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检...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计60分)
  • 1.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A . 二牛一人耕作法 B . 铁犁冠 C . 曲辕犁 D . 耧车
  • 2. 宋代诗人范大成在《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的发达 B . 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 . 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D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3. 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王朝周期更迭 B . 赋税负担沉重 C . 商品经济诱导 D . 豪强势力膨胀
  • 4. (2017高二下·温州期中)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

    A . “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 .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 .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 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 5. 史学研究者对某种工具描述道:“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该工具的使用(   )
    A . 促进了灌溉技术的发展 B . 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C . 有利于冶炼技术的提高 D . 抑制了铁制农具的推广
  • 6.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
    A . 青瓷、白瓷 B . 白瓷、青瓷 C . 青瓷、粉彩瓷 D . 粉彩瓷、白瓷
  • 7. (2020·浦口模拟)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 坊市制继续实行
  • 8. (2017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 .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 .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 9.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海禁和闭关锁国 C . 工商皆本 D . 断绝中西贸易
  • 10. 《古今图书集成•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这段材料表明(   )
    A . 雇佣劳动促使劳动力市场出现 B . 明代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 . 江南近代纺织业发展迅速 D . 人民受封建剥削十分严重
  • 11. 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 . 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 . 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D . 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
  • 12.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 13. 《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
    A . 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 . 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 . 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14. 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
    A .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 15. (2019高一下·开封期中)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
    A . 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 . 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 . 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 . 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 16.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 .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势力压制 D .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 17.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改革开放新时期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 “一五”计划时期
  • 18. 《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这反映出(   )
    A . 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 . “共产风”刮向山东 C . 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D .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19. 1966~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工业总产值由2 534亿元下降到2 015.3亿元,国家财政总收入由558.7亿元下降到361.3 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
    A .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B . 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C . 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 D . 工人干部革命积极性不高
  • 20. (2020高一下·渭滨期末) 中共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农村政策,包括有50年代建立人民公社、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下列有关这些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 .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 .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21. (2016·桂林模拟) 1984年7月,全国利改税工作会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的收入,按国家设置的税种以向国家交税的方式上交,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这次利税改革(    )

    A . 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开始好转 B . 加速了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 C . 有利于国营企业自主权扩大 D . 有利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
  • 22. (2017高一下·嵊州期中)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内地政府的严管 B . 香港当局的严惩 C . 农业政策的改革 D . 经济特区的设立
  • 23. 花花绿绿的票证曾是无数中国家庭的重要财产,它承载着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岁月的风尘和沧桑。下面的票证从左图(粮票)到右图(股票)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 .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B .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C . 体制改革由农村试点转向城市改革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
  • 24. (2018高二上·遵义期末)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里的“诗篇”是指(  )
    A . “南方谈话” B . “一国两制” C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 两个凡是
  • 25. 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待辫子由之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到之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说明(   )
    A . 辫子问题是重要的面子问题 B .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 C . 辛亥革命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D . 民众的思想顽固不化
  • 26.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震惊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A . 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 . 中国女性逐渐摒弃落后的封建观念 C . 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 .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 27.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朗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
    A . 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B . 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伦理道德 C . 人们对改进交通工具表达不满诉求 D . 市民对新市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28. 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市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了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
    A . 铁路运输的发展 B . 轮船航运的发展 C . 电报等通信发展 D . 报纸等传媒发展
  • 2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这说明(   )
    A . 报刊杂志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 . 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C . 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 D . 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 30. 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这反映出互联网(   )
    A .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 B . 导致信息不再有保密性 C .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D . 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习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40分)
  • 31.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 (1) 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 (2) 材料二认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
  • 32. 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创与转型

    1878 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 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辉煌与停滞

    1931 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 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 个大公司、5 个厂、29 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 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 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新生与跨越

    1952 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 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 世纪30 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 33.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 1958 年7 月23 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980 年5 月31 日)

    1. (1) 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如何?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 (2) 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性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什么后果?
    3. (3) 材料三中所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其原因是什么? “包产到户”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