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 (2019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

        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 . 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C . 文章叙议结合,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 D . 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
    2. (2) 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3. (3) 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 . 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C .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因:因为。 D . 数百之众  将:率领。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吞二周亡诸侯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B . 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      作《师说》贻之 C . 临不测渊,以为固       收天下之兵,聚咸阳 D . 天下定       学不可以
    3.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 . 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 . 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
    4. (4) 翻译

      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三、古代诗歌阅读
  • 3. 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1) 赏析划线的句子。
    2. (2) 分析词中烘托映衬手法的运用。举一例即可。
四、句子默写
  •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 (3) 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4. (4) 重湖叠巘清嘉,。(柳永《望海潮》)
    5. (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五、选择题
  •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没有这些       的定律,物理学就不可能在任何足够长的岁月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而存在。

    ②《血色子午线》中连续不断的屠杀和残害是如此       , 读起来仿佛是联合国1999年关于科索沃恐怖事件的报告。

    ③这样的宝石竞赛,使得检验实验室必须发明更精密的仪器以预防合成宝石      

    A . 牢不可破   耸人听闻    鱼龙混杂 B . 牢不可破   骇人听闻    鱼龙混杂 C . 颠扑不破   骇人听闻    鱼目混珠 D . 颠扑不破   耸人听闻    鱼目混珠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B . 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 . 尽管日本多次表示要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但是旧有的对华思维仍在作祟,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疑虑、戒备甚至敌视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 D . 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韩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B . 你出身贫寒,令堂含辛茹苦把你养育成人,她辛劳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C . 到了离别的时刻,章悦拿着韩萍送她的照片激动地说:“这张照片见证了咱俩的友情,我一定好好惠存。” D . 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遗产虽然是历史的产物,原有的使命和功能可能已经消退甚至不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消亡。                                     , 即使物质的载体最终将远离或者逝去,但“内化于心”的情感、记忆和智慧将代代相传!

    ①后人不“遗忘”

    ②后人的惦记和爱护会延续其生命

    ③它们的“延年益寿”也会给后来者带来更多的庇佑和滋养

    ④它们就还会以另外的形式“活着”

    ⑤探寻所有与“真善美”相关的历史真实

    ⑥学会更好地爱护和珍惜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及所有见证

    A . ①④③②⑤⑥ B . ①④②③⑥⑤ C . ②③⑥①④⑤ D . ②③①④⑤⑥
七、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信念的那一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