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模拟...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9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1·温州模拟) 如图是对雨水的一种处理方式,通过房屋的落水管、沟渠等将雨水引入周边河流,减少下渗。该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增加水循环的( )

    A . 降水 B . 地表径流 C . 地下径流 D . 水汽输送
  • 2. 拟南芥是一种生命周期很短的植物,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天宫二号开展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研究种予在:空中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拟南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属于( )

    A . 营养繁殖 B . 组织培养 C . 有性生殖 D . 孢子繁殖
  • 3. 校园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等天气要素。该校园建筑分布如图,气象站点最适合设在(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4. 专家建议,青少年尽量在晚9:00至凌晨1.00期间处于睡眠状态,以促进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 甲状腺激素 B . 胰岛素 C . 生长素 D . 生长激素
  • 5. 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在完成2020首次科考任务时,在南海深处发现了“鲸落”。“鲸落”是指鲸的尸体坠落后,尸体中的有机物吸引盲鳗、鲨鱼、甲壳类生物等前来以此为食,同时大量细菌也会在其中滋生蔓延。“鲸落”中盲鳗、鲨鱼、甲壳类、细菌等所有的生物构成( )

    A . 种群 B . 群落 C . 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 6. 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情况如图。下列与黑枸杞浸泡会呈现蓝绿色的液体是( )

    A . 纯碱溶液 B . 稀盐酸 C . 食盐水 D . 蒸馏水
  • 7.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 . 向上③② B . 向下④① C . 向下③①② D . 向下③②
  • 8.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有一步反应为:MgCl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9. 如图所示,将一物体放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上。下列对该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如图为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中各烧杯中的液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乙、丁 D . 丙、丁
  • 11. 我国未来的航母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弹射器。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与下列设备或用电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 磁悬浮列车 B . 直流电动机 C . 断路器 D . 手摇发电机
  • 12. 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免”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根据拍摄照片,推测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位置应该是( )

    A . B . C . D .
  • 13. 规范操作能保证实验安全。如图所示,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下列操作要求中与装置安全无关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 . 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加热药品 C . 等气泡连续、均匀后再收集气体 D . 停止加热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 14. 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 . 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 . 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 . 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 15. 某LED灯规格为“3V 0.9W”,其内置稳压装置,保证LED灯正常工作,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源电压为U(U>3V),稳压装置消耗的功率为P。则下列关于P-U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2020 年奥运竞技项目的动态图标在日本东京发布,图标充分展示了运动魅力。

    1. (1) 图甲为羽毛球项目图标,运动员击球后,球向高处运动过程中动能大小变化是
    2. (2) 图乙为挺举项目图标,若图中运动员将重为1000牛的杠铃竖直向上举高了0.5米,则他对杠铃所做的功为焦。
  • 17.   2020年2月3日,日本的新岳火山大规模喷发。
    1. (1) 火山喷发出大量的岩浆,在蔓延过程中逐渐变成岩浆岩。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 (2) 充分开发火山资源也能为人类带来利益。如某些温泉就是利用岩浆所带来的地热使泉水内能增加。由此的方法来改变泉水内能的。
  • 18. 作为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类型的代表,温州龙港新城参与海水稻的科研,探索建设“蓝色粮仓"。

    1. (1) 水稻是被子植物,请写出水稻在图甲中对应的字母
    2. (2) 海水稻能抵抗盐碱地的“伤害”,由此推断:其根毛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一定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3) 大米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后,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首先到达图乙所示心脏的(填字母)
  • 19. 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近期科学研究发现用小苏打会“饿死”癌细胞。碳酸氢钠(NaHCO3)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白色晶体,味咸,可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加热易分解。

    1. (1) 如图所示,癌细胞能不间断地进行,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癌细胞,在人体内扩散,耗尽患者营养。
    2. (2)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化学性质:
  • 20. 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氢气遇到金属铂会起火,根据此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打火机,如甲图所示,其结构如乙图所示,用一只小玻璃简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筒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和开关。

    1. (1) 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遇催化剂铂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请在图丙右侧方框内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
    2. (2) 氢气燃烧时使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
    3. (3) 当将顶盖上的开关关闭堵住喷嘴时,打火机便停止工作,氢气不再产生。请解释氢气不再产生原因?
  • 21. 2019年,温州市中小学大力推行“明眸皓齿”工程,倡导中小学生保护牙齿、顸防近规,被选为2019年温州市十大民生工程第一项。

    1. (1) 早晚刷牙可预防蛀牙,让牙齿更好地磨碎食物.牙齿磨碎食物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如图是小明利用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表晶状体和视网膜模拟人眼成像的规律,他先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的成因,他应将光屏向移动。
    3. (3) 明眸皓齿宣传会上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吃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人体吸收维生素A的主要场所是
  • 22. 公园里有一艘游船乙被风吹到了湖中央,管理员乘坐另一艘游船甲,将绳子套在乙船上,然后站在甲船上用力拉绳子,将两船连接到一起(如图所示),随后开动甲船将乙船带回岸边。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 (1) 管理员拉动绳子,甲、乙两船会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
    2. (2) 甲、乙两船质量都是200千克,人的质量是50千克,则甲船比乙船排水量要多m3
  • 23. 人类对地球大陆形成的认识是一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2亿年前是彼此相

    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②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1. (1) 为了直观地说明上述其中一个假说的原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蜡烛对容器底部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区域的水流上升,在水流推动作用下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上述哪个假说(填序号)
    2. (2)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指出,地表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 . 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 . 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 . 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 .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三、实验探宄题(本题有4小题,第27 (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 24. 为研究灯泡的亮度与灯泡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取额定电压为2.0伏的小灯泡,将其与光敏电阻Rt一同置于黑盒中。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1、S2 , 记录电压表V、电流表A1、电流表A2的示数后,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录并整理数据如下表。已知:光敏电阻Rt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组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电压表 的示数/伏

    0.5

    1.0

    1.5

    2.0

    2.5

    4.5

    4.5

    电流表 示数/安

    0.08

    0.12

    0.17

    0.20

    0.23

    0

    0

    电流表 示数/安

    0.10

    0.11

    0.13

    0.15

    0.17

    0.10

    0.10

    1. (1) 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来反映灯泡的亮暗程度。
    2. (2) 据表分析,第6.7两次实验中,电压表V、电流表A的示数出现突变的原因是
    3. (3) 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的亮度越亮”的实验结果,他的理由是
  • 25. 酶是生物催化剂,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已知酵母菌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明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的影响,按照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两支50毫升注射器A、B,通过乳胶管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设置缓冲液,利用笔式酸度计调节pH4.0、pH5.0、pH6.0、pH7.0、pH8. 0五个梯度,将2%酵母菌溶液和4%H2O2溶液同时调节至相应pH。

    ③将对应pH处理的4%H2O2溶液和2%酵母菌溶液各4毫升分别加入到注射器A、B中,组装好装置,

    同时打开止水夹,向对应酵母菌溶液中推入H2O2溶液。

    ④记录1分钟、2分钟、3分钟注射器内氧气变化量,统计氧气平均释放速率(毫升/分钟)。.

    ⑤每组重复3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绘制出不同pH下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如图乙。

    1. (1) 步骤1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按图示组装好仪器,打开止水夹,固定注射器B的活塞,将A注射器活塞向B推动一段距离,放手后,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2) 根据图乙可知,本实验的结论是
    3. (3) 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2%的酵母菌溶液,小红认为也可以用葡萄糖溶液来配制,但是老师否定了小红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26. 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制作“浮漂器”,成功地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

    【选材制作】选取溢水杯、泡沫块、托盘和粗铁丝、细铁丝等材料制作成“浮漂器”。“浮漂器”的支撑杆由粗铁丝制成,下托盘由细铁丝制成。

    【验证步骤】

    ①将“浮漂器”置于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取一小石块放在上托盘,在支撑杆上标出水位刻度线。

    ②将小石块改放在下托盘,往上托盘加砝码,同时用空烧杯接收溢出的水,直到水位刻度线与水面相平。

    ③取下砝码,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上托盘。

    【结果分析】由步骤①②得出石块所受浮力F=G砝码 , 由步骤②③得出烧杯中水的重力G=G砝码。因此,F=G , 即石块所受浮力等于其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1. (1) 泡沫块是制作“浮漂器”的关键要素之一。确定泡沫块高度,应考虑的因素有   。(可多选)
      A . 支撑杆的高度 B . 托盘的质量 C . 溢水杯的质量 D . 泡沫块的密度 E . 液体的密度
    2. (2) 步骤①中将“浮漂器”置于溢水杯,判断杯中水为“适量”的依据是
    3. (3) 有同学认为,往上托盘“加砝码”的操作存在缺陷,改进方法有(写出一种)。
  • 27.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2 , 小明发现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速率反而比低浓度要慢。是什么原因导致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吸收速率反而下降呢?

    小明查阅资料发现:

    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粘性越强,液体不易流动;

    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会放热。

    小明想探究是否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粘性增强,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实验使用如图的装置以及大烧杯、秒表、碎冰、蒸馏水、足量40%氢氧化钠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

    1. (1) 上述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2. (2) 请帮助小明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8分,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10分,共44分)
  • 28. 2020年1月,国内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的肺炎,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者发病时出现咳嗽、头痛和发烧等症状,且具有传染性。
    1. (1) 新型冠状病毒从被发现到不断传播的过程中,病毒的部分性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体现了病毒繁殖过程中存在现象。
    2. (2) 肺炎患者经治疗体温从高烧到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和散热的大小关系是
    3. (3)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下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可多选)
      A . 市民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B . 将疑似感染病例隔离观察 C . 做饭时煮熟肉类和蛋类 D . 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和鼻
  • 29.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过多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中毒,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图甲是一个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能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在95%以上。)

    1. (1) 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氧饱和度偏低。导致了组织细胞的减弱,能量供应不足,
    2. (2) 当人体血氧饱和度过低时,可以借助图乙所示的ECMO技术抢救,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后流回心脏后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这个过程相当于图丙中的。(选填“过程A”或“过程B”)
    3. (3) 一氧化碳极易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自然状态下难以分离。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医院通常采取让病人进入高压氧舱吸氧的治疗方案,可以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请你分析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结合和分离情况:
  • 30. 汽车行业经常用“马力”米描述车的动力性能。该词源自18世纪,瓦特利用一匹马匀速拉动4500牛的重物(如图),该马在1分钟内将水桶提升了约10米,瓦特便将这匹马在1秒内所做的功称为1马力。(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1. (1) 图中滑轮A的实质是
    2. (2) “马力”实际上是 (填物理量的名称)的单位。
    3. (3) 某厂生产的太阳能混动汽车在太阳下照射4小时,可在蓄电池中存储能量约6.75×106焦的能量,以供给汽车行驶所需。该车的最大动力为150马力,求阳光照射4小时所存储的能量理想状态下可供该车在最大动力下行驶多少时间?
  • 31. 我阳水稻种植衣闲期,常在稻田里种植紫云英,如图所示。待其开花后,将其全株翻到七壤中,即翻耕“紫云英还田”。

    资料1: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根系中有大量固氮菌,固氮菌擅长从空气中固氮,

    资料2:紫云英还田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提高,不仅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也能提高参与碳、氮、磷等养分转化的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资料3:紫云英掩埋后形成的腐殖质能与土壤颗粒形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结构。

    结合以上资料分析“紫云英还田”能有效提升水稻田的产量的原因。

  • 32. 工业上常通过煅烧石灰石来制备生石灰。为提高产最并减少能耗,需测定某温度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分解所需的时间。小明取12.5克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并将所得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可能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

    1. (1) 在稀盐酸的质量从0加至b克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2. (2) 此次煅烧过程中产生的生石灰的质量为多少克?
    3. (3) 小明重新取等质量的该石灰石样品以相同条件煅烧60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发现样品中碳酸钙仍未完全分解。请在右图中画出此次实验中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曲线。

  • 33. 如图甲为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电动晾衣装置结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S后,电动机转动带动转轴卷入钢丝绳,从而实现横杆升降的效果。(g取10牛/千克)

    1. (1)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此晾衣架设计存在2处缺陷:一是电动机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不能自动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横杆升降转换的功能;二是不能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从而实现横杆升降速度调节的功能。为了实现以上功能,请在图乙中将电路补充完整。(注:开关S2为联动开关,其中虛线部分为绝缘材料,S2可上下切换使动触点同时与a、b或b、c接触,要求导线不交叉)
    2. (2) 已知该晾衣装置横杆上悬挂的衣物质量为5千克,横杆质量为1千克,钢丝绳的质量以及各种摩擦不计.现开启额定功率为50瓦的电动机正常工作5秒,将衣物随横杆一起匀速提升1米,求该过程中电动机克服衣物重力做功的机械效率。
    3. (3) 已知该晾衣架每根钢丝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6牛,A、I为两侧钢丝绳在横杆上的悬挂点,AI之间(含A、I)共付8个小孔用于悬挂衣架,相邻两孔间距均相等。若横杆和晾衣架的质量不计,现准备将一件衣服挂到水平横杆的其中一个小孔进行晾晒,在确保钢丝绳不断裂的前提下应将衣服悬挂在哪个小孔才能使衣服质量最大,并计算所悬挂衣服的最大质量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