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0 浏览次数:6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者(nǎng)    (yǎn) 仰    保(chuài)    针时弊(biān) B . (tǎng)   岩(chuán)    修(xì)    日西山(bó) C . (yōu)    色(yùn)    (yán) 期    抑历井(shēn) D . (huán)    采(xié)    稽(kuài)    如丧考(bǐ)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那遥远而浓烈的年味,隔着万水千山,纷至沓来。春节,如同金色大厅里飞旋的圆舞曲,在人们心头鼓涨、发酵,日日逼近。 B .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多重危机,我们亟须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互利共嬴理念,警惕单打独斗、零和思维。 C .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屈原,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 D . 昨夜,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蘸着比酒还纯的夜风,和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专心而安详。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B . 在当前形势下,以正确的理论、正确的思路、正确的规划来引领资本市场改革,尤为重要。 C . 在“互联+”大潮奔涌而至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能隔岸观火,而应切实培养下一代国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D .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B . 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现实社会迅速、直接的反映,不仅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且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C .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一些城市的交通治理面临很多挑战,出现车辆管理任务重、违法违规行为多、交警警力不足等。 D . 我国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来实现的。
  •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①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②心中完全安适    ③无所求也无所怕    ④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

    A . ④②③① B . ①②③④ C . ④③①② D . ③②①④
  • 6. 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比喻) B .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 C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借代) D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 7.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古代皇帝的自称。 B . 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C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D . 见夫人科                            科: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也叫“介”。
  • 8.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女安乎?

    A . 子生三年,然后免父母之怀           B . 齐景公问政孔子 C . 君子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 . 周监二代
  • 9.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B .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没有人了解自己,那就自己停止了吧。) C . 果哉!末之难矣。(好坚决啊,没有办法诘难他了。) D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路走不通,早就知道了。)
  • 10. (2020高二下·温州期中) 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 . “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 . 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 . 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 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 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所欣,俯仰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引以为流曲水           觞:酒杯 B . 可乐也                 信:相信 C . 舍万殊               趣:同“取” D . 之所欣                 向:过去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B . 悟言一室 C . 及其所既倦 D . 俯仰间,已为陈迹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从良辰、美景、贤人、雅事等方面描述兰亭聚会的盛况。 B . 第二段主要辨析“生”与“死”的关系,主张珍惜生命,及时行乐。 C . 选文以聚会欢愉,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乐”与“痛”对比鲜明。 D . 选文语言骈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富于感染力。
  • 12.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通过它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下列潜台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 . 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 B .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C .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D . 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起了。
  • 13. (2021高二下·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以说义气便是克难精神呢?这里便应该先明白“义”字的界说与内涵。要明白义字的界说和内涵,先该明白“义、利”之辨和“义、命”之辨。本来人的本性,全都是希望舍害趋利、舍失趋得、舍危趋安、舍死趋生的。但有时外面环境却不许我们有利、有得、有安、有生,四面八方、满眼满身,所遭所遇,只有害、有失、有危、有死。这一种局面,正是我们之所谓难。最难的在于只见害不见利,只见失不见得,只见危不见安,只见死不见生,使人无可趋避无可抉择。在此环境下,叫你转身不得,无路可走。我们一旦遇此环境,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计较与打算,全用不上,那时则只有另作计较,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抉择上用心,因为在这方面用心也全成白费,于是我们只有另辟一道起,另作别一种的打算,只问我对这事该不该如此做,却再不去问如此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这该不该如此做,便是一个“义”的问题。我该如何做即如何做,至于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那是外面环境的力量,现在则此种力量压迫得太紧缩太严重了,使我无从努力,无可用心,则只有诿之于命,说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命”,根本容不到我去考虑,这里便是所谓义、命之辨。义只是尽其在我,只是反身内求,我究竟该如何做,至于做了后的外面影响,我只有置之不问,说这是命,非人力所预。列子书中曾有一篇题名“力命”。命是外在的,我一时奈他不得,力量在我的,我只问这番力该如何使便如何使。所以中国传统教训,特别看重“知命”。《论语》二十篇的最后一句,便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便可不顾外面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把一切打算,一切计较,搁置一旁,专问此事该不该,义不义,如此心归一线,更没有多打算,多计较,自然气壮气足,外面一切困难,也不觉是困难了。困难的在于谋利而不得利,转反得害:喜得而不易得,转反易失;求安而不得安,转反得危;贪生而不见生,转反见死,那才是为难的局面。若我能把这一局面根本推在一边,不去多理会,专一反身来问这刻的我究该如何,这便是所谓义命之辨,内外之辨。人能如此用心,自然只见有我不见有外面,只有我没有外面,自然唯我所欲,更无困难可以阻挡,那外面尽多困难,也自然克服了。

    (节选自钱穆《中国民族之克难精神》,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义、命’之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尽其在我,反身内求,至于外面影响,只有置之不问。 B . 转身外求,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选择上用心。 C . 义无反顾,转而不谋利而自得利,不惜死而自有生。 D . 外面环境的力量压迫太重,使人无从努力,无可用心。
    2. (2) 下列诗句内容,不能体现文中“克难精神”的一项是(   )
      A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B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C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 D .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 (1) 其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2)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3. (3) 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诗经·卫风》)
    4. (4)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约我以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 15. (2020高二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节选自鲁迅《祝福》)

    (乙)

        当“公诉”(按照法官们至今沿用的行话)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在这里就象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天!”“得哪!”一个老妇人说,“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笑呢?”

        “你什么时候才会在百尺黄泉下把你的大钟顶在头上呢,可恶的敲钟人?”

        “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

        “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

        “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

    (节选自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1. (1) 赏析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2. (2) 甲乙两文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看客”形象?文章为什么要着重刻画这些人?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即使身处的文化各有不同,但一提到北京的胡同、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成都的茶馆、台北的便利店、巴黎的咖啡屋、巴塞罗那的小广场,都能让人心生好感。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却出现了千镇一面、千城一面的现象,让人难以找到独属于某个地域的特点。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