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部分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质量监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08 浏览次数:4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思想市场里存在着许多价值观,人们会选择一些自己的特殊价值观,比如属于某个特殊群体的价值观。同时,人总要与他人合作,所以还需要普世价值观。

    当一种价值观落实为事实后,如果它能使人们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对任何人的伤害又是最小化的话,那么,它就可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就能够成为普世价值。以汶川震灾为例,汶川救灾的事实证明了患难与共的大家庭精神这一中国价值就是一种普世价值。理由很明显:人人都有可能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人人都需要他人的救助。有人把汶川救灾的成就说成是显示了西方的普世价值,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可以想象,救灾英雄们恐怕很少读过奥古斯丁、康德、哈耶克等人的理论,恐怕也很少读过《圣经》、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之类的书,英雄们胸腔中跳动的是中国心,而不是西方心。

    目前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体系不过是一个单调的价值体系,它仅仅体现了“权利为本”的西方现代价值。这个体系是非常片面的,它缺乏全面应对复杂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且过分突出了“个人”——个人无条件地优先于他人。这种价值观在理论上意味着没有一个他人是能够完全信任的,没有一个他人是绝对可以指望的,这会形成一种可怕的孤独。

    个人权利绝对优先于责任、美德和情感的现代西方价值观对人类生活与心灵是一种误导。这种“权利为本”的价值观聚焦于捍卫个人自由。毫无疑问,捍卫个人权利是正当的,但是夸大个人权利的“为本”地位,就会导致漠视他人。这不仅导致他人的痛苦,更主要是导致自己的痛苦。

    中国人较少变成孤独的存在,就是因为中国哲学相信他人就是生活意义,他人就是目标,他人就是方向。在他人那里有亲情、爱情、恩情、友谊、帮助、交流、同心同德、成功、光荣、怀念、快乐和幸福,也可能有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迫害和陷害、失败和耻辱。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完全取决于准备与他人共享什么,这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如果说,西方现代价值观试图要解决的是“我的权利怎样才能得到保护”的问题,那么,中国价值观则试图解决“我将与他人共享什么”的问题。如前所述,西方价值不是错误的,而是远远不够用的。对于人类良好生活来说,个人自由无疑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好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好生活还需要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条件,比如那些被现代价值观所边缘化的传统价值,诸如美德、责任和情义等。忽视、贬低甚至排斥这些传统价值是现代人的灾难。

    哪些中国价值能够成为普世价值,这需要事实的检验。最有可能成为普世价值的中国精神就是与他人共享幸福的原则,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典型的中国观念。一,天下意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为公,所以天下有难,匹夫有责。这是“责任为本”价值观。二,仁义意识。所谓仁,就是把他人看作是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有担当的人,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我和他人都被塑造成可以依靠的人。这是“美德为本”价值观。三,家意识。家是情义之本,人以情造家,这是“情义为本”价值观。

    (摘编自赵汀阳《中国价值的普世意义》)

    1. (1) 下列对“普世价值”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普世价值具有普遍性,它不太适用于特殊的群体。 B . 普世价值落实为事实后能够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 C . 能使人们共同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 D . 西方现代价值观误导人类的心灵,不是普世价值。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西方价值体系的片面性、中国价值观的优势、可能成为普世价值的中国价值等三个角度来说理。 B .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条分缕析,论证严谨,非常具有说服力 C . 文章的观点是中国价值观才具有普世意义,并用了“汶川救灾”、一些“中国观念”等作为论述依据。 D . 文章最终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西方价值与中国价值的兼容并蓄。
    3. (3) 下列对西方现代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区别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现代价值观突出“个人”,“个人”无条件地优先于“他人”;中国价值观更关注“他人”,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智慧。 B . 西方现代价值观试图解决“我的权利怎样才能得到保护”这一问题;中国价值观试图解决“我将与他人共享什么”的问题。 C . 西方现代价值观是单调的、片面的,常常使人陷于可怕的孤独与痛苦的境地;而中国价值观却能够使人们摆脱孤独的存在。 D . 现代西方价值观强调个人权利优先,因而责任、美德、情感等传统价值常被边缘化;中国价值观倡导与人共享幸福的原则。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二: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G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大数据中心等前沿科技发展领域,将助推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B . “新基建”强调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与空间,通过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未来产业发展将呈现新态势。 C . 有序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要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监管调控,防止盲目上马。 D . “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长远发展。
    2. (2)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新基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激活诸多行业,为许多领域转型奠定基础。 B . 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的支点之一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 C . 我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 D . 5G网络发展也需防范风险,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的监管作用,促进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3. (3) 我国为何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撅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古镇”、“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等描写,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定式。 B . 小说中写郑若奎和潘雪娥的对话,表明两人都是本分而腼腆之人,平凡而规矩的对话也总在只言片语中结束,但是他们也有内心炽热的一面。 C . 花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与沉闷凝滞的气氛形成很大反差。郑若奎一年四季在潘雪娥花店中买花,暗示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 D . 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邻居们对两人的关系有渴盼,有同情,有哀情,有敬意,也有愤懑,最后是吃惊。
    2. (2) 作品是怎样叙述这个普通小杂院里发生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以“永远的门”为标题有何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武惠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琩,诸子莫得为此,太子浸疏薄。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林甫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初,上自东都还,李林甫知上巡幸,乃与牛仙客谋增近道粟赋及和籴以实关中,数年,蓄积稍丰。上从容谓高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对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上不悦。力士顿首自陈:“臣狂疾发,妄言,罪当死。”上乃为力士置酒,左右皆呼万岁。力士自是不敢深言天下事矣。先是,宰相皆以德度自处,不事威势,驺从不过数人,士民或不之避。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脚走避;居则重关复壁,以石瓷地,墙中置板,知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宰相驺从之盛,自林甫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吏部待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林甫/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B .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林甫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C .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林甫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D . 吏部待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林甫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妃”指帝王的妾。在古代官妃有妃嫔媵嫱的等级,其中媵是陪嫁的侍女,也有可能成为嫔、嫱。 B . 此处“阴”译为“暗中”,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和下文的“阴陷之”的“阴”含义不相同。 C . “厌”文中是嫌弃、厌恶的意思,“厌”也有满足的含义,“夫晋何厌之有”的“厌”则为此意。 D . 顿首,即以头叩地面拜,是古代一种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林甫精于权谋算计,与宫妃各有所图,暗中勾结,促使他官职升至黄门侍郎;张九龄担心李林甫会成为国家之患劝谏玄宗,但最终李林甫还是担任了丞相。 B . 李林甫提拔不学无术的萧炅,萧炅在严挺之面前出丑,被贬,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交好,告知严挺之,李林甫正受器重,要与他搞好关系。 C . 李林甫和牛仙客用增加粟赋、以粮换钱等办法使关中的库存逐渐充实起来,唐玄宗越发赏识他,有意把国家政事都托付给他,并且对高力士的劝阻十分不满。 D . 李林甫口蜜腹剑,妒忌贤能,排抑胜己者以保全自己的权位;在他之前的唐朝宰相都以德服人,轻装简行,但他改变了这种低调作风,出行时仅护卫就超过百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

      ②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 , 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①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领》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作宅,种柑橘千株,他临死时叮嘱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后果然。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一二句点题,首句写种柑,点出种柑的数目,第二句写种柑时的情景,“春来”与诗人由“怜”写起,“城隅”点明时令和地点。 B . 诗人由“伶”写起,到“几岁开花”的盼望,再到“何人摘实”隐含的淡淡伤感,对柑橘的情感经历了一波三折。 C . 颈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一个“闻”字把柑橘树开花似“喷雪”与花香四溢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氛围。 D . 尾联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实际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甘树成林。
    2. (2) 诗人在颔联用《橘颂》及“木奴”这两个典故的用意何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描写了主客投入自然怀抱后,兴之所至,吟诵《诗经》中的诗句的场景,同游之人此时心境开阔,无拘无束。
    2. (2)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婉转,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羌笛在边塞诗中是常见意象,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以羌笛来写送别。
    3. (3) 古人形容一个女子姣好的容颜,常常离不开对头发的描述,如司马相如《美人赋》里“云发丰艳”,曹植《洛神赋》中“云髻峨峨”,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与之相关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民族声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成熟,涌现出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面向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坚持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唱好中国歌,咬清中国字,讲好中国故事。民族声乐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中国故事,(        ),服务的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的中华文明是民族声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有了中华文明的滋养,民族声乐才更厚重、更有韵味、更可持续。

    小提琴替代不了二胡,芭蕾舞替代不了民族舞,西服替代不了中山装,油画和国画_____________,不能比短长。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审美标准不能_____________。因此,民族声乐要用民族的眼光去评判,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建立审美标准。西洋声乐可以借鉴或融合,但不能全盘吸收、_____________。“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是没有前途的。若要让民族声乐具有更广泛的普及性,必须要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声乐作品、符合民族声乐的现代形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绵延不绝  平分秋色  等量齐观  生搬硬套 B . 绵绵不绝  平分秋色  混为一谈  服抄照搬 C . 绵绵不绝  各有千秋  等量齐观  生搬硬套 D . 绵延不绝  各有千秋  混为一谈  照抄照搬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的历史 B . 依赖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历史传承 C . 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历史传承 D . 依赖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的历史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向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要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坚持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唱好中国歌,咬清中国字,讲好中国故事。 B . 面向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要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坚持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咬清中国字,唱好中国歌,讲好中国故事。 C . 面向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坚持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唱好中国歌,咬清中国字,讲好中国故事。 D . 面向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坚持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咬清中国字,唱好中国歌,讲好中国故事。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种程度上,滑雪与开车性质相似,当运动速度非常快、突遇前方有障碍物时,身体由于惯性很难第一时间协调好方向,①      , 来不及进行“刹车”制动,那么身体以这样的高速冲出道路,轻则骨折、四肢受伤,②      , 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对于滑雪者尤其是初学者而言,③      , 做好准备工作和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滑雪如何做到尽兴又安全?首先,除了熟练的滑雪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也要作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其次,滑雪前的热身运动不能小觑,滑雪前热身10~1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含氧量,短时间内激活身体的运动机能,不仅可以让后续的运动更加舒适,还能减少运动带来的损伤。对于新手而言,热身运动还能有效缓解滑雪结束后第二天的腰背酸痛和肌肉痉挛。再次,滑雪过程中,摔倒也是一门学问,姿势很有讲究,正确的摔倒姿势及有效的自救措施可将身体承受的伤害最小化。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对于滑雪这项运动应该具备哪些安全常识?请提取五个关键词进行概括。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第32届奥运会在东京圆满落幕。奥运赛场上,青少年选手们不负期望,满怀激情、奋勇争先——14岁的全红婵三跳满分惊艳赛场;16岁的小将曾文蕙出色发挥为中国滑板正名;21岁的张常鸿沉稳上阵打破世界纪录;23岁的陈雨菲受伤后绝地逆袭力克劲敌……赛场外,中国健儿们个性飞扬、率真自信,是聚光灯下“最靓的仔”——杨倩的可爱“比心”定格“首金”记忆、举重健将李雯雯在奥运村开“吃播”、孙颖莎大方赞美对手伊藤美诚“优秀”……他们用青春洋溢的面孔,勾勒出充满活力和阳光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请结合材料,以“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