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示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月...

更新时间:2022-06-24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论语》载,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子张: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闻”则与此大相径庭,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闻”指社会知晓度,而“达”则指“质直好义”,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诚如朱熹所注:“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显然,“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故朱熹又说,“达”要在“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与此相对,“闻”则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

    “达”与“闻”不同,故孔子舍“闻”而取“达”。他反复强调君子不要在意所谓名声的有无和大小。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应反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要担心、顾虑不被人知,更不应焦虑自己的名声不足。“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甚至认为不被人知而淡定自如,不愠不怒,才是真正的君子。显然在孔子看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的虚名。因此,孔子特别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少说多做;君子还应言实相符,言行应一致,言而过其行,在君子那里是可耻的;孔子尤其要求,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言出有物,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说,说过的事情则必须做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所谓“无所苟”,即意力戒虚浮,更拒绝为了所谓“闻”而虚张其词,夸诞其语。

    孔子之所以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与他倡导的君子“为己之学”密切相关。“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儿的“人—己”之分,非如一般意义上的“人—我”之别,其所谓“为己”,非谋一己之私利和好处,其所谓“为人”,亦非为他人着想的奉献。在上述语境中,“为己”即实事实做,治学是为自己的学问和道德进步,而“为人”,则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即只意在邀誉而已。“为人、为己”之分,看似谈治学,实则论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一个君子一样的人。孔子借古讽今,欣赏“为己”,鄙薄“为人”,而前者是“君子”应有的品性,后者则是“小人”的机巧和敷衍,即“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所谓“求诸己”,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意味着主动而自觉地追求道德之善,这种追求不是外加的,更不是被迫或受利禄诱惑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其次,“求诸己”意味着乐观进取,“为己”之学不在博取外在的名声或功利,而专注于“闻道”和“怀德”,寄意于“为圣成贤”,故洋溢着向上向善的追求,它是充实而快乐的。孔子曾生动地形容这种追求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可见“求诸己”的迷人之处。再次,“求诸己”还意味着严于律己,时刻坚守君子的操守与德行,不会在外在虚荣的牵制下俯仰迎合、弄虚作假。因为,君子“求达”而学在“为己”,必然要求内在的真实和诚实,即“吾日三省吾身”,在自我检视与反思中,严于律己。不论身处何种境况,“求达”的君子,会自觉为仁,并时时刻刻以此为信念,不在意浮名,不在意虚誉,永远做个真诚、纯粹的人。

    (摘编自胡发贵《君子“求达不求闻”》,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求达”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所以孔子把“求达”作为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 B . “闻”与“达”大相径庭,“闻”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求“闻”者一定会虚浮矫饰,表里相违。 C . 在语境中,孔子对“为己、为人”的理解与一般意义不同,“为人、为己”之分,包含着治学与做人的道理。 D . 孔子认为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内向务实的,他不赞赏子张为人,因为他所追求的“达”实则是“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提出论题,然后举孔子与子张的对话对“闻”与“达”的内涵做出界定。 B .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说理充分,有说服力。 C . 文章先论述“闻”与“达”的不同,再论述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D . 文章最后一段从三个维度出发,论证了孔子思想中“求诸己”和“求诸人”的不同。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达”是“质直好义”,朱熹说“达”要在“主忠信”,二者说法不同,但都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 B . “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孔子舍“闻”而取“达”,认为达者应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 C . 孔子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言实相符”“言出有物”,原因在于孔子认为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且内向务实的。 D . 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君子求诸己”,这与他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的。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用力敲下法槌的那一刻,坐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谈判代表的巴黎北郊勒布尔歇会场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在随后迸发的欢呼、泪水、拥抱和数千名外交官间的相互致意中,《巴黎协定》诞生。这份协议包含了近20年气候政治中各方力求推动的“长期目标”“气候资金”“行动力度”“透明度”和“适应”等五大关键要素,是第一份全体缔约方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摘编自冯迪凡《巴黎气候大会协议达成》)

    材料二:

    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10月由于北半球陆地普遍出现罕见温暖天气,北半球陆地平均温度以0.11摄氏度之差打破2019年同期创造的记录,成为自1880年开始相关记录以来的最热的10月。其中,北美陆地平均温度仅次于1963年同期水平,非洲和亚洲陆地平均温度分别排在有记录以来第7高和第12高的位置,欧洲陆地平均温度也超出历史平均水平。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有记录的43年中,2021年10月南极和北极地区海冰覆盖面积均排进同期面积最小的前十名,较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分别减少约46.6万平方公里和15.8万平方公里。全球范围内,2021年10月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世纪同期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0.89摄氏度,仅次于2015年、2018年和2019年同期平均温度。

    (摘编自王鑫方《北半球陆地上月创140多年来同期最热纪录》)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3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终于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形成决议文件。这份“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决议文件获得通过,很关键一点在于中美两个大国在气候领域上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发表《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一针强心剂。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弗朗斯·蒂莫曼斯评价说,联合宣言带来了“希望的空间”,中美合作“令人鼓舞”,为格拉斯哥决议文件的出炉奠定了基础。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从来言行一致。承诺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比主要发达国家用时大大缩短。目前,中国已经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此外,中国平均每天新增造林面积约1.2万公顷,平均每天新增光伏装机约9万千瓦。正因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把中国气候特使评价为COP26成功的关键。

    (摘编自张魏桔《美国这一次不该再让世界失望了!》)

    材料四:

    2021年11月15日,首届新材料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在主题演讲时指出,材料是一切科技的载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一方面生物基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汽车等领域以塑代钢的高分子材料,也将对节能减排发挥关键作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碳中和产业链较为庞大,材料科技的绿色创新将对“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日,厦门长塑实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实现量产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膜材“佰恩丽”,首次向公众亮相。这款环保材料制品被用于本次大会会务用品,如手提袋、会务手册、茶叶自立袋、胶带、口罩包装袋等,使参会人员近距离了解新型可降解膜材的应用。

    (摘编自符晓波《新材料科技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路径》)

    1. (1) 下列对《巴黎协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巴黎协定》是一份全体缔约方在巴黎勒布尔歇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包括法国政府在内的缔约方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B .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已形成决议文件,该文件就是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 . 《巴黎协定》格拉斯哥决议文件获得通过“具有历史性意义”,中美两个大国在气候领域达成合作是该文件获得成功通过的很关键一点。 D . 《巴黎协定》格拉斯哥缔约方大会上,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关于强化气候行动的联合宣言,这就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年10月北半球陆地普遍出现了罕见的温暖天气,陆地平均温度打破2019年同期创造的记录,成为地球上人类有史以来的最热10月。 B . 去年10月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海冰覆盖面积均排进同期面积最小的前十名,较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均有所减少,减少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C . 去年10月全球范围内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上世纪同期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0.89摄氏度,可见执行《巴黎协议》是当务之急。 D . 中国承诺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意味中国将用比主要发达国家更少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3. (3) 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快来,到大院去跑一回!”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大院去。果然,刚到大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的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作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拚一拚。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的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凳狗,安然的在家门口坐着,大黑的身分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慢的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的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的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他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预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撅着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前,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地叫。大黑回头想到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瞭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了一只狗从早晨睡醒到胡同上跑了一圈回到家里这样简单的故事,但情节却起伏有致,变化多端。 B . 大黑认为自己的灵魂在老太太手里拿着,既表现出大黑对老太太的依仗和服从,也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C . 小说在描写大黑时采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节展示出大黑形象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D . 小说标题意蕴丰富,“晨”既点出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也寄寓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2. (2) 文中画线部分反映了大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 (3) 有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俏皮、讽刺,以及新奇的叙述视角,均被老舍一一吸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 , 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 . 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 . “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 . “回回”,历史学概念。“回回”是早期“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南宋以来,“回回”泛指回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 . 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 . 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 . 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这首诗写于1186年,此时诗人已61岁,被劾去职,归老故乡。②此处是追述25年前宋先后在瓜洲和西北大散关取得的两次抗金胜仗。③《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1. (1)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蝶恋花》中“黯黯长安路”中的“长安”虚实结合,实写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又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隐含着作者对南宋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 B . 《蝶恋花》下片“江海轻舟今已具”与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脉相承,都有归隐江湖之意。 C . 《蝶恋花》最后一句“悔草《长杨赋》”,活用杨雄的典故表明对当初书写兵书、陈述方略的后悔之情。 D . 《书愤》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2. (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词感情的相同之处。
  • 6.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2. (2) 《阿房宫赋》中用“”两句,以对偶句形式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宝物贱用,极显秦之“奢侈”。
    3. (3) 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就能抵御强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又怎么会灭亡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到元宵节的《元宵奇妙夜》,再到《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一次次惊艳出圈,本次《七夕奇妙游》他们又将带来哪些神仙节目?观众______。

    各具风采的形象造型,处处彰显着《七夕奇妙游》的主创们______的工匠精神。元气可爱的唐小妹,英俊潇洒的月老,惊艳绝美的龙门金刚……(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节目还将古老飞天梦与当今航天梦联系起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对话,赞美中国航天人______、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向观众发起一份关于星空的邀约。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的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七夕奇妙游》选择在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诠释爱情,家国情怀作为一条隐藏的线,埋藏在整个节目中。基于这样的考虑,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的英雄,也将在《七夕奇妙游》中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拭目以待   精益求精   前仆后继   粉墨登场 B . 翘首以待   精益求精   前赴后继   闪亮登场 C . 翘首以待   苦心孤诣   前仆后继   闪亮登场 D . 拭目以待   苦心孤诣   前赴后继   粉墨登场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每一个造型都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又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 B . 每一个颠覆观众传统审美的造型,都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 C . 每一个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的造型,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 D . 每一个造型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但又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依赖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要靠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B .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 .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要靠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D .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依赖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多要靠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是祝融,预计明天开始进入火星大气,择机降落。这一刻终于来了,我现在是大考前的心情,        。登陆火星最大的难点在于全自动软着陆,着陆过程中没有地面信号,跟地球完全“失联”,要依靠我自己完成。整个过程,我必须冷静专注,随机应变,             , 迎接我的将是火星最大的平原——乌托邦平原。师父们为什么让我去这里呢?

    一是因为工程风险低。火星南部为古老高地,坑多,60%的面积遍布陨石坑;而乌托邦平原所在的火星北部,是被火星熔岩填平的低矮平原,地形平缓,陨石坑较少。

    二是因为        。师父们分析,乌托邦平原很可能是远古火星海洋的所在地,我着陆的地点在古海洋和古陆地的交界处。最新的科学探测发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10米的浅表地层下方,存在大量地下水冰。想知道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乌托邦平原是一个绝佳的探测点。

    好了,这几天我要全神贯注执行任务。祝我顺利!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 (2) 请根据上述文字写一段新闻报道。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可谓家喻户晓。“未来”是期待、是憧憬、是未知,不是“现在”。而有哲人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也有人说,每个人都需要立足现在而谋划未来;还有人说,你现在所偷的懒,都会变成未来的坎……可见,所谓“未来”,就是“现在”。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