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2年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第三次模拟...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17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0·瑞安模拟) 系统由器官组成,下列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是( )
    A . B . C . 肾脏 D . 心脏
  • 2. 温瑞平原是由瓯江和飞云江冲积形成的,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 风力作用 B . 流水作用 C . 生物作用 D . 冰川作用
  • 3. 常见饮品pH值如下所示,小海往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最终溶液为蓝色的是( )
    A . 柠檬汁pH=2.4 B . 雪碧pH=3.6 C . 纯净水pH=7.0 D . 苏打水pH=8.1
  • 4.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面具备受嘱目。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面具依旧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一性质(   )

    A .   硬度大 B . 耐腐蚀 C . 熔点低 D . 延展性强
  • 5. (2021·金华)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日常工作,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独轮车 B . 开瓶器 C . 钓鱼竿 D . 大铡刀
  • 6. 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世界,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镓是金属元素 B . 镓的元素符号为Ga C .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 .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克
  • 7.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I转换成II,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 移动装片 B .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 调节光圈 D . 转动物镜转换器
  • 8. 当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减轻乘员的伤害,下列能正确表示人撞向气囊时,安全气囊对人头部的作用力的是(   )

    A . B . C . D .
  • 9. 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特点是不用一滴水,也能保持马桶干净。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就能将废料变成肥料。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10.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充电底座里的发送线圈接通交流电,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完成充电。下列实验原理与发送线圈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 11. 金属钛是最好的人造骨材料,被称为“亲生物金属”。工业上常用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氯化钛冶炼金属钛,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该反应属于(   )
    A . 置换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化合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12. 2021年11月12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亮相,原理是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进入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激发免疫。疫苗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结构中的(   )
    A . 左心房 B . 右心房 C . 左心室 D . 右心室
  • 13. 小海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为教具,如图所示。甲、乙模型分别NaCl、MgCl2的形成,下列物质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   )

    A . CO2 B . Mg3N2         C . Al2O3 D . CaCO3
  • 14. 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后,小海利用天竺葵开展研究。图为一天中天竺葵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的示意图,下列时刻中天竺葵中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   )

    A . 6时 B . 10时 C . 14时 D . 18时
  • 15. 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

    A . 从①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 . 从①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C . 从②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D . 从②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温州生态园三烊湿地号称“浙南威尼斯”,生态良好,动植物种类丰富。

    1. (1) 湿地内种有荷花。荷花植株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可食用它的藕(茎)、莲蓬中的莲子(荷花种子)。人们用分藕的方法对荷花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2. (2) 湿地内所有生物构成
    3. (3) 荷花产生的有机物通过茎中(填一结构名称)运输至根部,供呼吸所需。
  • 17. 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最一种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较远距离便可闻到该气味,家用天然气中添加该物质,可以帮助判断天然气是否泄漏。
    1. (1) 乙硫醇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中的
    2. (2) 乙硫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18. 同学们,天宫课堂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水球。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变成固态的“冰球”。

    1. (1) 《液桥》实验说明分子间有
    2. (2) 《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手摸“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
  • 19. 如图,科学家研究发现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放到某溶液中能产生电流,这种装置称为原电池。如果将锌片和铜片插入某溶液组成一个电路,经过检测有电流产生。
    1. (1) 该实验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2. (2) 小海观察到铜片的表面产生了气泡,他用另外的金属代替锌片和铜片,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表。根据信息,推测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组合

      现象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锌表面没有气泡

      银片表面产生气泡,

      锌表面没有气泡

      B片表面产生气泡,

      A片表面没有气泡

      C片表面产生气泡,

      B片表面没有气泡

  • 20.   2022年1月15日中午12点10分前后,在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爆发,被称为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为了区分火山爆发的级别大小。美国学者提出了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简称VEI),它通过对喷发物体积、火山云高度等观测数据确定,用来衡量火山爆发的强烈程度。火山也从VEI-1到VEI-8共分为8个等级。

    等级

    VEI-1

    VEI-2

    VEI-3

    VEI-4

    VEI-5

    VEI-6

    VEI-7

    VEI-8

    喷发体积/km3

    0.00001~0.001

    0.001~0.01

    0.01~0.1

    0.1~1

    1~10

    10~100

    100~1000

    大于1000

    喷发柱的高度/km

    0.1~1

    1~5

    3~15

    10~25

    20~35

    大于30

    大于40

    大于50

    1. (1) 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高度至少达到25公里的高空,请你分析它达到级。
    2. (2) 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此次火山喷发会影响飞机飞行吗?请你结合右图来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21. 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下图:

    1. (1) 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
    2. (2) 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 b的大小关系为
    3. (3) 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 22. 温州某儿童游乐园的充气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220伏,电动机的电阻为20欧姆,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安。(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

    1. (1) 电动机工作时,其线圈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
    2. (2) 为了实现充气堡内气压过大时电动机会自动断电的功能,需要在电路图甲中的A或B位置串联一个合适的压敏电阻。现有两种类型的压敏电阻R1和R2 , 其电阻大小随堡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选择合适的电阻以及在图甲中应串联的位置
    3. (3) 电动机正常工作10秒时转化得到的机械能为焦。
  • 23. 下图是市面出售的居家自测新冠抗原试剂盒,内有检测试纸。其测试原理是特制抗体的胶体颗粒与新冠病毒蛋白结合,可在检测区显红色,如果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蛋白则不显红色,检测时质控区未显红色则是无效检测,流程如下:

    1. (1) 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例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的毒株,这种现象属于
    2. (2) 若新冠感染者进行检测,则检测区和质控区的显色情况分别是
    3. (3)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新冠试剂盒自测。下列观点支持使用试剂盒自测的有(可多选)。

      A.自我检测,易出现瞒报或不报的情况

      B.采样时,样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无法正常显色

      C.自测用时短,成本低,适合居家隔离初筛

      D.感染者去特定场所做核酸检测易造成病毒扩散

      E.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可达95%以上,已经达到推广标准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7(1)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 24. 有专家指出,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口腔中唾液溶菌酶的含量,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为验证该说法,小海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菌粉和琼脂块,温水溶解后,倒入若干个培养皿中,形成完全相同的固体含菌培养基;②召集50名健康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温水漱口后,采集每位志愿者唾液5mL;③取50片大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在不同唾液中浸湿相同时间后,再置于含菌培养基中(如图);④将培养基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24小时,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面积大小,取平均值,记录如下表;⑤每天重复上述实验。

    注:志愿者每天14点后,进行两小时强度相同的运动,唾液中除唾液溶菌酶,其他物质不具有杀菌效果。

    时间

    第一天(基础值)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圆纸片周围清晰区平均面积/cm2

    S1

    S2

    S3

    S4

    1. (1) 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如何选择志愿者
    2. (2) 实验室采用的是煮沸后冷却至37℃的水,其目的是
    3. (3) 若实验结果显示S2、S3、S4均比S1大,小海认为已经验证了专家的说法。但老师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唾液溶菌酶的增加是由于运动导致的。请简述该实验方案
  • 25. 脱氧剂可用于食品保鲜,通过吸收包装袋内的氧气达到脱氧效果,从而延缓食品变质。现有A、B两种不同的脱氧剂,为比较两者脱氧效果,小海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②检查气密性;③在甲、乙锥形瓶内分别装入等量的脱氧剂A、

    B,塞上瓶塞,进行实验;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液滴位置。

    时间/小时

    0

    1

    2

    4

    8

    16

    24

    36

    48

    72

    液滴位置

    0

    0.3

    0.8

    0.6

    0.5

    -0.8

    -2

    -2.6

    -2.6

    -2.6

    1. (1) 写出步骤②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2. (2) 实验共用时72小时,请你写出缩短实验时间的改进方法:。 (写出两点)
    3. (3) 脱氧效果包括脱氧速度和脱氧的最大值。请结合实验结果,为一果类食品选择一种合适的脱氧剂,并说明理由:
  • 26.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中,电阻丝A、B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丝A、C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A的长度大于C。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用电阻丝A、B进行实验,N点固定,M点是金属丝上可以左右移动的点,MN两点间距离用X表示。在实验过程中,用电压表测出MN两点间的电压,将电压U随距离X的变化关系画出如丙所示的实线。

    1. (1) 闭合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2. (2) 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读数U随NM间距离X的变化如丙所示的实线oab,我们可得出电阻丝A比电阻丝B的阻值大,请根据丙图写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
    3. (3) 图丙中,a点表示滑片移到两电阻丝的交接处,若将电阻丝A更换成长度比它短的电阻丝c重新进行实验,则a点可能会向图中①②③④哪个方向移动:
  • 27. 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在了解这一知识后,项目化学习小组想通过实验,验证土壤微生物是否真的可以分解有机物,他利用如下的药品和器材开展了实验。

    药品和器材:茶叶、无纺布(选气性较好)、土壤、温度可调定的恒温箱、烘干箱、电子秤、大烧杯。

    1. (1) 各学习小组都完成了上述实验后,发现有机物分解的速率不相同,请你对这一现象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
    2. (2) 请你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29、30题6分,第31题7分,第32题8分,第33题11分,共44分)
  • 28. “调定点学说”是解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如图1:类似于恒温器的原理,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37℃)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点附近。如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致热源会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热。

    1. (1) 体温上升过程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2. (2) 根据图1分析,人体参与体温调定的系统有。 (写出两个)
    3. (3) 图2为体温上升期和高温持续期两个阶段的曲线图,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请结合图像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升高及浑身发冷的原因:
  • 29.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杂质硫酸钾,小海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 (1) 固体A是。(填化学式)
    2. (2) 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将溶液C蒸发结晶,能否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说明理由是
  • 30. “雪如意”全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跳台滑雪作为冬奥会上极具观赏性的项目。跳台滑雪的基本技术分为5个部分:助滑、起跳、空中飞行、着陆、滑行至终止区。滑雪运动员的成绩有多项评分依据,其中两项为空中飞行距离及5个技术是否顺利完成。

    资料1: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赛道表面雪的厚度需达到6-8米。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滑雪时,运动员踏着滑雪板压在雪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

    资料2:滑雪过程中,运动员沿着助滑道前进时,两腿尽量深蹲,上体前倾成流线型姿势,助滑后,在起跳的瞬间用力一蹬伸展身体,调整好姿势在空中飞行,飞行至项端时身体与滑板构成上表面凸起的流线型,如图乙所示。

    资料3:运动员着陆时,要让滑雪板的板后跟略领先于板前端着地,落地后,调整好姿势继续滑行到终止区,动作才算完成。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赛道的设置以及滑雪运动员的5个基本技术蕴含的科学知识作出说明。

  • 31.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那个破冰而出的“冰立方”。如图甲,冰立方质量达400.4吨,高14.25 米,它底部是由链条、钢丝绳,导轨组成的多级升降结构,能把“冰立方”从深度10米的地仓里快速托到地面,之后升降结构会迅速回落到地仓。冰立方对地的压强为2.6×104帕。冰立方上升时的s一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上升的最大速度为0.28米秒。

               

    1. (1) 图乙的OA过程中,升降结构对冰立方的支持力F冰立方的重力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冰立方的底面积为m2
    3. (3) 在图乙的AB过程中,底下的升降结构对冰立方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 32. 研究性小组开展了《温室效应研究》的课题。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引起,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照在我们的上空,如图甲所示,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出现地球增温的现象。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窒效应指数

    H2O

    1

    0.1

    CO2

    0.03

    1

    CH4

    2×10-4

    30

    1. (1) 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 (2) 小海同学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如图丙所示,他取6g鸡蛋壳(鸡蛋壳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平均四次分别加入烧杯中,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求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25

      25

      25

      25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

      m

      2

      n

      2.2

    3. (3) 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量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大气中水蒸汽和甲烷哪种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说明理由:
  • 33. 使用普通密度计测量时需要较多待测液体。我校科学项目化学习小组进行思考与实验,制作出只需少量待测液体就能直接测量其密度大小的多种液体密度仪。

    项目一:利用圆柱形塑料管制作“液体密度仪”

    步骤1:取一质量为2克的空心圆柱形塑料管,其底面积为1cm2 , 高为10厘米。在距离底部5厘米处的左侧管壁上做一标记M,右侧壁上每隔0.5厘米高度均标上反映液体密度的刻度线。

    步骤2:如图甲所示,将塑料管放入水中,往管内倒入适量的已知密度大小的液体,直至塑料管壁上的M处与管外的水面相平;

    步骤3:取出塑料管,在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上标定密度值。按上述方法依次标出各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

    步骤4:测量时,按步骤2往管内倒入待测液体,读取液面对应的刻度即为该液体的密度。

    结合实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制作原理,该液体密度计的刻度值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
    2. (2) 为提升该液体密度仪测量的精确度,在不更换塑料管及不改变刻度间距的前提下,请你提出一项改进措施:
    3. (3) 项目二:利用力----电转换制作“液体密度仪” 其原理如图乙所示,O是一个能在滑杆上自由移动的滑块,滑片P与轻质杆OD均固定连接在滑块O上;弹簧上方固定竖直悬挂,下端的挂钩固定在杆上C处,弹簧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且OC:CD=1:4。桶中无液体时,滑片P指向A处,测量时,将待测液体加满小桶,弹簧拉力增加,滑块向下移动,待滑块稳定后闭合开关S,就能从已标注相应密度值的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待测液体密度。电源电压U0恒为6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最小刻度值为0.1伏。均匀的电阻丝AB的阻值为10欧,长度为20厘米。小桶的容积为10cm3。(不计摩擦和杆、桶的质量)。

      当电压表示数为0.5伏时,待测液体密度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4. (4) 图丁中的M点表示该密度仪能测量的最大密度值的液体,在制作过程中,小海同学将原来的定值电阻R0更换成阻值为5欧的定值电阻,请在图丁的坐标系中用N点表示更换电阻后所能测的最大密度值的液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