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原因是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B . 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肥效会更好 C . 工业合成氨通常适当增加氮气的浓度来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D . 硫酸钡难溶于水和盐酸故可用做医疗上的“钡餐”
  • 2. 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B . C(s,金刚石)=C(s,石墨)     ΔH<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 . 大理石分解为吸热反应,双氧水分解也为吸热反应 D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3.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下列说法中,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 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B . 加热蒸干 溶液,得不到溶质 C . 实验室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D . 蘸有氟化钠溶液的铁钉锈蚀速率更快
  • 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稀硫酸中:K+、Mg2+、AlO、S2O B . =10-13mol·L-1的溶液中:Fe3+、NH、Mg2+、SO C . pH=3的溶液中:Fe2+、MnO、Na+、SO D . 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
  • 5.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验证NaCl、、NaOH混合溶液中的

    取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溶液

    若上层清液变浑浊。则混合溶液中含有

    B

    证明氧化性:

    向2支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水。向其中一支滴加KSCN溶液,向另一支依次滴加溶液和溶液

    第一支试管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第二支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氧化性:

    C

    常温下比较:大小

    固体加入饱和溶液中,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

    D

    探究AgCl和AgI的溶解度的大小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滴数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若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则AgCl溶解度大于AgI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已知:室温下0.2 mol·L-1的氨水与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假设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不变),则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 c(NH)>c(OH-)>c(Cl-)>c(H) B . c(NH)+c(H)=c(OH-)+c(Cl-) C . c(NH)+c(NH3·H2O)=0.1 mol·L-1 D . c(NH)+2c(H)=2c(OH-)+c(NH3·H2O)
  • 7. 常温下,下列有关pH说法正确的是(混合溶液忽略体积的变化)(   )
    A . 0.1mol·L-1的H2SO4溶液pH为1 B .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2.3 C . 将pH=5的硫酸与pH=9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为7 D . 1mLpH=8的NaOH溶液加水至100mL,pH为6
  • 8.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2NH3(g)+CO2(g)。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①v(NH3)=2v(CO2)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密闭容器中 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

    A . ①②⑤⑦ B . ①②③⑤⑦ C . ①②③⑤⑥ D . 全部
  • 9. 足量块状铁与的稀硫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溶液       ②加固体       ③加固体

    ④升高温度       ⑤将块状铁改为铁粉       ⑥将稀硫酸改用的浓硫酸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⑥ C . ④⑤ D . ④⑤⑥
  • 10.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乙烯的燃烧热为△H=akJ·mol-1 , 则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4(g)+2O2(g)=2CO(g)+2H2O(g)△H=akJ·mol-1 B . 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C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 ,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114.6kJ·mol-1 D . 如图所示,N2O(g)和NO(g)反应生成N2(g)和NO2(g)的逆向活化能为348kJ·mol-1
  •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们把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B . 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叫做反应的活化能 C .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 12. 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在c(Mg2+)=c(Cu2+)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使pH慢慢增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Mg2+先沉淀 B . Cu2+先沉淀 C . 同时沉淀 D . Mg2+和Cu2+均不可能沉淀
  • 1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充入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转化率 B . 打开可乐瓶盖后看到有大量气泡逸出 C . 、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D . 工业上用氮气、氢气合成氨气的过程中,通过加压将氨气液化以增大转化率
  • 14. 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 =H+HA- HA- H+A2- , 则NaHA的水溶液显(   )
    A . 酸性 B . 碱性 C . 中性 D . 无法确定
  • 15. 如图是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盐酸时(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B .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 指示剂变色时,盐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 当滴加的NaOH溶液为10.00mL时,该混合液的
二、填空题
  • 1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处理含CO、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已知: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 (2) 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键吸收941kJ热量,则气体转化为时要放出kJ能量。

    3. (3) 常温时的水溶液呈(填“酸”“中”或“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4) 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将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
    5. (5) 把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写化学式)。
    6. (6) 纯碱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有大量泡沫生成,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7.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含有弱酸HA和其钠盐NaA的混合溶液,在化学上用作缓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

      ①向其中加入少量K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现将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缓冲溶液。

      a.若HA为HCN,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c(CN-) (填“<”、“=”或“>”)。

      b.若HA为 , 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所有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2. (2) 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Cl稀溶液的pH(填“>”“<”或“=”)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②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 (填“>”“<”或“=”)2c(Cl-);

三、综合题
  • 18.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          平衡常数为

      反应          平衡常数为

      在不同温度时的值如下表:


      700℃

      900℃

      1.47

      2.15

      2.38

      1.67

      ①反应平衡常数为K,则=(用表示),K=(用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c(CO2)

    2. (2) 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 , CO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10分钟内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若铁粉足量,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mol/L。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增大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的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

  • 19.            
    1. (1) Ⅰ.某小组用盐酸与 NaOH溶液在图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从实验装置看,图中尚缺少的仪器是

    2. (2) 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需重复测定3次),温度计需使用至少次。
    3. (3)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强酸与弱碱的稀溶液反应时的能量变化,用相同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稀氨水代替NaOH溶液,测得的中和热的(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 (4) Ⅱ.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的标准NaOH溶液去滴定V m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如图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HCl)= mol/L。

    5. (5) 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则滴定的HCl物质的量浓度会偏(填“大”或“小”)。

      甲:          乙:

    6. (6) 取20.00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液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浓度(mol/L)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