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隆回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科技创新发展中,一把悬挂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之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在场。一方面,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巨大跃迁;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对人们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引发人的社会交往异化。

    现代社会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展开,资本以追求增值为目标,引发“资本的逻辑”无孔不入,导致理性从道德价值领域退出。资本以一种非理性方式用市场的疯狂替代了人类所需的有节制的满足,成为一种与社会符号、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的社会权力,加之缺失相应的经济规律、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予以保障,致使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人的物化、异化现象愈发突出。拥有资本的人群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益,而缺乏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的人群则更加边缘化,并继续遭遇资本的盘剥,加剧人与社会疏离的风险。

    科技发展以“价值中立”为理念,然而,在工具理性加持下,现代科技的异质性发展正在使其“价值中立”发生嬗变,科技创新“限定”现代人的生活,成为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历史命运。互联网技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交往网络,使深陷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难以抽离,虚实结合的“数字化生存”演变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样态,而“技术沉溺”引发的诸如网购瘾、游戏瘾等,将人置于网络的统治之下,剥夺了人的自由,造成人的自我异化和社会异化。

    在“资本逻辑”非理性和“技术逻辑”非人道的双重制约下,个体的生活方式受到“技术范式”公开或隐蔽的宰制,物本主义的流行,形成“个体化生存”的样态,人看似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却又因技术依赖而失去自我。技术创新以其“自主性逻辑”来限定个体,解构个体原生的自我认同,带来个体发展各种未知的不确定性风险。技术伦理破坏传统社会的价值准则,形成各种物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则,与传统以人性道德为基础的价值准则相背离,产生了“个体化”危机。另外,生活体验日益丰富,生命情感却日益匮乏,物欲、功利、技术和实用把人引离故土,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却全面失落。

    (摘编自万伟伟《科技创新引发人的社会交往异化及对策》)

    材料二:

    与诸多面向“自然”的技术不同,新兴增强技术是直接面向“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本身。可以说,以物理增强、认知增强、道德增强、情感增强为主的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对人与社会的深度“干预”使“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陷入“深度技术化”状态,这类技术通过医疗药物、脑机接口、基因编辑、人机结合、纳米机器人等方式直接作用于人“本身”,进而挑战现实社会秩序,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新兴增强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公平的实现。新兴增强技术类产品因为价格、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上的差异等因素要惠及社会全体成员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经济地位占优的群体可购买增强产品,直接提升自身甚至下一代的能力,而普通人则因难以承担增强产品的高额费用只能“望洋兴叹”。那么在“增强人”与“普通人”之间,势必会形成一道“能力鸿沟”,增强技术的应用造成不同群体在能力上的不公平现象“一次公正问题”。进而,“普通人”将很可能无法通过自身能力和努力来获取相应的优势,增强者则几乎轻轻松松就“立于不败之地”,在学习、工作等竞争激烈的领域占据“霸权”地位,这样一来,公平的社会环境就遭到破坏,普通人在社会上的优势将会显得越来越小,实现在社会上的个人追求和个人提升的可能性日渐式微,导致严重的“二次公正问题”,即加剧了“增强人”与“普通人”在地位上的悬殊,群体之间的“界限”日益清晰:一方是经“增强”而形成的优势群体,另一方则是没有接受“增强”的“弱势群体”。

    为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新兴增强技术资源的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合理配置增强技术与社会资源需要协调各方面群体,其中涉及的群体主要有基础研究团体、技术研发团体、企业家、社会公众等。资源配置在于研发经费、研发产品、市场价格三者的有效统一。研发经费不应只顾及增强技术的研发,而忽略技术研发过程中对于技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考量和投入。增强领域的研发产品在量上应当面向不同群体,且在分配上需要具备数量上的限制性。通过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对增强技术制品进行具有不同“优先权”的配置,按照社会角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增强技术制品的市场价格应当合理化,在价格调控上的权利不应当仅掌握在相关企业手中,而需要多方群体协商确定出一个相对最优化的统一价格,从而惠及整个社会群体,进而最大程度保证广大社会群体在获取增强产品时价格上具有可接受的公平公正性。

    (摘编自易显飞《新兴增强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对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科技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巨大飞跃,也引发人的社会交往异化。 B . “资本逻辑”的非理性以及相关经济规律、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的缺失,导致了人的物化、异化现象。 C . 科技发展本应坚持“价值中立”,但在工具理性加持下,现代科技异质性发展正使这一理念发生改变。 D . 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包括多个方面,并可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人,引发社会问题。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科技创新“限定”现代人的生活,剥夺了人的自由,造成人的自我异化和社会异化。 B . 技术创新带来个体发展各种未知的不确定性风险,技术伦理破坏传统社会价值准则。 C . 未来,“增强人”将在社会上占据绝对优势,“普通人”再努力也无法实现个人提升。 D . 做到研发经费、研发产品、市场价格的有效统一,就能合理分配新兴增强技术资源。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中观点的一项是()
      A .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迅猛发展,2019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位列全球第二。 B . 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科技创新道路,以期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深化产业结构改革,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 . 科技专家正尝试将神经工程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联合遥测技术”,该技术可使目标个体的大脑意识发生双层分离,从而对其进行远程操纵。 D . 有关资料表明,不少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出现了“被网络绑架”的现象,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坐公交不会使用手机扫码支付,乘地铁因没有健康码而受阻……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却时时陷入窘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百花坡

    高满航

    百花坡顶有座坟冢,葬的是一个叫乌力吉的连长。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百花坡还没有名字。在光荣镇人的记忆里,那儿就是一面满是巨石和沙砾的荒坡。

    那是在解放军进驻光荣镇的第二年。一夜大雨过后,荒坡被泥石流卷走一半。坡上的巨石被冲到了镇子里,不光把街上的房子撞出大洞,还砸死不少围栏里的牲畜。

    乌力吉连长带着连队参加了救灾。他们把巨石砸小装进筐子,背回到坡上,扎下木桩,就像给它们标定了战位,“命令”它们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许“擅自离开”。又从盘龙沟里运来土填在荒坡上,把凹凸不平的山坡填平,远看去就像是土壤肥沃的田地。

    看着各归其位的街道和荒坡,战友们长长地舒了口气。唯独连长乌力吉站在坡底忧愁地说:“再下雨,还得再滑坡!”于是借鉴种树治沙的经验,连队从深的山里挖来健壮的树苗埋进荒坡。大家欣喜地等待着荒坡上长出一片遮天蔽日的树林来,但那些树苗没几天就都病恹恹的,眼看就活不成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把树苗又移植到了坡下。也真是神奇,没几天,那些树苗就叶子泛绿,欢欢实实地活了过来。

    乌力吉盯着荒坡看了半天,恍然大悟地惊叫起来:“我明白了!”

    战士问:“明白什么?”

    “厚土种树,薄土栽花。”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我们搞错了,不应该种树,要栽花。”他趴在地上,兴奋得就像个得了奖赏的孩子。

    乌力吉给内蒙古的家里写了封信。他在信里写下了他能想起来的所有他家乡草原上花儿的名字——格桑花、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鹃、马兰花、柳兰花、山丹花、金莲花、康定花、花苜蓿……

    有战士担心:“草原的花种子在这荒坡上能不能活?”

    乌力吉拍着胸脯信心十足地说:“草原上的人活得了,花也没问题,肯定活得了。”他的回答让战士们很信服,因为他曾四次遇险,竟次次化险为夷。

    信邮走后,大家就开始焦急地等着花种子的到来。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就过去了两个多月。

    那天中午,一个战友火急火燎跑进了宿舍,大家都坐了起来,以为从内蒙古来信了。万没想听到的却是一个噩耗:乌力吉牺牲了。——在护理树苗时,被一块滚落的巨石砸中了。

    巧的是,下午邮差突然在营门外大喊着乌力吉的名字,说:“快来取信,内蒙古来信了!”这个热心肠的邮差知道乌力吉正盼着这封信。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喊声给乌力吉送去欢乐,却没想,喊出了战友们又一波的悲伤。

    最先出来的是一个小战士。邮差对着他喊:“乌力吉的信!”又问:“他人呢?”

    小战士欲答,却无言。

    邮差又喊:“乌力吉的信,快叫他来取信!”

    一个战友说:“给我吧,我转交给乌力吉连长!”

    邮差却不依:“不行,你叫他出来,我要亲手交给他。”

    “乌力吉连长走了!”

    “去哪里?”

    “牺牲了!”

    邮差愣在那里,扬在手里的鼓鼓囊囊的信封沉甸甸坠到地上后撑破了,一粒粒的种子像受到惊吓的蚁群一样四下里奔窜。大家围上来,一粒一粒捡拾起来。

    大家传看了那封来自内蒙古的信。信是乌力吉的姐姐写的。

    姐姐在信里说,她早早就开始去草原上采摘花的种子,但时节尚早,花儿都没有开败,种子太嫩,怕发不出芽来,她就从夏末等到了秋初,想着除了信里罗列的花种之外,还有藜芦花、鸽子花、红门兰花、兰盆花……她像寻找金矿一样几乎采遍了草原上所有花的种子。她说,草原上的花和草原上的人一样顽强,在哪里都活得壮实。姐姐还说,她走在草原上,就想起了和乌力吉一起捡拾马粪的日子,那时候真是苦呀,他们没有爹没有娘,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苦难,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幸亏等来了解放军,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也就是在那时候,牧奴乌力吉走进了解放军的队伍。姐姐在信里一再叮嘱乌力吉说,家里一切都好,分了牧场,分了牛羊,小外甥已经上学,说将来长大了要像舅舅一样当解放军。

    大家把乌力吉的埋葬在坡顶,然后把花种子一粒粒种在坟冢的周围。

    春天,那些属于草原的花种子顶开砂石吐出芽来,密密实实绿了一面坡。谷雨过后,就有花儿陆续绽开。有红的,紫的,粉的,也有一半紫一半粉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和蜻蜓飞来了,在这里酿出盎然蓬勃的生机。就像乌力吉说的,草原上的花都能活。也像姐姐说的,草原上的花都活得壮实。

    战士们总在想,连长若在该有多好。他一定会像回到了家乡一样心满意足。

    一年又一年,战友们每次去山坡时都专门带上一抔土,是对连长的祭奠,也是对百花坡的呵护。慢慢地,砂石的山坡便积累起厚厚的土层,花儿也更加茁壮。战友们休假归队时,都会自发地带上各自家乡的花种子,撒在坡上,与百花为伴,也与连长为伴。那些花的花期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季,有的是夏季,有的是秋季,也有的竟然是在冬季。坡上,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

    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坡取名为“百花坡”。烈士的坟冢,隐在一片花海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卷”“冲”“撞”“砸”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精当,充满了力量和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大雨过后的泥石流之烈及其造成的危害之大。 B . 文章写乌力吉在信里不厌其烦地列举草原上花儿的名字,突出其改造荒坡的决心,也为下文荒坡被取名为“百花坡”做了铺垫。 C . 乌力吉“曾四次遇险,竞次次化险为夷”,这句话庆幸的背后有担忧,暗示危险经常存在,为下文他被巨石砸中而牺牲埋下伏笔。 D . 文章描写谷雨后坡上花儿绽放的美景,姹紫嫣红,色彩缤纷,蜂蝶飞舞,生机蓬勃,意在烘托战士们为连长遗愿终于实现而感到兴奋。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看着各归其位的街道和荒坡,战友们的轻松与乌力吉的忧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对比表现了乌力吉虑事长远,因而不断探索治理荒坡的方法。 B . 就在听到乌力吉牺牲噩耗的那天下午,邮差送来了内蒙古的来信。这个别具匠心的巧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强化了悲剧的气氛,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C . 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善用修辞,如描述固定石头时使用了军事术语“战位”“命令”“擅自”等,这些比喻和拟人手法,鲜活而风趣,别具特色。 D . 文章开头点出百花坡顶有一座坟冢及其主人身份,接着叙述主人索要花种、不幸牺牲的情形和百花坡取名缘由,结尾再次提及坟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 (3) 文章具体引述乌力吉姐姐的信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章题目“百花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嘉平五年,汉卫将军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每欲兴军大举,大将军费祎常裁制不从。及祎死,维得行其志,乃将数万人出石营,围狄道。正元元年夏四月,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于汉。冬十月,汉姜维自狄道进拔临洮。将军徐质与战;杀其荡寇将军张嶷,汉兵乃还。二年秋七月 , 姜维复议出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八月,维将数万人至袍罕,趋狄道。征西将军陈泰,敕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经与维战于洮西,大败,以万余人还保狄道城,余皆奔散,死者万计。张翼谓维曰:“可以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足。”维大怒,遂进围狄道。辛未,泰进军陇西,诸将皆曰:“王经新败,蜀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不如据险自保,观衅待敝,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泰曰:“今维孤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是!”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王经叹曰:“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泰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治城垒,还屯上邽。泰每以一方有事,辄以虚声扰动天下,故希简上事,驿书不过六百里。大将军司马昭曰:“陈征西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 B . 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 C . 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 D . 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年,古代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B . 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来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 . 鼓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的战鼓和号角。擂鼓时进军,吹角时收兵。 D . 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文中是指征西将军陈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姜维熟悉西部风土人情,也颇为自负,认为可以占领陇西地区,常想发动进攻,但费祎不同意,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得以实行自己的意愿。 B . 洮西之战,王经大败,退守狄道城。张翼认为应见好就收,不宜继续进军,否则可能前功尽弃,画蛇添足,姜维听后很生气,进军包围狄道。 C . 陈泰到达陇西后,众将都说王经刚败,蜀军士气正盛,此时与蜀军正面交锋可能失败,不如据险自保,等待时机再出兵救援,但陈泰不以为然。 D . 陈泰因边境有事每每惊扰全国,故很少上书禀报战事,驿站递送文书不超过六百里,司马昭认为陈泰身负重任,不应当只关注小事而不专心用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姜维复议出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

      ②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居裂,覆丧一州矣。

    5. (5) 陈泰反驳诸将、主张进军的理由有哪几点?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黄河夜泊

    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注释】①明熹宗天启二年,诗人北上京师应试,本诗创作于此行途中。②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③燕台:指燕京,今北京。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描绘出一幅意境壮阔的黄河月夜图。“似战场”暗含诗人对国事的优虑。 B . 面对黄河,诗人触景生情,不禁发出感慨。“书难达”足见诗人离家乡之远。 C . “路正长”一语双关,明言离京城尚远,暗喻应试之路漫长,前途还很渺茫。 D . 尾联流露出几分欣慰:诗人年少为客,已惯于漂泊,并不在意是否身处他乡。
    2. (2) 颔联描写黄河景象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师说》中说,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人们很远,尚且从师而问;而今天的普通人“”。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2. (2) 李煜的《虞美人》中“”两句运用今昔对比,借助故国宫殿的变化来抒发物是人非、山河变色的感慨。
    3. (3) 相对于“荷花”而言,“芙蓉”这个名字更加优美典雅,因而备受古代诗人的喜爱,常常出现在诗词之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纸化办公,_______是指办公不用纸张。这是形成在无纸化环境下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基于信息化和现代化基础上而再造的工作流程。在硬件、软件与通信网络的合力作用下,人们通过“无纸化”“去纸化”就能实现信息传达,完成办公流程。这一方式,在各行各业包括政务系统内已经施行多年,而且带来的高效便捷、流程顺畅、节约环保等优点_______。因此,无纸化办公不仅是_______,而且是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重要方面。

    但是,根据相关媒体调查,在基层,无纸化办公形同“两张皮”,比如相关文件在办公系统上报后,仍要送纸质版;又如相关材料报送后,还要打印出来供领导签字、部门盖章……凡此种种,使得无纸化办公在某些环节、某些流程上,存在_______的尴尬。甚至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纸质版、电子版的使用如“两条腿走路”,线上线下“双办公”,导致基层工作量翻倍。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顾名思义    可想而知       势在必行       画蛇添足 B . 顾名思义    不言而喻       大势所趋       多此一举 C . 毫无疑义    不言而喻       势在必行       多此一举 D . 毫无疑义    可想而知       大势所趋       画蛇添足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是形成在无纸化环境下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基于信息化和现代化而再造的工作流程。 B . 这是在无纸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基于信息化和现代化而再造的工作流程。 C . 这是形成在无纸化环境下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在信息化和现代化基础上再造的工作流程。 D . 这是在无纸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基于信息化和现代化上而再造的工作流程。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立夏已过,气温快速升高,意味着真正的夏天到了。您在准备换季服装的同时,是否意识到更需要做好换季准备的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外界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循环、代谢和激素的分泌,更多的人容易出现发热、感冒和腹泻的情况。所以,有些生活上的细节一定不能轻视。

    ()人体免疫力会受环境、饮食和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动态的改变。成年人只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合理作息,就可以使免疫力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需要额外地补充某些提升免疫力的保健品或食品。而且,刻意地提升免疫力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当然,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适当提升免疫力还是有必要的,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和新鲜的蔬果。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换季需要额外提升免疫力吗?答案是因人而异。 B . 至于换季要不要额外提升免疫力,这个还真不好说。 C . 换季要不要额外提升免疫力呢?答案是否定的。 D . 关于换季是否需要额外提升免疫力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下·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是张桂梅女高誓词中的一段,对当代高中生尤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