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

更新时间:2022-06-02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下列诗句或谚语中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   )
    A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2.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下列电池不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的是(   )
    A . 锌锰电池 B . 锂离子电池 C . 铅蓄电池 D . 镍镉电池
  • 3.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添加在食品中的试剂,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 火腿中添加防腐剂 B . 酸奶中添加增稠剂 C . 食盐中添加补碘剂 D . 酱油中添加补铁剂
  • 4.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该区域是(   )
    A . 稀有气体元素区域 B . 过渡元素区域 C . 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区域 D .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区域
  • 5.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氢燃料电池车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B .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C . 氢燃料电池能量的利用率比氢气直接燃烧高 D . 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6.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三星堆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通过“ 测定法”初步确定其年代区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核外电子数是14 B . 互为同位素 C . 可由中子轰击 产生, 化学性质相同 D .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 7. 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IIA族,则关于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能位于第IIIA族 B . 可能是39号元素 C . 可能是59号元素 D . 可能位于第IIIB族
  • 8.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错误的是(   )
    A . IBr的电子式: B .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 33号元素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碳正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比值为9∶8
  • 9.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C .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1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 D .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 10. (2016高一下·南充期末) 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d>b B . 原子半径:W>X>Y>Z C . 离子的氧化性:X+ >W3+ D . 元素的非金属性:Z>Y
  • 12.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2021年9月24日,《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篇关于在实验室中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分子的论文,这是人类首次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该过程涉及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分子的过程,且使用了生物酶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合成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 . 该过程中使用生物酶主要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 . 该合成过程中所需的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制取 D . 该研究方向对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促进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
  • 13.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吸热反应 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均停止 B . 一定时间后, 消耗完全 C . 增大 的浓度,该反应的限度不会改变 D . 更换高效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 14.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其中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NaCl为离子化合物

    AlCl3也为离子化合物

    B

    N、P、As均为非金属元素

    第VA族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C

    Cl2与H2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化合,S与H2加热化合,磷蒸气与H2能反应

    SiH4需由Si和H2高温下反应产生

    D

    随核电荷数递增,第IA族元素(除氢外)单质的沸点逐渐降低

    随核电荷数递增,第VIIA族元素单质的沸点也逐渐降低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Li-FeS2电池是目前电池中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4Li+FeS2=Fe+2Li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Li为电池的正极 B . 电池工作时,Li向负极移动 C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S2+4e=Fe+2S2 D . 将熔融的LiCF3SO3改为LiCl的水溶液,电池性能更好
  • 16.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最高正化合价: B .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C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D . R和Z二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水中不能发生反应
二、综合题
  • 17.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几组变化中: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填序号,下同),仅破坏离子键的是,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

    2. (2) 以 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 的反应: 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数据计算,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 的能量。

      ②下列关于反应机理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反应①中钛氧键断裂会吸收能量

      B.该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该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 18.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氢气是理想的能源,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1. (1) 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某温度下,在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制备氢气,反应中 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所示。

      前,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逆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不断(填“增大”或“减小”)。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单位时间内, 键断裂的同时有 键断裂

      内,以 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时,混合气体中 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 )。

      ④若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 19. (2022高一下·汉中期中) 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 ,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 溶液中,如图:

    1. (1) 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将
    2. (2) 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电子的流向是由(填“ ”或“ ”)。
    3. (3) 乙中负极为(填元素符号),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 (4) 如果甲同学和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填元素符号,下同)的金属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5. (5) 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B . 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C . 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 上述实验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不可靠
  • 20. 如图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IA

    0

    1

    ①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3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元素中,M层电子数最多的是(填元素名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填酸的化学式)。
    2. (2) 由④、⑤、⑦、⑧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 (3) 由元素①和④形成的18电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由元素⑥和⑨形成化合物乙,请用电子式表示物质乙的形成过程:
    4. (4) 实验室制备元素③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 (5) 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元素⑧和⑨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
  • 21.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几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 (1) I.甲组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镁、铝已除去氧化膜),观察现象。

      甲组同学实验的目的: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2. (2) 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填字母)。
      A . 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98%浓硫酸 B . 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 . 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的盐酸 D . 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溶液
    3. (3) II.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仪器A的名称为

    4. (4)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③加入固体、液体药品,④打开A的活塞滴入浓硫酸,⑤加热,观察现象。
    5. (5) 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H2SO3)>碳酸(H2CO3)]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E中酸性溶液的作用是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该实验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