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9 浏览次数:56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或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唐宋诗词世界华茂繁荣,大数据可带我们领略其中新的风采。 

     从个体诗人来看,唐诗宋词里谁的作品最多?数据显示,白居易名列唐诗作品量的榜首,诗作近三千;杜甫和李白紧随其后,都超过千首大关。宋词中辛弃疾的词作量位居第一,有六百余阕,其次是苏轼、刘辰翁的。宋诗的篇数,则由陆游称雄,凡九千多首,其次是刘克庄和杨万里的。 

     数据不仅标示谁第一、谁领先,还蕴含更深层的文学史意义,可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历史过程和变化动因,揭示规律性认识。比如,通过检视和分析唐诗名篇崔颢《黄鹤楼》的各种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接受者李白的评价和创作比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除自身的艺术含量外,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也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 

     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轼的词作量也是第一、第二。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也很大,但不能说作品量大就一定影响力大。白居易诗作量位居唐代诗人之首,综合影响力却没进入前十名。陆游的诗篇比苏轼多出两倍,综合影响力却在苏轼之后。由此可见,精品名作多才是成为影响力大的诗人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发展面貌和进程,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与意义,但数据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效度有限,只能说明文学史的部分问题,而无法有效解决所有问题。二是信度受限,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自动提取,受人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数据的信度会有优劣高下的差异。 

     由于指标种类少,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数据还不充分完备,尤其缺少内质型数据,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和充实。挖掘数据的难度,不仅在于到哪里找数据,更在于要找哪些数据。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和数据存量,什么样的数据对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程度、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高低有用有效,这既是实践操作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数据,需要分类分层建立起文学史数据的指标体系,以确保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也许应该考量以下三个层面:形式层面,体裁体式的创新度、丰富度;内容层面,表现主体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社会生活世界的深广度;艺术层面,表现技巧的难度和艺术表现的完美度等。有了完整的指标体系,才有目标和途径去寻找发掘数据,才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分析提取数据,不断扩大数据的种类和体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据,不断满足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的需求。 

     (摘编自王兆鹏《大数据里的唐宋诗词世界》)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今时代,人们可以尝试用大数据显示和验证文学史,透视其意义,进而反思。 B . 研究数据可知,名篇生成取决于作品的艺术含量、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 C . 因为受到人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所以数据的信度有优劣高下的差别。 D . 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数据不足,特别是缺少内质型数据,这与指标种类少有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基于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大数据用于学术研究特别是唐宋诗词研究的论题。 B . 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目的是探究隐藏在唐宋诗词作者创作背后的真相与意义。 C . 文章既肯定大数据对研究的积极意义,也指出其不足,体现出作者辩证的态度。 D . 末段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清晰论述了建立文学史数据指标体系可考量的三个层面。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愈指导贾岛“推敲”,贾的这首诗得以流传,这与崔颢《黄鹤楼》成名篇的原因相似。 B . 白居易的诗作量为唐代诗人创作之首,但数据反映其缺少精品名作,欠缺综合影响力。 C . 若解决好到哪里找数据和找哪些数据这两个问题,就能突破挖掘和充实数据的关键点。 D . 只有建立起文学史数据指标体系,才可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满足当下学术研究的需求。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下的税收工作逐渐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改革发展之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2004年启动增值税转型,20060 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8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些改革举措,充分发挥了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领导的税收始终在筹集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能力越来越强,我国税收收入从1978年的519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0061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从2013年的110503亿元扩大到2018年的156403亿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减税降费效应不断释放,在促进“六稳”“六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党领导税收工作的历史经验与肩示》:2021年9月13日) 

     材料二: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 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减税退税的新表述,传递出的信号,将对市场影响深远。今年2.5万亿元的减税退税,与去年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相比较,力度明显更大。落实减税降费和增加财政收入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统一性在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目的统一;矛盾性在于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政府工作报告用“放水养鱼”“涵养税源” 来形容减税降费对企业和财政收入的成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对此深有感触:“我一直呼吁降低税率、减少税种、涵养税源,只有把税源涵养大了,中国的税收总量才能增长,即使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收入也不一定是下行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是8.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2020年增长10.7%。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这些数据说明了近两年我国实施阶段性减税降费的成效,也进一步说明“涵养税源”可以使市场主体逆向增长。 

     (摘编自《2.5万亿退税减税规模,谁将受益? 》,《 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3月11日) 

     材料三: 

     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自2022年1月1日起,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自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由6项增至7项,覆盖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多项家庭生活必要开支。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作为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就已明确提出。此次国务院印发的《通知》,是促进此项配套支持措施落地的具体举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永英说,此举进一步完善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扩大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覆盖范围,降低了有3岁以下子女家庭的税负负担,“是通过税收支持政策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 

     当前,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是提升家庭生育意愿的主要支持措施,张永英同时也提出多项期待:期待《决定》中提出的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尽快落地,普惠托育服务体承尽快建立;期待进一步健全假期成本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国家、用人单位、个人共担生育成本的制度;期待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进一步完善,充分考虑多孩家庭、单亲家庭、不同地区和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家庭的税负公平;期待切实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促进工作家庭平衡,使广大妇女和家庭想生、敢生,推动新的生育政策真正落地。 

     (摘编自《国务院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国妇女报》 

     2022年3月2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税收工作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改革,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税收改革发展之路。 B . 落实减税降费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者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统一性体现在减税降费数额增大了,财政收支压力就会随之增大。 C . 近两年我国实施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有利于市场主体的逆向增长,使得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8.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0.7%。 D . 《决定》明确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是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之一,《通知》是促进此项配套支持措施落地的具体举措。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稳步推进税收改革,采取了多项举措,充分发挥了党领导的税收在调控经济、调节分配以及在筹集收入方面的重要职能作用。 B . 减税降费工作既有益于企业发展,也保障了2021年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增长,其成效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充分肯定。 C . 如果能充分考虑到多孩家庭、单亲家庭、不同地区和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家庭的税负公平,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将会更加完善。 D . 国家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切实减轻了家庭在婴幼儿养育方面的负担,提升了广大妇女和家庭想生敢生的生育意愿。
    3. (3)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国税收改革发展之路体现出怎样的“中国特色”。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罪之赐福 

     [德]沃尔夫 

     12月的一天晚上,一个名叫马蒂亚斯的失业者盘算着:是去找个避难所呢,还是干件违法的事。 

     他选择了后者。 

     他特意登上了电车。售票员不经意地问了声:“还有人没票吗?”他却没应声。直到第三次搭车时,他才被检票员逮住了。人们当即赞同售票员的决定,选派三名见证人,由两名巡警受理此案。警察局录下犯罪事实,证明马蒂亚斯——身无分文——犯有诈骗罪,证人画押,复审。最后,他终于得到了面包、咖啡和一间小室。 

     大家对他都很关注,想知道他的名字,还关心他的家庭境况,探听他的祖宗八辈;外面还有人为他站岗。明天,又会有人为他忙活,记录,提问,往来奔波,甚至还可能预订一辆车(他当然需要车接车送)。事情忽地接踵而至,全都是为了他。他这一出现,可让大家有事做了。有事可干,还管他是以什么名义呢?是呀,这夜人们在外面站岗,并非为了遵循僵死的工作条例,人们站岗只是为了他!马蒂亚斯在他的小室里沉沉地进入了他该有的梦乡。 

     次日凌晨,一个粗暴的声音吵醒了他:“起来!”他跳了起来,颤抖了一下。这时已经有人送来一大碗热咖啡和一块面包。这些身强体壮的男人身着制服,伺候他,唤醒他,心里老是惦念着他。因为他赋予他们生存的意义。看来,他们的作风有些粗暴,显然这只是表象,他们对唤起他们责任感的对象有着一种强烈的爱。 

     “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第二次记录时,警长这么说,“您乘车打的什么主意?”语气绝对威严,很适合那一刻的气氛。马蒂亚斯满脸肃穆,沉默不语。警长大声吼道:“您!您怎么敢逃票?” 

     马蒂亚斯本想回顶:多蒙您关照,警长先生!浪费了您多少精力哟!但他恐怕这样会搅乱这位官员的前程,有损他的工作兴致,于是他沉默了。 

     “他妈的,”警长气急败坏地咆哮,“终审定您诈骗罪,您承认吗?”马蒂亚斯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事情的真相不能再隐瞒了,因为他是当事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承认。”“带走。” 

     现在,人们又开始对他表示出些微的同情,用车把他送到一座雄伟的建筑物里——拘留所。身着普通制服的彪形大汉又来关心他了。有些人查问他的家谱,又有些人再次复审案卷,还有些人把材料归档。他多次受到陪审员的审讯,有一次甚至还受到地方法律顾问的审讯。他的陈述——被锁进一只蓝色硬纸套内——由官方收集,注册并被归入庄严的图书馆资料库。 

     就连办公室主任也来关心他。案卷文书得与他打交道。两名法院书记员助理得处理他的问题,并重新誊写了一遍审讯词,因为他们在“犯罪”一词中多加了字母。其中一位因此而耽误了午饭,并且还引出了一场争吵,以致出现了煤铲横飞,寻医就诊的局面。一个远方的医生也得为此而忙乎。 

     在一次附带审议会上,法官们又不得不对电车售票员在此次诈骗罪中有帮凶嫌疑的说法进行审议和洗刷。三个证人又被请来作证,他们庄严宣誓,人们还给了他们补偿费。整个会议的议题都围绕他一个人转。 

     马蒂亚斯越来越清楚,问题的关键绝不可能是无票乘车,也不在于图谋在供暖设施优良的警察局过夜,而是在那不被人察觉的每一秒钟,成百的官员能否通过他而有可能履行其职责。他清楚地意识到,他使这些人——从地方法律顾问到案卷文书——有事可做。而他们都出于微妙的、窃窃的感激之情而关心他。他感觉到了他的作为的内在福音,他的出现正如一个默默的、颇具影响的善人,为许多人分配任务,创造工作机会;就像一块宝石,人们把它锁起来,以免遭窃。中午时分,又有一个身着制服的官员来了,给他摆上面包和汤,并小心谨慎地闩上窗户,这当儿,马蒂亚斯不无自豪地笑了。 

     地方法律顾问放下水果刀,伸了伸懒腰。妻子帮他把枕头往头下掖了掖,抚了抚他额头上的皱纹,提醒说:“你别累垮了,亲爱的!”他严肃地,却不无得意地嘟噜了一句:“工作至上!” 

     (柴大为译,作品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蒂亚斯作为失业者、在找个避难所和干件违法的事中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说明他对违法毫不在乎,是个法律意识淡薄的人。 B . 小说通过主人公马蒂亚斯逃票、被捕、受审等情节,将售票员、警长等一系列相关人物串联了起来,线索清晰,叙事有条不紊。 C . 小说的语言意蕴丰富,如文中“这当儿,马蒂亚斯不无自豪地笑了”,此处的“笑”是满足的笑、嘲讽的笑, 更是得意的笑。 D . 小说对主人公马蒂亚斯在警察局、拘留所、附带审议会等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而鞭挞了社会的滑稽、荒唐。
    2. (2) 题目“罪之赐福”有什么含义及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作品充满讽刺意味,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亮辟广汉太守姚伷为掾,伷并进文武之士,亮称之曰:“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 , 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于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亮上疏请自贬三 , 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趶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B . 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C . 亮进无所据/乃技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D . 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昭烈,是刘备的谥号。“昭”赞其知人待士的品德,“烈”颂其有功安民的功绩。 B . 节度,调度指挥。三国始置的掌管军粮、总管统兵等的节度使的“节度”即取此意。 C . 等,指封建社会的官位等级,涉及官名、官员的职掌等多方面。各个朝代不尽相同。 D . 变通,指事物因变化而通达,亦指不拘常规、随机应变。文中用的是其第二个释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姚伷被诸葛亮征召之后,尽忠尽责,广泛推举文官武将。诸葛亮称赞姚伷心胸宽广、高尚正直,希望其他掾属都能向他学习。 B . 昭烈帝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叮嘱诸葛亮不可委以重任。但诸葛亮仍旧赏识马谡,出兵祁山又让他督率诸军,结果大败。 C . 蒋琬认为天下未定而杀死智谋之士,令人惋惜。诸葛亮以执法严明的孙武、魏绛为例,表明自己为严明军法不得不处死马谡。 D . 赵云战败,他亲自留下断后,收拢部众坚持防守,没有造成大的伤亡,诸葛亮对此大加赞赏,让赵云把军资余绢分发给将士。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 

       ②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 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戏为六绝句(其一、其五)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 

     【注释】齐梁:指南朝齐、梁时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但内容不充实甚至没有内容的文风。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人评价庾信的文章到其创作后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更加苍劲浑成。 B . “前贤畏后生”用反语讽刺了当时那些“后生”嗤点庾信作品的行为。 C . 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 D . 诗人就事人诗,虽言“戏为”,但在轻松笔调中寓严正笔意,情味盎然。
    2. (2) 杜甫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人对“反省”多有推崇,如《劝学》中“”两句,就强调了“反省”的重要性。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的景象,表明人们已经忘却了战败的历史,这一幕令辛弃疾痛心不已。 
    3. (3)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五)》中,既以“”的动作表现了自己豪迈洒脱的气概,又用“”喻指自己甘于奉献、牺牲自我的心志和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80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国潮设计,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解读“国潮”二字,“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时代发展进步,生活蒸蒸日上,( ),也更加自信地做审美风尚的引领者。这成为国潮设计蔚为大观的深层原因。

     好用又新潮成为国潮设计的追求。国潮设计不是简单地“翻新”传统、给设计打上文化标签,而是基于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源自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这套设计语言追求的是日用而新、日用而活,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设计动力,又为生活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扎实地从文化中汲取营养,热情地用创新开辟未来。国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展现着时代新风。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 B . 使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的丰富性 C . 使审美表达的丰富性被人们勇敢地追寻 D . 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被人们勇敢地追寻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是基于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建立一套源自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B . 而是在基于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建立一套源自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C . 而是在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源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D . 而是在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源自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3. (3) 在以“从古走来,面貌一新”为主题的国潮设计产品交流会上,下列情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 交流会开幕之前,举办方给某新区一位区委领导发邀请函,其中写道:“诚邀您忝列本次盛会,我们将不胜荣幸。” B . 一位身着唐装的主持人致辞:“尊敬的各位来宾,国货正当潮,国潮正当时,热烈欢迎各位参加这场国潮设计的文化盛宴。” C . 交流会现场,一位推介者说: “今天鄙人向大家推荐的是一方杏黄色手绘甲骨文丝巾,当然还有其他颜色供大家甄选。” D . 交流会结束后,某设计学院老教授对青年设计师们说:“各位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今后如有需要,老朽定当鼎力相助。”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葡萄干是一种优质的水果干。有人说,葡萄干不就是糖吗?的确,葡萄干中含有大量糖分,因为它浓缩了葡萄里的糖。但是,葡萄干≠糖,葡萄干中含燕糖非常少。在制作葡萄干的过程中,部分蔗糖和果糖会形成低聚果糖,最高可达8%。低聚果糖不能在人体小肠中被消化吸收,但可以在大肠中发酵,属于能调整肠道菌群的益生元。葡萄本身富含多酚类物质,在干制的过程中有部分损失,但大部分仍能保留在葡萄干中。研究发现,在常见水果干中, 

     葡萄干中的多酚类含量属于最高的一档。葡萄干中含有白藜芦醇,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的一种。 

     目前,一些实验确实证明了白藜芦醇对心血管有益。葡萄干还是钾、镁和多种抗氧化成分的 

     良好来源,调查发现,每周吃至少160 克的葡萄干,高血压的风险显著下降。 

     许多健康饮食食谱中会推荐食用葡萄干,____。因为和浅色葡萄干相比,红色、黑色等深色葡萄干保留了一部分花青素,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另外,____,100克葡萄干中的膳食纤维含量是3.3-4.5克,是精白大米的6-9倍。当然,每一种食物都有适当的摄入量,____,会导致发胖,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1. (1) ​ 梳理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食用葡萄干的益处”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 

       

    2. (2) 请在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作文(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 

     ②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曹文轩 

     ③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德)席勒 

     ④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风景极美的大路,路边有一块标志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中外有很多关于美的言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两句为基础,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雪莲新蕾》的“大家谈美”栏目投稿。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