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联...

更新时间:2022-05-29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strong>现代文阅读(35分)</strong><strong></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

    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

    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时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打”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滥觞,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

    (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术文化传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

    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在修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极拳功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而后身体动。在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辰,练习相应的功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内功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远,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的虚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具体体现。

    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

    (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

    1. (1) 下列对材料中“武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 B . 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招式名称体现着中华民族 含蓄与智慧,其套路富有艺术美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能和舞蹈、京剧、书法等艺术形式相融合。 C . 现代武术的发展注重其自身的体育属性,虽然提高了武术的知名度、增加了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D . 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传承至今。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B .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C . 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充分证明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 D .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在武术文学、武侠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和新派武侠小说中都有体现。
    3. (3)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 . 武术对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须行“拳礼”,表示谦虚礼让。 B . 融入了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在天猫“双11”晚会亮相。 C . 为抵御外来侵略,霍元甲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 D . 八卦掌取意于《易经》,把八卦掌法的无穷变化看成是有规律的。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需要我们加强理解与传承。今后对中华武术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在传承中需要注意什么?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雨打窗棂

    田洪波

    雨说下就下起来了,而且下得很急,密集的雨点把饭馆的窗棂打出有节奏的声响。

    这时已近半夜,还算宽阔的饭馆只有两桌顾客,已经微醉的我,还有另一桌的四个人,再就是老板和老板娘。事实上,我等于被困在饭馆里了,我已经想好不再逗留。我相信明天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下岗于我并不是世界末日。但这么大这么急的雨,我怎么走得出去呢?

    我无聊地点燃一支烟。我的嘴早抽得有些麻木了,我只是机械地抽,同时无助地望着雾蒙蒙的窗外。

    旁桌的四个人一直在热议着什么,这会儿达到了高潮。有人站了起来,把手抚在胸前,眼睛可能平视着前方吧,因为我正背对着他们,但我猜得出来。他们醉酒的声音不能不让我警觉起耳朵:“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一桌人鼓起掌来。

    我本能地想扭头,但我怕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我把自己当成一尊木偶。

    听到凳子挪动的声音,无疑又有人站起来了,这回掌声先响起:“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四个人朗声大笑。

    我依然麻木着,我让自己的麻木对应他们越来越高涨的情绪。我不想有什么麻烦。

    好像又有第三个人站起来了,这次却静得出奇。那人的声音很浑厚:“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博得的掌声最热烈,也最持久。

    就是傻子也会知道了,他们争相背诵的是老人家的语录,他们似乎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也就是说,他们是下过乡的,是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有过一番惊天壮举的,有过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的。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又痴狂了。

    我感到心里有种东西被触动了一下。

    接下来轮到第四个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有人说:“你偷工减料了。”

    那个人与他们抢白,气氛始终高涨。他们的激情终于牵出了老板,老板是一个微胖的中年人,他以赞赏的目光看着他们。

    我也转过了身子。我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他们喊着:“继续!”

    我这才发现,他们年龄相仿,都是在五十岁左右。

    一个瘦弱的男人先站起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紧接着一个娃娃脸站起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又有一个黑脸膛接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最后一位是大胡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们自己鼓起掌来。老板也为他们鼓起掌。

    高调的碰杯声,再次引发他们的狂笑。他们似乎不关心窗外的雨,不关心有什么人在注意他们,他们这会儿只有他们自己,只有他们的青葱岁月。我有些动容,也钦佩他们的记忆力。扭头看去,窗外的雨依然下个不停,于是收转回心思,下意识地也思索几条语录,却发现总是很模糊,只能是零星半点。

    他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有人将凳子往一边拾掇,腾出一大片比较宽敞的地方,然后斜出弓步,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这次我一眼就看懂了,那是忠字舞。

    那人的动作,博得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没人认为他们可笑。老板喊出了他媳妇,他们也饶有趣味地观看。大胡子配合地作出双手按压胸部的动作:“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之后,他把两手放到腮帮上,仰头向上望,手指还呈放射状一闪一闪地动。

    瘦弱男人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画成一个心的形状比划在胸前:“一颗红心献给您!”

    娃娃脸非常默契地单腿脚尖着地,跳跃着,另一条腿则不断后踢,双手把那一个心形向右上方一下、一下地送上去。

    他们又发出会意的笑声。有人举杯说:“为我们的青春干杯!”有人配合:“为我们的壮怀激烈干杯!”瘦弱男人沉吟一下:“为我们还活着干杯!”他们高高举过杯,深深饮下酒,然后是长时间的静默。

    娃娃脸先哭了起来,起始他的声音很小,只是把身体伏在桌上,但越来越难以控制,最后就哭出了声,有人用手拍他的后背安慰他。另几个人,渐渐地眼里也有了泪水,他们不再说话,只是互相用手拍对方的肩。

    不知怎么回事,我的眼睛也潮湿了。

    他们起身结账时,老板满含深意地看着他们,说今天这桌饭他给免单了,当然也包括我的。他说:“我也下过乡,就算是我们有缘吧?”然后他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我也走过去与他们握手。我这才发现,自己的泪水不知何时早盈满了眼眶,有人重重地捶下我的肩,惊喜地叫了声:“你们看,雨停了!”

    文本二:

    我敬仰一个群体,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中国感天动地的一段历史。我找到知青这块沃土“支点”,常常在精神的向度里,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我从他们的故事中提炼人性的光辉,同时,也照耀自己前行。我更相信是冥冥中的一种缘份,促使我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拿起了笔,继续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

    (田洪波《敬仰一个群体》)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一个下岗人员,又被迫滞留饭馆,只能借烟酒来排解内心的无助茫然,又大又急的雨有力的烘托了“我”绝望的心理。 B . 邻桌的人醉酒热闹,朗诵鼓掌,“我”本能地想回头提醒他们小点声,别影响人,但怕惹麻烦,只好木然呆坐。 C . 饭馆老板由开始的冷眼旁观到满含深情地为所有顾客免单,是因为他也曾下过乡,知青这一共同身份将一群陌生人的心拉近了。 D . 这群五十岁左右的人忘乎所以地表演和朗诵,是在追忆过往青春,也是在感慨曾经的壮志豪情和今日的活着就好。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标题“雨打窗棂”有很强的画面感,既有形,又有声,兼具视觉和听觉之美。而文中的“雨”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又对人物的心情有烘托作用。 B . 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这既符合故事设定的情境,又消解了人物身上的个性,通过诵读毛泽东的诗词语录展现了知青群体的精神世界,让人物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C . 小说没有刻意蓄势,故事的情节也比较简单,作者将人性光辉贯注在知青群体上,使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D . 小说借老知青之口所引诗词和语录充满火热的激情和奋斗的力量,这是鼓舞这群老知青勇敢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作者凸显主题的媒介。
    3. (3) 小说中所引毛泽东诗词和语录展现了老知青们丰富的精神世界,请简要概括。
    4. (4) 文本二中,作者说“我敬仰一个群体”,并“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通过“我”“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的?
二、<strong>古代诗文阅读(35分)</strong><strong></strong>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初会试贡士于行在,翱两试皆上第。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松潘蛮窃发,都督陈怀驻成都,相去八百余里,不能制。翱上便宜五事,诏所司议详运粮事,而迁蠹吏北京,余悉允行。

    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四年冬,松潘都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掠其财,与同官赵得诬以叛。其弟小商巴怒,聚众剽掠。命翱及都督李安军二万征之。而巡按御史白其枉,诏审机进止。翱至,出商巴于狱,遣人招其弟,抚定余党,而劾诛谅,戍得,复商巴国师。松潘遂平。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十四年,脱脱不花大举犯广宁。翱方阅兵,寇猝至,众溃。翱入城自保。或谓城不可守,翱手剑曰:“敢言弃城者斩。”寇退,坐停俸半载。

    景泰三年,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明年,召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 , 多私,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吏部主事曹恂已迁江西参议,遇疾还,翱以闻,命以主事回籍。恂怒,伺翱入朝,捽翱胸,掴其面,大声诟詈。事闻,下诏狱。翱具言恂实病,得斥归,时服其量。

    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翱在铨部,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孙以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婿贾杰官近 , 翱夫人数迎女,杰恚曰:“若翁典铨,移我官京师,反手尔,何往来不惮烦也?”夫人闻之,乘间请翱。翱怒,推案,击夫人伤面。杰卒不得调。

    (选自《明史.王翱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 B . 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 C . 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 D . 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贡士,清代会试中录取的称“贡土”。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 B . 荫,古时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祖上有功德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选官制度。 C . 铨,古代称选授官职、量才授官为“铨”,由吏部主管,故称吏部为“铨部”。 D . 畿,古时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翱富有文韬武略,谋划得当。会试殿试,他两试都是上等;他见机行事,提出平定松潘的五项建议,都被皇帝采纳应允。 B . 王翱明辨是非,灵活机智。在征讨小商巴时,他为国师商巴洗白冤屈,将他从狱中放了出来,并招抚小商巴,弹劾诛杀赵谅,流放赵得,平定一方。 C . 王翱勤于防务,勇敢果断。镇守辽东时,他亲自巡行边境,加强守备;脱脱不花袭扰广宁,王翱凭借过人的胆识,最终守住城池。 D . 王翱历侍多朝,深得皇帝恩宠。晚年皇帝准许他雨雪天免于参与朝政,派医生为他看病。他曾上书请求退休,多次被帝劝慰挽留。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

      ②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

    5. (5) 王翱在任为官时,表现出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双井茶送子膽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 , 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注释】①该诗作于元祐二年,时苏轼应诏还朝,任翰林学士。黄庭坚送其家乡的茶叶,并附上此诗。②玉堂:指翰林院。③云腴:肥美鲜嫩的茶叶。④落硙:磨碎茶叶。霏霏:这里指茶的粉末纷飞。⑤春秋时范螽助勾践灭吴后,不受封赏,泛舟五湖。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整首诗构思曲折,从环境起笔,引出所赠对象,再写送茶之事,点明题意。 B . 首联写翰林院不受人间风日,各类珍贵书籍井然罗列,整个环境森严压抑。 C . 第二联的“旧”字,暗示人物身份已发生变化,为后文表情达意埋下伏笔。 D . “泻明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苏轼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
    2. (2) 诗人借赠送茶叶,表达了哪些情意,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 (2) 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是“”。
    3. (3) 古代诗人经常在诗词中用杜鹃(又名子规)意象表达情感,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杜鹃无语已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类似的还有“”。
三、<strong>语言文字运用(20分)</strong><strong></strong>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关于围屋,有讲不完的故事,写不完的诗。围屋,就像一个散落的城堡,在乡村,静静地____________,默默地遥望。邓家围屋既有福建围屋的宏伟,又有赣州客家围屋的风格。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商人邓勋从广东梅县迁到江西,并在袁河两岸做食用油生意发家致富,____________定居尚睦村,建成这幢客家风格的老屋。望着它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了百年前建造之初,技艺____________的雕刻师傅手起刀落,木屑、碎石纷纷洒落,在空中划出耀眼的弧度,又经细细打磨,便留下了一样样____________的雕刻,( )。那些青苔泛起的屋檐巷道,像是连接今日和过往的通道。借助这座完整而久远的屋子,人们对宗族和时间的感知,得以接续到很远很远的从前。即使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另一种独门独户的生活 , 退出这聚族而居的大宅院,也仍有人把守,继续守望着祖先留下的宅院。他们期盼着这些建筑瑰宝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当子孙后代相聚而来,围坐在一方天地中,还能继续聆听继续传承他们先辈的故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矗立    而后    熟练    栩栩如生 B . 屹立    尔后    娴熟    惟妙惟肖 C . 矗立    尔后    娴熟    栩栩如生 D . 屹立    而后    熟练    惟妙惟肖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要不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就不会失去最初的那抹味 B . 即使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过,也不失去最初的那抹味 C . 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碾压,都不会把雕刻最初的味道抹去 D . 历史的车轮不断碾压,但都没有失去最初的那抹味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大多数人已经退出这聚族而居的大宅院,开始另一种独门独户的生活,也仍有人把守,继续守望着祖先留下的宅院。 B . 尽管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另一种独门独户的生活,退出这聚集而居的大宅院,但仍有人留守,继续守望着祖宗留下的宅院。 C . 大多数尽管人已经退出这聚集而居的大宅院,开始另一种独门独户的生活,但仍有人把守,继续守望着祖宗留下的宅院。 D . 尽管大多数人已经退出这聚族而居的大宅院,开始另一种独门独户的生活,但仍有人留守,继续守望着祖先留下的宅院。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四季百花中,若论起花色的白,梨花算得上佼佼者。梨树是本土树种,南北皆种,遍布很广,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春风和煦,暖阳灿灿,一树梨花淡雅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其色泽白得纯净,身姿玲珑温婉,透出“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清秀之气。古人曾拿雪与梅花对比,一是比白,二是比香。若是拿雪与梨花比白,梨花的白是毫不逊色于雪的。梅花雪,梨花月,自古是文人墨客诗词中的唯美意象。梅花和雪是天生一对,梨花和月也是情投意合,一树梨花一溪月,梨花是洁白的清新素雅月光是皎洁的柔情似水月下梨花韵味绵长。写梨花月的古诗词有不少,譬如南宋诗人周密的《春夜》一诗,是宋代闺怨诗中的佳作,尤其是最后那句“分咐梨花管月明”,写得极为巧妙,托付梨花照管明月,看似有悖常理,笔墨平淡,实则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清新素雅是洁白的梨花的特点,柔情似水的月光无比皎洁,梨花在月下更显得韵味绵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 (2) 请分三组提取所给材料关于梨花的主要信息,用六个四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四、<strong>写作(60分)</strong>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的青春我做主。(网络语)

    材料二:2020年,抗击疫情的战役中,90后,95后展示出青春的风采,他们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撑起了这个时代的天空。

    材料三: 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总之,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2013年5月,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春是什么?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首诗,青春可以是一切,那么最美的青春该是什么样子呢?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