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世纪30年代初,以梁漱滨、晏阳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进乡间,试图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现“民族再造”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一关键问题,他们呼吁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对此,吴景超1933年先后发表《知识分子下乡难》和《农政局——一条知识分子下乡之路》两篇文章表达异议。

    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在理论、目标和具体实践内容上存有差异,但基本的立足点是一致的,即认同中国的新生命在乡村而不在都市,呼吁知识分子克服困难,到乡村担负起为乡民服务的责任。但在吴景超看来,呼吁知识分子回乡村去的主张是行不通的。主要原因有四:知识分子在都市的出路多,乡村缺乏容纳知识分子谋生活的职业;乡村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研究学问的设备;乡村中的物质文化较低,难以满足知识分子生活的需要;家庭宗族、亲戚朋友不愿接受知识分子回乡工作。40年代后期,费孝通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认为想留住人,需要造就能够应用现代知识的生产事业。可以说,吴景超提及的上述四个主客观因素在当前乡村中仍然存在.

    吴景超认为都市与乡村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也可以为乡村服务,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第一,知识分子在都市对市民与乡民有同样的贡献,如记者在都市中办的报纸乡民可以看,医生在都市中开设的医院乡民可以住等。第二,知识分子在都市从事单纯为乡民服务的工作,如大学农学院知识分子通过改良育种、提倡合作事业以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第三,在都市中从事工商业的知识分子努力发展实业,吸收乡村中的过剩人口,以解决就业问题。

    吴景超提出在各县设立农政局,以提供职业的方式,用高于一般大学生的薪水,鼓励肯下乡服务的青年。县农政局至少需要三个知识分子来承担乡村工作:一个办理乡村社会调查,作为社会改良和设计的基础:一个办理农业推广,把国立或省立农事试验场所得的知识推广于乡村;第三个尽全力于乡村组织,推动组织领袖团及各种委员会,使乡民一盘散沙的生活转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人才匮乏仍然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严重短板。重读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城乡人才关系和乡村人才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需要承认人才向城市集聚的事实,同时要以城乡互联一体为出发点,看到城市人才对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吸引人才下乡,需要以职业和产业作为支撑,吴景超在《英国乡村问题》书评中,设想在乡村发展工业吸引人才,进而建设工农合一的新社区。那种倡导人才下乡担任志愿者、捐资捐物的做法,其作用是短期而有限的。三是人才下乡既要重视行政力量的推动,也要注重对乡村组织内生动力的培育。在吴景超的设想中,在农政局工作的识分子是幕后推动、监督和指导乡村领袖团的力量,但具体负责组织乡村中各种委员会的还是乡村领袖。

    (摘编自葛飞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问题--从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出发”》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漱洖、晏阳初等人呼吁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 B . 乡村物质生活比城市差、缺乏适合知识分子的职业等问题,目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 C . 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可在提供文化和医疗服务、办理乡村社会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 D . 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立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人才问题,着重分析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及启示。 B . 文章在概述吴景超对知识分子下乡难原因的认识后,引用费孝通的观点作了印证。 C .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以“三个知识分子”为例,阐述了推进乡村工作的具体做法。 D . 文章使用“主要原因有四”“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等表述,用语准确,条理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当年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呼吁知识分子下乡是有意义的。 B . 我们不仅要积极改善乡村的物质条件,让知识分子能够安心工作,还要扭转轻视回乡工作的就业观。 C . 吴景超认为城乡互联一体,知识分子在城市也可服务乡村,因此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 D . 乡村建设应大力培育乡村组织内生动力,而不能一味依赖行政力量,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捐助。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12 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字。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珠峰脊顶和高程测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 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始终无人能够攻克。1960年5月25日,组建仅有5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人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那次攀登,是在中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形势下,一次担负特殊使命的国家任务。“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有力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9日《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

    材料二:

    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1852年,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完成。1958-1960年,我国测量工作者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获得珠峰高度为8882米。1975年,我国首次将3米觇标竖立在珠峰山顶,提高了测量的瞄准精度,这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获得珠峰海拔高程8848.13米。我国对珠峰高程又进行了四次测定。2020 年4月30日,中国宣布启动2020珠峰高程之后,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不仅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青藏高原由于受印度板块和欧亚上林相互碰撞而一直处在隆升状态,垂直形变约5.3毫米/年。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将不同期次的高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是分析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形变速度、开展地球动力学研主要方法。距离2005年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2005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3级地震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都对尤其是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测定有助于了解掌握该地区地壳构造、运动规律。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珠峰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该地区开展高精度测量,既可为青藏高原尤其是珠峰地区冰川、地质、水文等研究提供定量依据,也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分析提供科学支持。

    (摘编自柳建乔《珠峰测量工作综述》)

    材料三:

    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外业进行登山测量并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和内业的测量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合作。珠峰测高,测算出来的结果,有测也有算。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算。此次的珠峰水准测量,从日喀则国家一等水准点向珠峰脚下布测了数条水准线路,并且首次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至中国与尼泊尔边界。而且在本次测量过程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还采用航空重力测量,连片测量了人类无法涉足区域的重力值。正因如此,这次数据处理中心收集了珠峰及邻近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最新地形数据,总量达1.44亿条之多,远远超过2005年。

    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获取了更长观测时间、更多卫星观测数量的观测数据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峰顶雪面精度土0.9cm大地高成果,与2005年成果相比,精度提高了2.1cm,而且,本次珠峰测量过程中,还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

    (摘编自2020年12月8日澎湃新闻《探秘珠峰测算背后的数据基地》)

    1. (1) 下列对材料中“珠峰高程测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8848.86米是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距离最近次测量已过去15年,在此期间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所以本次重新测定很有意义。 B . 自1852年第一次科学测量起,我国测量技术不断提升,对珠峰高程测定精度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了对人类不可涉足区域的重力值的连片测量。 C . 国际上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不统一的局面一直存在,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多次测定,数据也不致,本次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D . 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多方合作,不仅需要登山队员登顶测量,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还需要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1960年5月25日,组建仅五年的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将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珠峰登顶后的实地精密测量。 B . 从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到12月8日中尼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高程,时隔半年之久,是因为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远超之前。 C . 地震会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青藏高原由于不同板块相互碰撞一直处于隆升状态, 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定期测量具有科学意义。 D . 本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是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科学探索,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精度更高的数据。”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天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

    当又一位嘴噙黑捧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者最动的心情等待选拔。

    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国,说:"要三个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问。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本的小工推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人工多少钱?“

    “老行情!四块!”

    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

    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一一黑夜即将来临。

    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 B . 小说中的心理独白,既揭示了孙少平初到黄原城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又自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 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身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带给了读者逼真的感受。 D . 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2. (2) 小说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3. (3) 《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孙少平的精神。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高祖 , 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事长,素易诸吏,乃绐为日“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 , 天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 到丰西泽中事,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

    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姐夜哭。人问姐何哭,姐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B . “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 . “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 . “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 .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了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 . 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 . 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4.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

      ②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 5. 古代诗歌阅读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需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 .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 .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 .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百姓哀愁恸哭的悲惨场面,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 (2)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2. (2) 荀子《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词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目前,我国现存的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山西占到了七成以上,精品        , 其中不少宗教类建筑保存完好,这与山西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在唐代名刹林立的时期,南禅寺根本不能令世人瞩目,经过岁月的淘汰,它最终从众多庙宇中脱颖而出,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使它成为研究唐代文化的学者心中举足轻重的建筑。

    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其外观大气磅礴,秀美中显露      。整个大佛殿规模较小,整体呈方形。( )。整个大佛殿唐代风韵浓郁,庄重典雅,完美体现了唐代建筑的显著特色。大佛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美,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大佛殿内的细节,还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水平的高低。托起佛像的须弥座、檐柱下方的石台、木质窗格上的花卉以及大佛殿内四壁上精美的砖雕,所体现出的工艺都令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胜枚举    进而    纯朴    拍手称赞 B . 不一而足    进而    古朴    拍手称快 C . 不胜枚举    然而    古朴    拍手称赞 D . 不一而足    然而    纯朴    拍手称快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台基、屋架、房项三部分构成的整个大佛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B . 整个大佛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由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 C . 整个大佛殿结构紧凑,由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层次分明 D . 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了整个大佛殿,大佛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还是大佛殿内的细节,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水平的高低。 B . 无论是大佛殿内的细节,还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的水平。 C . 无论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还是大佛殿内的细节,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的高水平。 D . 无论是大佛殿内的细节,还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的高水平。
  • 8. 语言文字运用11

    苍蝇蚊子和我们很亲近,       , 蚊子和我们亲近的时候在夜里。所以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和他们周旋。一缕阳光从窗子射到我的太太的脸上,随后就有一只苍蝇不远千里而来,绕床三匝,不晓得在何处栖止才好,我蜷卧床头,表以待变。只见这只苍蝇飞去飞来,嗡嗡有声,不偏不倚地落在我的太太的鼻尖上。太太的上嘴唇翕动了一下,我揣测她的意思,大概是表示她的鼻尖有感觉的。那只苍蝇也有本领,真禁得起震动,抖抖翅膀,仍然高踞在鼻尖上。假使苍蝇能老老实实在鼻尖上占一席地,我的太太素来是很有度量的,      。无奈那只苍蝇,动手动脚地东搔西挠。太太着实不耐烦,只能伸出手来,加以驱除。太太的鼻尖,像有吸力一般,       , 仍然归到原处。如是者数次。假使苍蝇肯换一个地方,太太或者也可以相当地容忍。她忍不住了,把头钻到被里去。苍蝇甚觉没趣,搭讪着又来和我亲近。

    1. (1) 在文中横线处补出合适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苍蝇又来绕着我飞”。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效果更好?
四、作文(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力开拓,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阔步前进,书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壮丽诗篇。2021年,中国共产觉将迎来百岁华诞,向新的征程挺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以“忆百年荣光,谱青春华章”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