者一定造成困扰”,二者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元妃与王夫人、贾母的对话多用口语,____,如元妃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答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后来再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答曰:“无谕,外男不敢擅入。”母亲对女儿、祖母对孙女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显得刻板又僵化。

        但这里的情境是,贾母和王夫人面对的不仅是孙女、女儿,____,需要用一种非常严肃的书面化语言对答。从表面看,元妃说话情真意切,而王夫人、贾母的书面语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这种语体的差异却暗含着礼仪的差异。贵妃对祖母和母亲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可以交谈,以此表现她的亲切,且祖母和父母却不可以如此,这体现了皇家的尊严。一般而言,____,这种身份和语体的差异反而表现出贵族阶层的体恤下情,而下层则需要用合乎上层身份的语体来应答,以此显示对上层贵族的尊重。语体的文白差异暗含着礼仪文化的等级制度,其中还进一步蕴含着情与礼、忠与孝的冲突。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面文段是元妃与父亲的对话,结合上面的文段内容,分析父女二人的对话特征及其原因。

          (元妃)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红楼梦》第十八回)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1日是传统节气中的“小满”,一汽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广告视频《人生小满》在各大平台刷屏,10小时内,此视频的转发和点赞数量均超过了10万。在刘德华的个人视频账号上有近500万点赞量,播放量过l亿次,观众反响热烈。然而,晚间,抖音博主“北大满哥”称,该广告涉嫌抄袭他的创意文案。网友评论:“那是什么抄袭啊,简直是复制粘贴,几乎一模一样。”

        5月22日上午10时,奥迪下架所有相关视频,又在官方微博紧急发布致歉声明,并重申奥迪对于原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称每一个直击人心的创意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厚积薄发。在奥迪广告事件发酵的同时,有网友发现,宝马、东风本田等汽车品牌的视频广告也存在着内容创意侵权的问题。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抄袭与创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