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B

    C

    D

    太阳能集热

    燃气燃烧

    风力发电

    手机电池工作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 酒精 B . 甲烷 C . 次氯酸钠 D . 四氯化碳
  • 3. 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 . C B . N C . O D . F
  • 4.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 . Na B . Mg C . Al D . Cl
  • 5. 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或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元素符号是Ne B .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 C .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 . 原子半径小于Mg
  • 6. 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
    A . CO2 B . KCl C . H2O D . Cl2
  • 7. 高铁车厢中安装的烟雾传感器中有一个放有镅()放射源的电离室。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核外电子数为146 B . 质量数为241 C . 质子数为95 D . 中子数为146
  • 8.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不属于烃的是(   )
    A . CH4 B . CH2=CH2 C . C6H6 D . CH3COOH
  • 9. 下列分子中,含羟基的是(   )
    A . C2H6 B . C2H4 C . C2H2 D . C2H5OH
  • 10.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 H2 B . H2O C . KCl D . NaOH
  • 11. 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Bi和Bi互为同位素 C . 由H和Cl形成HCl的过程: D . 由Na和Cl形成NaCl的过程:
  • 12.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 镁条与盐酸反应 B .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 C . 氢气在氯气中点燃 D . 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
  • 13.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 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B . 三者的浓度相等 C . 在容器中共存 D . 正、逆化学反应速率均为0
  • 14. 下列表示化学反应2H2(g)+ O2(g)= 2H2O(g)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5. 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锌粒与相同体积的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

    A

    B

    C

    D

    c(H2SO4)/ (mol·L-1)

    1

    1

    2

    2

    实验温度/ ℃

    20

    40

    20

    40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放热反应都是不需要加热条件的 B .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 .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能够向环境放出能量
  • 17. 如图为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 B . 石墨是电极材料 C . O2是正极反应物、H2是负极反应物 D . H2SO4可以传导电子和离子
  • 18. 下列化合物中,与CH3CH2CH2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CH4 B . CH2=CH2 C . CH3CH3 D .
  • 19. 从海带中提取碘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 . 将海带灼烧成灰 B . 过滤得含的溶液 C . 向滤液中加稀溶液 D . 加入 , 萃取
  • 20. 关于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I2(g)与H2(g)生成2HI(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2molHI(g)分解生成1molI2(g)与1molH2(g)时,需要吸收12kJ的能量 C . 1molI2(s)变为1molI2(g)时需要吸收17kJ的能量 D . 1molI2(s)与1molH2(g)化合生成2molHI(g)时,需要吸收5kJ的能量
  • 21. 下列制作热干面的主要操作中,属于过滤的是(   )

    A.调酱

    B.煮面

    C.捞面

    D.拌面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Z元素的原子半径比Y元素的大 B .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W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C . 若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X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D . 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 23.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B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Si与Cl形成共价键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随核电荷数递增,第ⅠA族元素单质的沸点逐渐降低

    随核电荷数递增,第ⅦA族元素单质的沸点也逐渐降低

    A . A B . B C . C D . D
  • 24. N2转化为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速率 B .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氮氢键时,有电子转移 C . 催化剂表面只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D . 氮氮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 25. (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 Fe和Mg与H2SO4反应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Fe表面产生少量气泡后迅速停止

    Mg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Fe表面有大量气泡,Mg表面有少量气泡

    关于上述实验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Ⅰ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2H=Fe2+H2 B . 取出Ⅱ中的铁棒放入CuSO4溶液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 C . Ⅲ中现象说明Mg在浓H2SO4中没被钝化 D . Ⅳ中现象说明Mg的金属性比Fe强
二、综合题
  • 26.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②、③、④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③和④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更强的是(填化学式)。
    2. (2) 写出①和②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3. (3) ⑤和⑦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4) ④和⑨分别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较弱的是(填离子符号)。
    5. (5) ⑤和⑥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为>(填离子符号)。
    6. (6) 砷(As)与②同主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填序号)。

      a.砷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3

      b.热稳定性:AsH3>NH3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3AsO4

    7. (7)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⑧和⑨的非金属性强弱:
  • 27. 化学电池的发明,是贮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
    1. (1) 如图所示装置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其中铜片是(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的反应式为

    2. (2) 能证明该装置将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3. (3) 外电路中,电子从电极流出(填“Zn”或“Cu”)。
    4. (4) 汽车尾气中NO含量可通过NO传感器监测,工作原理如图:

      ①NiO电极是(填“正”或“负”)极。

      ②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28. 50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SO2和足量的O2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SO2和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前5min内,以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mol/(L·min)。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至少提出两条)。
    2. (2) 该反应在(填2或5)min达到限度。
    3. (3)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
      A .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SO2 , 同时生成1molSO3 B . SO2的浓度与SO3浓度相等 C . SO2的浓度与SO3浓度均不再变化
    4. (4) 用微观示意图的形式表示上述反应:

  • 29. 海洋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图(部分)。

    1. (1) 过程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该反应可证明氧化性:Cl2Br2(填“>”、“<”或者“=”),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2. (2) 写出过程2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上述过程2中将Br2转化成Br-的目的是
    4. (4) 若过程2用Na2CO3溶液吸收溴,补全方程式:

      3Br2+    Na2CO3+    H2O=    NaBr+    NaBrO3+     NaHCO3

      反应中消耗3molBr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三、实验题
  • 30. 某小组同学探究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限度。

    【查阅资料】a.Fe3+能将I-氧化为I2 , 所得溶液呈黄色或棕黄色。

    b.利用色度计可测定溶液的透光率,通常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数值越小。

    【实验过程】

    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3个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1

    实验步骤2

    实验I

    将盛有2mL蒸馏水的比色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

    向比色皿中逐滴滴入5滴(每滴约0.025mL)0.1mol·L-1FeCl3溶液,同时采集上述过程中溶液的透光率数据

    实验II

    将盛有2mL0.05mol·L-1KI溶液的比色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

    同上

    实验III

    将盛有a mL0.1mol·L-1KI溶液的比色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

    同上

    实验数据:

    【分析与解释】

    1. (1) 实验I的目的是
    2. (2) 实验III中a=
    3. (3) 通过上述实验可推断: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存在限度。其证据及相应的推理过程是
    4. (4) 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