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63 人类活动对生物...

更新时间:2022-07-29 浏览次数:5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长春) 下列选项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B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避免产生气泡

    C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唾液

    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22·百色)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 . 植树造林 B . 焚烧垃圾 C . 污染环境 D . 增加煤炭使用
  • 3. (2022·贺州) 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 . 保护植被 B . 开发新能源 C . 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D .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 4. (2022·凉山)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分别是指(  )
    A . 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一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B . 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C . 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硫相对“零排放” D . 二氧化氮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氮相对“零排放”
  • 5. (2022·黑龙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 . 植树造林 B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 使用一次性木筷 D . 节水节电
  • 6. (2022·荆州)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C . 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D . 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 7. (2022·苏州)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以来,垃圾分类已从“新时尚”转变为苏州市民的“新习惯”。将①废旧灯泡、②用过的纸巾、③剩饭剩菜、④矿泉水瓶四类垃圾从左至右投放到下列垃圾桶内,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②④①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①③②
  • 8. (2022·永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及百姓福祉。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 分类处理垃圾 B . 加大农药施用量 C . 燃放烟花爆竹 D . 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 9. (2022·苏州) 倡导低碳生活,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利于减级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 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 . 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C . 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D . 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 10. (2022·苏州)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水体pH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pH表示水体酸碱度,pH=7表示中性,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pH 

     
     

     6.5~7.0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小口黑鲈 

     
         

     × 

     
     

     × 

     
     

     黑头呆鱼 

     
       

     × 

     
     

     × 

     
     

     × 

     
     

     牛蛙胚胎 

     
         

     √ 

     
     

     × 

     
     

     小龙虾 

     
         

     ×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A . 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B . 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 C . 水体pH为5.0时比6.3时更适合上述生物生存 D . 水体pH的降低可以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 11. (2022·河南) 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 随手关紧水龙头 B . 绿色低碳出行 C . 随意丢弃废电池 D . 纸张双面使用
  • 12. (2022·岳阳) 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 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 . 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 . 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 13. (2022·江西) 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微塑料的产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你不认同的做法是(   )
    A . 选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B . 分类回收塑料制品 C . 多用布袋,少用塑料袋 D . 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 14. (2022·泰安) 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 . 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 . 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 . 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 15. (2022·盐城)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 .  电视长时待机 B . 倡导绿色出行 C . 垃圾分类处理 D . 书本循环使用
  • 16. (2022·云南) 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洱海的是(   )
    A . 使用环保购物袋 B . 垃圾分类回收 C . 雨污分流 D . 滥捕鱼类水产资源
  • 17. (2022·连云港) 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 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 . 禁止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 . 避免与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 . 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 18. (2022·石家庄) “石分美”是石家庄垃圾分类的宣传标志。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四个不同垃圾箱上的图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 B . 厨余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C . 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D . 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20. (2022·恩施) 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并沿着单向流动。
    2. (2) 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有限。
    3. (3) 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 21. (2022·聊城)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 (1) 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
    2. (2) 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通过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沿传递;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面抑制了碳的循环。

    3. (3) 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条即可)。
  • 22. (2022·烟台) “水是生命之源”。门楼水库是烟台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市区7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这里。水库的水质清澈,生物种类繁多。懿荣中学生态保护社团对水库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绘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食物网中鳙鱼和水蚤的关系是,白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的成分是
    2. (2) 水库中最常见的鳙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使其不易被天敌发现。鳙鱼因食量大,滤集浮游生物的能力强,有“水中清道夫”的美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3. (3) 同学们观察发现,鳙鱼体表覆盖鳞片,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滴在鱼头的前上方(如图),发现墨汁从鱼的口流入,再由后缘流出,这是鳙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 (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维护好水库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你认同的是(多选)。

      ①在水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②周末去库区野炊、钓鱼、洗衣服;③践行公民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④保护水中野生动植物资源;⑤机动车驶入环库道路要减速慢行

  • 23. (2022·怀化) 怀化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域内森林、沼泽、湖泊、河流交错分布。境内拥有沅陵借母溪、通道玉带河等众多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拥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白鹳、中华小鲵、大鲵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珙桐、银杏等。
    1. (1) 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的多样性。
    2. (2) 中华小鲵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中华小鲵与大鲵都是两栖动物,它们的成体用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 (3) 通道玉带河等众多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有“”之称。乐乐同学在通道玉带河湿地公园看到鸳鸯在水面成双成对游水嬉戏,据此推测,鸳鸯的足应具备下列哪种形态特征:

      A. B. C. D.

    4. (4) 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你,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当怎样做?(写出一点即可)。
  • 24. (2022·重庆)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1. (1) 如上图所示,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 (2) 由上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到大气中。
    3.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
    4. (4) 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____。
      A . 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 .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 .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 25. (2022·遂宁) 近年来,遂宁市积极打造城市生态体系,已建成多个城市湿地公园。下图是五彩缤纷路湿地公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若上图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中所示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毒素富集最多的生物是
    2. (2) 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填“较强”或“较弱”),原因是
    3. (3) 请你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四、实验探究题
  • 26. (2022·株洲)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引发水体中微囊藻暴发,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不仅造成浮游藻类污染,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回答以下问题:
    1. (1) 相比于藻类植物,原核生物微囊藻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2. (2) 据下表可知,处于该水域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别的生物是,判断的依据是。(答出一点即可)

      某水域水生动物种类

      水体分布

      食性(食物)

      暴发期藻毒素含量(微克/克干重)

      石螺

      底栖

      有机碎屑、浮游藻类

      3.69

      鲢鱼

      上层

      浮游藻类

      12.936

      翘嘴鱼

      中上层

      鱼、虾

      35.91

      鲤鱼

      下层

      有机碎屑、螺、藻类

      11.07

    3. (3) 为探究浮游动物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影响。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实验:

      ①取一定体积处于生长暴发期的微囊藻,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微囊藻单独培养,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是

      ②每隔一天取样,测定单位体积微囊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问题:棕鞭毛虫是如何对微囊藻产生影响的?

      作出假设:(答出一点即可)

    4. (4) 为避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毒素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应该怎么做?(答出一点即可)
  • 27. (2022·百色) 某氧化铝厂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使原本很清澈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研究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受污染河流同侧下游不同距离(km)进行取样,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源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8.0

    动物类群(类)

    20

    23

    37

    50

    58

    65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7

    656

    750

    1978

    2490

    3192

    1. (1)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的变量是
    2. (2) 比较不同取样点的动物类群或个体总数,距污染源越近,数量越
    3. (3) 分析每个取样点的数据,表明动物类群数越多,个体数量就越
    4. (4) 不同取样点数据的对比,说明
  • 28. (2022·凉山) 在许多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我国多地实行了限塑令,为宣传限塑令,凉山州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白色污染问题,探究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4粒饱满的四季豆种子、2个栽种盆、普通土壤、塑料袋、直尺。 

    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碎块的普通土壤。 

    ②将4粒相同的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分栽种在A、B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如图1),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2)。 

    请你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 (1)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
    3. (3) 本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是,不能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 (4) 你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选填“甲”“乙”“丙”“丁”)垃圾箱中。 

    5. (5) 假如你是一名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答出一点即可)。
  • 29. (2022·聊城)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步骤1: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

    步骤2;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噬咬情况。

    步骤3: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数据。

    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

    1. (1) 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身体和附肢都
    2. (2) 本实验的假设是
    3. (3) 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4. (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该实验结论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提供启示?(答出一条即可)
  • 30. (2022·烟台) 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1. (1) 森林是“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绿色植物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
    2. (2) 森林也是钱库。我国森林每年为我们提供5亿立方米优质木材的物质财富。木本植物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森林还是天然的粮库,为我们提供板栗、核桃、银杏等许多营养丰富的食粮。银杏与核桃所属类群的本质区别是
    3. (3) 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如何“储碳”呢?生物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两盆牵牛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然后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右图)。

      ②将这组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取A、B叶片进行处理(下图)。乙装置中酒精的作用是。推测丁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③由此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从而将碳储存起来。

    4. (4) “爱护植被,从我做起”,为了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你应该如何做?
  • 31. (2022·衡阳)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
    3. (3) 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
    4. (4) 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
    5. (5) 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
  • 32. (2022·陕西)  洗洁精是被广泛应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八年级某班生物学探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品牌洗洁精废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进而推测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小组成员将若干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天,把浸泡后的种子放于已编号的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3个为一个处理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每个培养皿中平铺50粒小麦种子。每天向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释120倍的洗洁精稀释液和清水(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第4天记录数据,统计平均发芽率后绘制如下柱状图。

    1. (1) 实验中,乙组滴加清水是为了设置实验;“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的原因是种子在萌发时需要
    2. (2) 统计实验结果时,取每一个处理组内三个培养皿中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 (4) 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小妙招。
五、资料分析题
  • 33. (2022·江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 (1) 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相当于绿色植物的作用,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细胞结构是
    2. (2) 与材料中合成乙酸不同的是,传统制作食用醋利用的是(填“乳酸杆菌”或“醋酸杆菌”)发酵,该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3. (3) 实现“碳达蜂”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人人参与。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请至少写出一种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