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4能量的获得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7-27 浏览次数: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新昌期末) 2020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战赛于12月20日在镜岭镇雅庄村鸣枪开跑。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乳酸 C . 乳酸和二氧化碳 D . 酒精和二氧化碳
  • 2. (2020九上·滨江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 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 . 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 . 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 . 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 3. (2020九上·椒江月考)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 B . 酵母菌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 C . 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 . 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 4.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特点之一是( )。
    A . 需要酶的参与 B . 生成乳酸 C . 释放能量 D .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 5. 制作面包和酿酒时,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发酵产生的(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二氧化碳和葡萄糖 C . 氧和酒精 D . 二氧化碳和酒精
  • 6. 制作泡菜时,必须把泡菜坛子口密封,其作用是( )。
    A . 防止水分蒸发 B . 防止细菌进入 C . 防止氧气进入 D . 防止乳酸挥发
  • 7.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
    A . 二氧化碳、水 B . 酒精和二氧化碳 C . 乳酸 D . 酒精、二氧化碳和水
  • 8. 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
    A . B . 细胞 C . 胸腔 D .
  • 9. 下列食 品的制作过程中,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 。
    A . 可乐 B . 酸奶 C . 豆浆 D . 果汁
  • 10. 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下的骨骼肌,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此时,葡萄糖分解为( )。
    A . 酒精 B . 酒精和二氧化碳 C . 乳酸 D . 乳酸和二氧化碳
  • 11. (2020九上·余杭期末)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酵母菌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 B . 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 C . 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 . 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 12. (2019九上·萧山期末) 有关人体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食物中的淀粉通过消化系统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属于异化作用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这是人体内大多数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C . 蛋白质在胃内就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成氨基酸 D . 运动时,肌细胞分解有机物提供能量,这一过程属于无氧呼吸
  • 13. 人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到体外的途径有( )

    ①皮脂腺  ②汗腺  ③表皮  ④真皮  ⑤肾脏  ⑥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⑤⑥ C . ②⑤⑥ D . ①②⑤
  • 14. 人体内组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可将有机物分解,从中获得了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
    A . 能量 B . 有机物 C . 无机物 D . 二氧化碳
  • 15.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时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 . 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B . 萝卜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C . 萝卜细胞停止了分裂和生长 D . 萝卜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二、填空题
  • 16. (2020九上·温州期末) 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窘迫、窒息导致死亡。
    1. (1) 进行新冠肺炎手术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肺部出血,则需要输血,若只能进行异型 血输血,交叉配血实验中主要考虑, 且输血时还需做到少而慢,避免出现晕厥等不良反应。
    2. (2) 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他们需要进行互相输血。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的血型为

    3. (3) 若治疗失败,人体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直至死亡。写出此时呼吸的方程式:
  • 17. 食物中的经消化吸收,空气中的经呼吸,通过到达体细胞。这些物质最终要在体细胞内经历复杂的,才能实现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 18. 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的过程。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并释放出较多的,这种呼吸作用方式叫作
  • 19. 在缺氧情况下生物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时,有机物(糖类)分解,可生成,并释放少量能量。剧烈运动后四肢骨骼肌往往会产生酸胀感觉,是因为,无氧呼吸是人体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有些微生物能长期进行无氧呼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我们用大米酿酒,是应用了发酵能产生的原理。
  • 20. 动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低等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等,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专门具有呼吸功能的器官,如节肢动物虾用呼吸,蝗虫用呼吸等;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更加复杂,如水生脊椎动物鱼类是用进行呼吸的,陆生脊椎动物用呼吸。
  • 21. (2019九上·萧山期末)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图中器官乙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写出两个即可)。
    2. (2) 经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将一部分营养物质彻底氧化供能,其中由淀粉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最终分解为
    3. (3) 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 22. (2020九上·温岭期末) 如图是某组织内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1. (1) 组织细胞与成熟的红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具有,营养物质和氧气在组织细胞内进行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
    2. (2) 有同学认为①、②、③三类物质中,代表氧气的是①, 支持①是氧气的证据有

      A.氧气是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

      B.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C.组织细胞处氧气浓度低,血红蛋白易与氧气分离.

      D.毛细血管壁很薄,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 23. (2020九上·苍南期末) 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不同物质。

    1. (1) 血细胞中能运输A物质的是 。
    2. (2) 物质C表示的是
    3. (3) 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 B . 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C .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A含量的变化 D . 血液流经肾脏时D含量的变化
  • 24. 你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的呼吸形式是,原因是
  • 25.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应,这时,虽然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的需求,以致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于是细胞就会进行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如图是探究酸奶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2. (2) 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
    3. (3) 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试判断哪一组最有可能制成酸奶,并写出判断的依据:
  • 27. (2018九上·金华月考) 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代表氧气或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答下列问题:

    1. (1) 在剧烈运动时, 呼吸急促, 腿部肌肉会明显有酸痛感是因为肌肉细胞无氧呼吸导致含量上升。
    2. (2) 经过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3. (3) 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
    4. (4) 如图所示,是李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 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  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请选出能正确表示李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     

      A . 甲-a,乙-b,丙-c B . 甲-b,乙-a,丙-b C . 甲-b,乙-a,丙-c D . 甲-c,乙-b,丙-a
  • 28. 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实验的假设是会影响蓝莓储藏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 (2) 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3. (3) 某同学欲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两等份同一品种、成熟度相同的蓝莓分别装入甲、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②将甲、乙两烧杯分别置于25 ℃和-5 ℃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

      ③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有同学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

四、解答题
  • 29. (2021九上·嘉兴期末)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份,如图所示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用带有导管的瓶塞塞紧,导管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时向甲烧瓶内通入氧气。根据酵母菌代谢方式的多样性推断。

    1. (1) 乙烧瓶内最后的产物是
    2. (2) 从理论上推测,哪个烧瓶对应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请说明理由。
  • 30. (2020九上·西湖期末)   2017年5月,我国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是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经过细菌的分解作用,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最终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1) 天然气水化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是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海底底层深处,细菌分解有机质主要进行的呼吸方式是
    3. (3) 可燃冰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在空气中,无法再转化为化学能,说明能量转化具有
    4. (4) 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请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5. (5) 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洁净能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你是否支持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并阐述理由。
  • 31. (2019九上·瑞安月考) 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物质。

    1. (1) 血细胞中能运输A物质的是
    2. (2) 物质B表示的是
    3. (3) 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     (可多选)。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A含量的变化 B . 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C .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
  • 32. (2019九上·江干月考) 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
    1. (1) 新鲜芋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 . 食醋 B . 熟石灰 C . 纯碱 D . 盐水 E . 苏打水
    2. (2) 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你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3. (3) 去皮的芋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很快因氧化变成黄色,但并不影响营养价值。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使其外观变得嫩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下面做法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A . 粮库内充入氮气使浪食不易变质 B . 食盐中加碘防止甲状腺肿大 C . 水产品用甲醛溶液保鲜 D . 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E . 用硫黄熏制白净的粉丝
    4. (4) 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内以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经过循环再回到心脏。随后从主动脉流出。顺着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同时释放出,这样,芋的重要命就完成了。
  • 33. (2019九上·温州月考) “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其中,控制体重和能量消耗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请结合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18 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如下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资料三:不同年龄的人每天所需要能量的曲线图如图;

    资料四:小明,九年级学生,男,今年 15 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 165 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 (1) 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小明的营养状况为
    2. (2) 青春期人体需要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进行有氧呼吸时,蛋白质在体内被氧化分 解的最终产物包括 CO2、H2O 和含氮废物等,则可推知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3. (3) 分析资料三的图像,请比较青春期与其它时期每天所需能量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