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21 浏览次数:8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古诗词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2. 胶体粒子的直径,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
    A . 1×10-8m B . 1×10-9cm C . 1×1010cm D . 1×10-11m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SiO2具有导电性 B . NO2有氧化性 C . Fe(SCN)3溶液呈红色 D . 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 4.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 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 . 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 D . 纤维素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直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 5. 制取H2O2的反应为Na2O2+H2SO4+10H2O=Na2SO4·10H2O+H2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H2O2的电子式: C .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 D . 基态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 6. 对于反应4HCl(g)+O2(g)2Cl2(g)+2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S>0 B .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H C . 反应中每消耗1molO2转移电子数约为4×6.02×1023 D .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 7. 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种异黄酮Z的部分合成路线如图: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mol X中含有3mol碳氧σ键 B . Y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 C . 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大 D . X、Y、Z遇FeCl3溶液均显色
  • 8.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Z基态原子的p轨道上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WX2分子为极性分子 B . 元素电负性:Z>W C . 原子半径:r(W)>r(Z)>r(Y) D .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Z>W
  • 9. 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研究中,催化剂是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铜基催化剂,有学者提出了如图CO2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铜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 ds 区 B . 步骤④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 . 甲酸乙酯是该过程的催化剂 D .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历程
  • 10. 选用的仪器、药品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取氯气

    验证SO2的漂白性

    收集NO2并防止其污染环境

    量取一定体积KMnO4标准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通过充、放电可实现“大气固碳”(如图所示)。该电池在充电时,通过催化剂的选择性控制,只有Li2CO3发生氧化释放出CO2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电池可选用含Li+的水溶液作电解质 B . 图中Li+的移动方向是充电时的移动方向 C . 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Li2CO3+C-4e-=3CO2+4Li+ D . 该电池每循环充、放电子各4mol,理论上可固定CO2标准状况下22.4L
  • 12. 室温下,将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过滤,得滤液a和沉淀b。取等量的滤液a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相同体积、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溶液和Na2SO4溶液,前者出现浑浊,后者溶液仍澄清;再取少量的沉淀b,滴加几滴氨水,沉淀逐渐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1mol·L-1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 B . 过滤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Ag+)=且c(Ag+)> C . 沉淀b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 . 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该温度下Ksp(Ag2S)>Ksp(Ag2SO4)
二、综合题
  • 13. 钛(Ti)被称为“未来金属”,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
    1. (1) 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 (2) 钛可与高于70℃的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Ti(NO3)4.其球棍结构如图Ⅰ,Ti的配位数是,试㝍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3. (3) 钙钛矿(CaTiO3)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矿物,其晶胞结构如图Ⅱ.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计算一个晶胞的质量为g。

    4. (4) TiCl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Ti)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资料: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化合物

      SiCl4

      TiCl4

      AlCl3

      FeCl3

      MgCl2

      沸点/℃

      58

      136

      181(升华)

      316

      1412

      熔点/℃

      -69

      -25

      193

      304

      714

      在TiCl4中的溶解性

      互溶

      微溶

      难溶

      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2Cl2(g)=TiCl4(g)+O2(g) △H1=+175.4kJ·mol-1

      2C(s)+O2(g)=2CO(g) △H2=-220.9kJ·mol-1

      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氯化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Ⅲ判断:CO2生成CO反应的△H0(填“>”“<”或“=”),判断依据

  • 14. 综合利用CO2对完成“碳中和”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1. (1) 合成乙醇: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akJ·mol-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1.0molCO2(g)和3.0molH2(g),在催化剂X、Y的催化下发生反应。测得5min时,CO2转化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T1K时,点对应穼器在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b、c点对应状态下反应物的有效碰撞几率bc(填“>”“<”或“=”),原因为

      ②T2K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0.2molCO2 , 0.6molC2H5OH(g),平衡将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该反应适宜选用的催化剂为(填“X”或“Y”),高于T3K时,d点以后两条线重合的原因是

    2. (2) 合成二甲醚:

      反应Ⅰ:CO2(g)+H2(g)CO(g)+H2O(g) △H=+41.2kJ·mol-1

      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H=-122.5kJ·mol-1

      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CH3OCH3的选择性=×100%

      ①温度高于300℃,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②220℃时,起始投入3molCO2 , 6molH2 , 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O2平衡转化率为40%,CH3OCH3的选择性为50%(图中A点),达到平衡时反应Ⅱ理论上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mol。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选择性的措施有

      ③合成二甲醚时较适宜的温度为260℃,其原因是

  • 15. 化合物F是一种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合成: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 (2) 写出B的分子式
    3. (3) C→D的反应类型为
    4. (4) 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7H5OCl,写出D+X→E反应的方程式
    5. (5) 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今有苯环,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另外产物之一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②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6:3:2:1.

    6. (6) 已知设计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
  • 16. Na2S2O3•5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和应用如下。
    1. (1) Ⅰ.制备Na2S2O3•5H2O反应原理:Na2SO3(aq)+S(s)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min。回答下列问题:

      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

    2. (2) 仪器a的作用是
    3. (3) 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是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
    4. (4) Ⅱ.分离Na2S2O3•5H2O。已知: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分离Na2S2O3•5H2O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要(填操作),其目的是;操作②的包括的过程是快速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填试剂)作洗涤剂。

    5. (5) 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为止,蒸发时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
    6. (6) Ⅲ.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c(Na2S2O3)/mol·L-1

      c(H2SO4)/mol·L-1

      25

      0.1

      0.1

      25

      0.1

      0.2

      50

      0.2

      0.1

      50

      0.1

      0.1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填实验编号)。

    7. (7)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填实验编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