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嫩江市多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

更新时间:2022-04-21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 1.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 .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 . 具有继承性 C . 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 . 具有封闭性
  • 2.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下列依次对应描述正确的是(   )
    A . 儒—道—墨—法 B . 法—墨—儒—道 C . 道—法—儒—墨 D . 道—儒—墨—法
  • 3.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秦朝的政治制度是(   )
    A . 皇帝制度 B . 三公九卿制         C . 郡县制度 D . 统一度量衡
  • 4.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   )
    A . 鉴真东渡 B . 茶马古道 C . 丝绸之路 D . 地理大发现
  • 5. (2021高一下·万宁开学考)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加大反腐力度 C . 削弱宰相权力 D . 缓解皇族矛盾
  • 6. 司马睿(晋元帝)永嘉南渡后,在王导兄弟帮助下稳定局势并登上帝位。此后,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 .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 . 士族成为政权支柱 C .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 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 . 实行什伍连坐制 B . 推行汉化,移风易俗 C . 制定官吏俸禄制 D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8. 唐太宗李世民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他曾多次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手下,既有尉迟敬德这样出身敌营的将领;也有魏征这样的东宫旧仇;既有像马周这样的落魄文人;也有贵如皇亲国戚的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 . 科举制度的完善 B . 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C . 官僚体制的形成 D . 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 9. 相比于前朝,宋朝社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贱民阶层数量减少、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百姓迁移住所和更换职业相对自由等。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源是(   )
    A . 思想观念的转变 B . 政府政策的开明 C . 人民斗争的结果 D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10. 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这反映了(   )
    A . 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 . 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 C . 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 D . 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 11. 我国现行的“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   )
    A . 秦朝的郡县制度 B . 丞相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度 D . 元朝的行省制度
  • 12. 下面依次为辽、夏、金模仿汉字字形创造的本民族文字的图片。由此推知,辽、夏、金三代都(   )

    A . 以汉语为母语 B . 受汉文化影响很大 C . 没有独立文字 D . 丧失了本民族特性
  • 13.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颜(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 . 扩大六部权力 B . 加强君主专制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改革丞相制度
  • 14.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 . 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 .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 . 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 . 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 15.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提出的民主思想是(   )
    A .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16.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英国上述动机的是(   )
    A . 赔款2100万银元 B . 中英协定关税 C .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 .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 17.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的统治在风雨飘摇中不断被削弱,直至统治命运被终结。以下事件中承担了终结者使命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8.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 . 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 . 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 . 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D . 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 19. 1912—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经历了快速发展。其“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 . 传统小农经济衰败、解体 B . 实业救国浪潮方兴未艾 C . 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D . 清朝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 20. (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所彰显的政治意义是(   )
    A . 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B . 否定了儒表法里治国思想 C .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D . 断绝了袁世凯称帝的梦想
  • 21. (2019高一上·河北月考)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因“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而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
    A . 维新变法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22. 下图所示会师塔是甘肃省会宁县的地标性建筑,2019年8月18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及总结活动曾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为了纪念(   )

    A .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及长征胜利结束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 D .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3. (2019高三上·邻水月考)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
    A . 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 B . 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 . 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D . 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 24.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 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B . 民众支援前线,淮海战役胜利 C . 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 25. 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进行了十多年。在贵州、陕西及鄂西、湘西等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在西部地区建成攀枝花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一大批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川黔、湘黔等铁路。由此可见,三线建设(   )
    A . 实现了海权意识的转变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 . 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力量 D . 推动了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
  • 26. 1953年,新中国政府提出了一项重大外交政策,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一政策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 . 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D .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27. 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 . 手工业合作化 B . 农业合作化 C . 教育现代化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28. 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   )
    A . 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
    A .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B . 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 .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 D . 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 30. (2021高一下·嘉兴期末) 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表明(   )
    A . 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 B . 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 C . 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D .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其价值
二、材料解析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摘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头20年,是中国资产阶级形成并成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主导力量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发展时期。从改良到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终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摘编自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精神、担当精神和政治智慧,勇于回答和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创新和理论探索上都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独到的创造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摘编自季正聚《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砥砺前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 32. (2021高一上·工农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 (2) 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 (3) 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