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2022年6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爆炸 B . 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 C . 工业炼铁 D . 液氮用做制冷剂
  • 2.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液体的倾倒 B . 液体的量取 C . 点燃酒精灯  D . 稀释浓硫酸 
  • 3. (2022·越秀模拟) 如图为Li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a=3,b=7   B . Li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会变成阳离子 C . Cl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 Cl和Li可形成化合物ClLi
  • 4. (2022·莘县模拟) 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有关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

    B.物质分类

    ①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③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①冰、干冰、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②生铁、石灰石、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

    ③苛性钠、氯化钠、碳酸钠都属于盐

    C.物质鉴别

    D.性质用途

    ①用燃着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③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一一做燃料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一做干燥剂

    ③生石灰能跟水反应一一改良酸性土壤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2·呈贡模拟)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2

    6.2

    2.8

    4.0

    反应后的质量(g)

    X

    5.0

    2.8

    7.2

    A . C一定是催化剂 B . 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3:8 C . X=2.0 D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6. (2022·西吉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操作方法

    A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

    B

    CO2(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C

    CaO(CaCO3

    滴加适量稀盐酸

    D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2·青岛模拟)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 化学反应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凡是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D .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
  • 8. (2022·澄城模拟) 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 .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 .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二、填空题
  • 9. 从 C、H、O、N、Ba、S、Na 等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 个氮分子
    2. (2) 常用作氮肥的碱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3. (3) 碘酒中溶剂
    4. (4) 电子数为 10 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任写一个);
    5. (5) 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
    6. (6) 有二氧化碳参加的非基本类型的反应
  • 10. 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22 年 2 月 4 日在北京盛大开幕。
    1. (1)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用风点亮灯,能量转化使风能转化为电能。
    2. (2) 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将氢气在储在高压燃料罐中,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3. (3) 冬奥运菜单共 678 道特色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热主菜之一“照烧牛肉”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 11.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 (1) “一角”硬币的材料是铝合金。制造合金硬币不需要考虑的性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硬度 B . 耐腐蚀 C . 导电性 D . 导热性
    2. (2)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 (3) 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渣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 (4) 镁粉、锌粉、铁粉组成的混合物 8g 和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的氢气的质量为
  • 12. 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 (1) ℃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t3℃时,将70gA 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A 固体中混有少量的 B,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② 降低温度可使 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③ t3℃时,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加水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是 C 物质

      ④ 将 t2℃时相等质量的 A 和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A 大于 B

三、综合题
  • 13. A~F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 物质具有还原性,D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 的水溶液为蓝色,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B 的化学式是
    2. (2) C 属于的物质类别是(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3. (3) E 和 F 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为
    4. (4) 写出 D→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②
    2. (2)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纯净物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以备继续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3. (3) 小刚同学想用装置BFG组合来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体积,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导管和c导管连接。
  • 15.              
    1. (1) A:为了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进烧杯C中,然后将烧杯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但最终固体没有消失。

      为了确定烧杯C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哪些?

      【作出猜想】

      甲猜想:可能是Na+、OH-

      乙猜想:可能是Na+、OH-

      丙猜想:可能是Na+、OH-

      丁猜想:可能是Na+、Ba2+、OH-

      你的猜想是;(填两种猜想)

    2. (2) 【讨论与交流】

      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有一位同学的猜想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猜想和理由是

    3. (3) 【实验与结论】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三位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乙: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丙: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然后再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同学们经过讨论和交流后,一致认为丙同学的实验及结论是准确的。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4. (4) B: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5. (5) 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 , 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如图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改成。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6. (6)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