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学者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世官制
  • 2. 春秋战国时期,为巩固边陲,设立带有军事功能的郡县。秦统一后,为强化对六国故地和边远地区的直接控制,置郡三十六,县八九百,郡县制正式确立。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 瓦解血缘宗法制度 B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3. 汉代,中央政府在考察和试用被推举(察举)者时,对于一些重大政治、社会问题,会听取他们的对策,并根据回答的优劣来选任官员。据此可知,汉代(   )
    A . 官吏选任注重实际才能 B . 官吏选任程序非常严密 C . 学子出仕途径日趋多元 D . 官场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 4. 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   )
    A .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B . 完善了中枢机构 C . 导致了军机处的废除 D . 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 5. (2021高二上·永吉期中) 在论及古代雅典政治实践时,有学者指出,贵族是民主的压舱石,没有了贵族和精英的民主,一定会走向疯狂。这实际上揭示了雅典(   )
    A . 政治服务方向的实质 B . 公民参与意识的不足 C . 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 D . 民主政治发展的局限
  • 6. 道路、水渠是罗马国家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罗马法规定,允许为了获得建造引水渠的材料而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如果对经过其土地的水渠疏于疏通,该土地将被收归国库所有。这反映出罗马法(   )
    A . 立法形式灵活多样 B . 限制个人财产权利 C . 维护贵族集团利益 D . 注重保护公共利益
  • 7. 中国古语讲:“锄,助也,去秽助苗长也。”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
    A . 抗灾能力弱 B . 铁器已普及 C . 土地利用率高 D . 注重精耕细作
  • 8. 明清商人主动遵守组织和纲纪的约束规范,清代《商贾便览》中记载:“货之精粗美恶,实告经纪,以便售卖,若味而不言,希图侥幸出脱,恐自误也。”这反映了明清商人(   )
    A . 重义轻利的商业文化 B . 诚信不欺的商业道德 C . 贱买贵卖的经营策略 D . 重本轻末的商业思想
  • 9. (2020高一下·宣城期末)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其根本目的是(   )
    A .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B . 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C . 在农村首先实现共同富裕 D .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问题
  • 10. (2020高一下·宣城期末) 二战后,法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变化,有过几次国有化和私有化的经历。大部分法学和经济学家认为,除了控制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搞私有化是为了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加强其它国有企业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法国(   )
    A . 积极拥抱“知识经济” B . 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私有化和国有化矛盾尖锐 D . 呈现“混合经济”的特征
  • 11. 《孟子·梁惠王上》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表明孟子主张 (   )
    A . 小国寡民 B . 重民保民 C . 君权神授 D . 依法治国
  • 12.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渊明希望自己从那个时代超越出来,升到三代以前的羲皇之世。这体现了陶渊明 (   )
    A . 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B . 对人生的理想化追求 C . 治国理政的经世抱负 D .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 13. 中国古代的书院多是由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其在朱代兴盛起来。二程都曾在下图所示的嵩阳书院里讲学。由此可知,宋代书院的兴盛 (   )

    A . 有利于理学的发展和传播 B .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C . 得益于独尊儒术的政策 D . 使得专制皇权受到挑战
  • 14. 李贽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 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由此可见,李贽(   )
    A . 抨击了宋明理学的虚伪性 B . 增强了经世致用的普适性 C . 改变了孔孟之道的合法性 D . 挑战了传统儒学的权威性
  • 15.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而美德来源于知识。这表明,苏格拉底 (   )
    A . 主张知德合一 B . 强调人的地位 C . 倡导个性自由 D . 否定神的存在
  • 16. 文艺复兴运动就其精神气质而言,与基督教所宣传的罪孽观念和禁欲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   )
    A . 否定宗教信仰 B . 追求现世幸福 C . 倡导科学民主 D . 提倡理性生活
  • 17. 中世纪晚期,一位驻罗马的日耳曼使节在呈给王侯的一封信里写道:“贪婪在罗马教廷里主宰一切,并且天天都有新花样……向日耳曼人诈取金钱……因而引起许多咆哮与愤怒。” 材料可以用来解释 (   )
    A . 宗教改革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 . 文艺复兴对日耳曼地区的影响 C . 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的缘由 D . 德意志的分裂助长了教会贪婪
  • 18. (2020高二上·白银期末) 18世纪,法国兴起了很多学术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兰西学院,当时文人都以能成为其院士为荣,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先后进入该学院。由此可知,法兰西学院的成立 (    )
    A .   得益于共和体制的建立 B . 表明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 . 助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D . 开创了近代西欧教育新模式
  • 19. 清代小说《聊斋志异》)有不少篇幅涉及商人形象,如乐云鹤因科举不得志而“弃儒从商”,在经商致富后,虽未再入闱,但生子“十六岁,及进士第”,圆了自己一段儒业未了情。这一故事反映出当时 (   )
    A . 士人经商现象较为普遍 B . 商业活动恪守儒学义理 C . 小说的题材具有综合性 D . 传统价值观念影响较深
  • 20. 魏源认为“激变(指鸦片战争)绝不由缴烟,而由于停贸易”。由此推知,魏源 (   )
    A . 主张学习西方器物 B . 重视海关贸易税收 C . 反对闭关锁国政策 D . 认可鸦片战争作用
  • 21. 郑观应等人提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郑观应等人的主张 (   )
    A . 开始触及西方政治制度 B . 反映出其学习西方的深化 C . 未超越洋务派思想范畴 D . 使西学东渐内容发生变化
  • 22. 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毫不避讳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
    A . 民众普遍觉醒 B . 皇权空前强化 C . 民族危机深重 D . 革命势在必行
  • 23. 从1896年到1925年,孙中山在《纽约时报》中的称谓由“亡命的中国佬”到“反清政党的领袖”,从“大总统的不二人选”到“在野的反叛者”,再从“失意之人”到“苏俄的机会主义者”。这些称谓变化 (   )
    A . 完全歪曲了近代中国革命 B . 与美国主流民意不相符 C . 折射出近代中国思想演变 D . 无助于拓展研究孙中山
  • 24.  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努力下,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第一次指明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并提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据此可知,“左联的成立 (   )
    A .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B . 旨在抨击北洋政府的专制独裁 C . 顺应了国学复兴的趋势 D . 有利于文学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 25.  1920年,第7卷第6号《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的扉页上刊登了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手书的“劳工神圣”4个大字。同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第一次举行了隆重的“五一节”纪念活动。蔡元培做出这些举动是因为 (   )
    A . 国民革命取得胜利 B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6. 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所谓民权宪法,皆为浮光掠影之虚谈,而不足为馈民之粮,起沉疴之药饵,全国民应尽绝从事政治之心,而专心致志以营生业不可。”该主张表明 (   )
    A . 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 B . 实业救国顺应时代要求 C . 君主立宪不符合国情 D . 天朝上国思想浓厚
  • 27. 《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虽举起“科学”“人权”的大旗,却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说明陈独秀 (   )
    A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集体转型 B . 由注重思想启蒙到政治改造的转变 C .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 D . 对我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认知的改变
  • 28.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民生主义,反对少数人操纵土地所有权,操纵国计民生;强调改善农民、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这说明孙中山(   )
    A . 对工农认识的转变 B .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C . 支持社会主义革命 D . 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 29. 193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坚决反对把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与发挥农民革命主力军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重申如果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势力,是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的论述旨在 (   )
    A . 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 B . 论述农民是中国革命核心问题 C . 实现全党革命道路的转变 D . 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30.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陈炽、郑观应等人主张设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这股思潮(  )
    A . 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 B . 成为维新思想的先声 C . 植根于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D . 旨在抵制暴力革命思想
  • 31.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研究史料》记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版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出版的新期刊和报纸多达600多种,除著名的《新青年》之外,《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少年中国》、《新教育》等都是名噪一时的报刊。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中国开始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 B .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C .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想的发展 D . 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 32. (2020高三上·岳阳月考)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认识上的“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
    A . 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 . 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 . 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 . 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 33. (2020·淮北模拟) 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这表明(   )
    A .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 B . 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 . 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 D . 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 34. 英国一位科学家在1965年访问中国时报道说:过去,农民们把庄稼得病看作是天祸,对得病的庄稼不采取任何措施。现在,在我所访问的公社里,每个生产队都对社员进行了训练,让他们认识最普通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现病虫害时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表明(  ) 
    A . 中英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 . “左”倾错误影响基本消除 C . 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 D .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 35. 发表于1922年的英国长诗《荒原》,思维上的跳跃很大,意象之间、场面之间的衔接常常很突兀,诗人的情绪深藏在那些奇特的意象和象征后面,这些意象和象征与诗人的感情相对应。该作品(   )
    A . 直面社会现实的黑暗 B . 歌颂了人的本能感情 C . 反思理性王国的弊端 D . 体现了反传统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 36.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南京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于1927年宣布不采用暴力手段废止不平等条约,宣称打倒帝国主义非排外主义等外交方针。此后,逐步与各国就废除旧约、改订新约进行了谈判交涉,主要涉及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撤废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等权益。

    1927年7月,美国率先与中国达成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宣布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随后德、比、意、英、法、日等迅速仿效。各国虽然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仍操纵在外国人手中,新税率的确定仍然受到种种限制。由于英、美等国不愿放弃领事裁判权,相应的双边交涉迟迟没有结果(1943年才得以实现)。在租界和租借地问题上,英国1929年放弃了镇江租界,1930年放弃了威海卫、厦门租界,但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重要城市英租界和九龙租借地问题上拒绝让步。比利时在天津的租界也在1931年收回。法国、日本等国拒绝与国民政府谈判。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掀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掀起改订新约运动的效果和局限性。

       

  • 3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时期中国的财税制度改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