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第23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册语文3月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2-04-1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 .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 .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 .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 .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 .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D . 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C .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D .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 (4)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 (5) 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第七章 革命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得得,锵锵!

    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该,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

    得得,……”

    “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

    “老Q。”

    “悔不该……”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

    “老Q, ……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

    “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

    大家都怃然,没有话。赵太爷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

    “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

    革命了……你知道? ……”阿Q说得很含胡。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

    “什么? ……”阿Q诧异了。

    “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

    “谁? ……”阿Q更其诧异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

    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

    “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摇动”“慌张”“惊惧”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之后未庄人对于革命的恐惧。 B . “老Q”“Q哥”等称呼,和管祠的老头子“意外地和气”,让阿Q获得了“革命”中的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C . 假洋鬼子与赵秀才去尼姑庵革命,砸龙牌,打尼姑,偷走宣德炉,表现出二人对革命的投机。 D . 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收获满满的美梦睡过去了,醒来后为自己的过失懊恼不已。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阿Q对革命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他真实的欲望,也深刻揭露了他的自私与狭隘。 B . 本文围绕着革命展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完整,这一点与小说前文中《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两章大致相同。 C .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赵白眼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便活现出他的心机。 D . 本文通过夸张、讽刺、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未庄人的众生相,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显示了作品的艺术独创性。
    3. (3) 本文的标题是“革命”,从文中看,阿Q对“革命”有怎样的错误认识?
    4. (4) 结合本文及《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两章,分析阿Q这一形象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久之,召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肝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B .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C .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D .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只是唐代科举各科中的其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地位成为各科之首。 B . “赋”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通常被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C . “补”是候补,等待授职。古代官职的变化有许多术语,如“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 D . “永泰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 B . 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也受到了降职处分。 C . 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 D . 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处流浪。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②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5. (5) 比较《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 . 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 . 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 . 上片借最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2) 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蜀相》中,写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2. (2) 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出了长期以来秦蜀不通往来的现状,极言出行之难。
    3. (3)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      , 而唐诗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     )。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鉴赏热中,《唐诗鉴赏辞典》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年,应中国青年出版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36位作家、作品86首,其中大多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让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才济济      历经      阐发      手不释卷 B . 名家辈出      经历      阐发      爱不释手 C . 名家辈出      经历      阐明      手不释卷 D . 人才济济      历经      阐明      爱不释手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是在明代基本定型。 B . 明代尤盛学唐风气,就在明代基本定型了唐诗学的建构。 C . 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在明代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 D . 学唐风气明代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在明代。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 )
      A .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36位作家、作品86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 B .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位、作品86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 C .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位、作品86首,其中大多以“李杜”“元白”为主。 D .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位、作品86首,作品大多以“李杜”“元白”为主。
  • 7. 语言文字运用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____________。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在铁十字架上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____________,写新春祝福的叫春联,祝福生辰盛典的叫寿联,贺喜升迁、结婚的叫喜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春联,____________。有学者经过考据认为用红纸书写始于明代早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之日让朝中官员家家都贴红纸春联,以示万象更新。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贴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2022年2月1日是我校建校80周年校庆日,又喜迎春节。学校团委开展“迎校庆·迎新年”对联征集活动,请你作为班级代表拟写一副参赛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不写横批。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图片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