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

更新时间:2020-09-07 浏览次数:2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中国古语讲:“锄﹐助也,去秽助苗长也。"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 . 抗灾能力弱 B . 铁器已普及 C . 土地利用率高 D . 注重精耕细作
  • 2. 粉彩瓷是在古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的瓷器新品种。至清雍正时期﹐其无论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粉彩工艺也日趋走向工致秀丽﹐柔和淡雅,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装饰风格。以下符合这一风格特征的是(   )
    A . B . C . D .
  • 3. 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是并存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大帝国,但两大帝国在公元二至三世纪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致使经济凋敝﹐人口锐减。这一事件(   )
    A . 反映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 . 表明两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C . 说明亚欧大陆统一的市场形成 D . 是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的根源
  • 4. 明清商人主动遵守组织和纲纪的约束规范,清代《商贾便览》中记载:“货之精粗美恶,实告经纪,以便售卖﹐若昧而不言﹐希图侥幸出脱﹐恐自误也。”这反映了明清商人(   )
    A . 重义轻利的商业文化 B . 诚信不欺的商业道德 C . 贱买贵卖的经营策略 D . 重本轻末的商业思想
  • 5. 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生产力——建立在西方先进的科技基础上的近代企业。客观上讲,这些企业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以下属于这一生产力的代表性企业是(   )
    A . 继昌隆缫丝厂 B . 汉阳铁厂 C . 陈联泰机器厂 D . 大生纱厂
  • 6. 1898年,清政府首次议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年成立商部,设注册局,并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奖励发明、鼓励投资和规范运作的工商业律令。这些律令(   )
    A . 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表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已在中国出现 C . 反映实业教国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D . 说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7. 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婚礼多趋向简约,旧礼中的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婚姻礼俗开始改革,新式婚姻礼仪如穿婚纱、戴婚戒等受到人们的称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发展落后 B . 旧婚俗迷信落后 C . 西方文明传入 D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8. 据统计,1913年至19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消费品的输人呈明显下降态势,下表反映了这一变化。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因战乱而消费水平降低 B . 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 C . 使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 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9. 1929年10月24日,在工会领导人的暗示和怂恿之下,本来就对电车不满的人力车夫“有恃无恐,争先恐后,持棍随众狂奔而去,将矛头直接对准在大街上行驶的电车……遭到重创的北京电车第二天便全部停开,直到11月10日才暂时恢复一、二、三路电车。这一现象表明(   )
    A . 近代交通发展的艰难曲折 B . 工会关注民众的切身利益 C . 电车在中国推广遭到抵制 D . 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很低
  • 10.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大纲案规定了“基本工业和重大工程应建设在后方,壮年男女在培养劳动技能之余,掌握自卫能力,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凡各种大规模工业及基本工业由政府经营或监督之”。这些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是(   )
    A . 华北事变 B . 红军长征 C . 法币改革 D .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
  • 11. 1958年新闻报刊宣传报道了——些未经证实的跃进“捷报”,如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某农场第一生产队亩产小麦8585斤的奇迹,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亩产水稻130434斤的奇迹,河南禹县日产生铁4396吨的奇迹。这些“捷报”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 “左"倾思想的不断扩展 C .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展开
  • 12.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其根本目的是(   )
    A .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B . 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C . 在农村首先实现共同富裕 D .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问题
  • 13.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得到长三角等周边省市的大力支持,客观上也为长三角等周边地区提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新的平台,为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体现了国家战略的价值所在。这一战略价值使我国(   )
    A . 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B . 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C . 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D .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 14. 意大利学者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形象地说明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作用:“在朦胧而混沌的欧洲中世纪背影的衬托下,马可·波罗的惊人著作像是一个革命挑像是一把开锁器,促成了世界的开放。”材料揭示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 )
    A . 经济根源 B . 社会根源 C . 直接动因 D . 精神动力
  • 15. 实际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功后,英国新兴工业中的众多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具有知识储备的员工,经营经常处于困境。然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对企业普遍遇到的这一难题置若罔闻.同样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与其说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政府必领面对的题。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资本积累 B . 市场竞争激烈 C . 自由主义占据主导 D . 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 16. 1897~1903年,美国共发生了2864起企业兼并案。其中仅1898~1903年高峰期就有1653家企业被兼并,涉及资产总额63亿美元。仅1899年,就有1200多家工矿企业被兼并,交易额达23亿美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变 B . 工业化生产导致贫富悬殊 C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17. 世界博览会因其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以下为历史是部分世博会举办情况列表,对表格内容补充正确的是(   )

    A . ①蒸汽引擎  ②电话  ③火车机车 B . ①火车机车  ②汽车  ③智能手机 C . ①蒸汽轮船  ②移动支付  ③电灯 D . ①"飞机模型  ②电报  ③网上教育
  • 18. 1921年8月~1929年10月,美国股票指数平均上升了334%,股票被认为是一夜暴富的捷径,快速致富的“成功人士”成为励志的榜样和广告宣传的主角,经济学家费雪则宣称“股市到了永不下跌、永远上涨的时代”。材料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是因为(   )
    A . 贫富差距过大 B . 股票投机猖獗 C . 金融理论创新 D . 生产严重过剩
  • 19. 1933年6月颁布的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法规可以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产量、物价等问题作出规定,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但必须遵循工业复兴法中涉及劳工政策的规定。这说明罗斯福政府(   )
    A . 依靠国家干预缓解生产过剩 B . 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 C . 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D . 实行以工代赈缓和社会矛盾
  • 20. 二战后,法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变化,有过几次国有化和私有化的经历。大部分法学和经济学家认为,除了控制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搞私有化是为了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加强其它国有企业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法国(   )
    A . 积极拥抱“知识经济” B . 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私有化和国有化矛盾尖锐 D . 呈现“混合经济”的特征
  • 21.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落后的农业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勃列日涅夫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改革(   )
    A . 重点在事关民生的农业领域 B . 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 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面貌 D . 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 22.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出现了高增长率、高生产率和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新特征。与此同时,美国又是集信息技术革命兴起最早、知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与新经一枝独秀于一体的国家。美国这一轮经济强劲增长出现的主要动力是(   )
    A .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 .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 .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D . 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 23.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3月18日,美股再度暴跌:标普500指数再次触发熔断机制,这是美股自今年3月以来第四次触发熔断,也是史上第五次触发熔断。截至3月18日收盘时,美股三大指数均出现明显下跌,引起汇市、债市、期市等金融市场一片哀嚎,有人认为其破坏性甚至超过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如果美国要向某一国际组织寻求援助,这一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 24. 二战后.西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以法、德为核心的西欧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这揭示了欧共体成立的(   )
    A . 经济根源 B . 政治背景 C . 文化动因 D . 国际环境
  • 25. 2020年6月2日.沉寂了半年的韩日贸易争端又闹动静了:韩国决定就日本对韩限制贸易问题重启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程序。日本经济产业省回应称,将根据WTO规则予以对应。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 . 照顾韩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B . 迫使日本摒弃关税贸易壁垒 C . 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贸易纠纷 D . 立足于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小土地分散式经营,实质是将有限的土地置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中。从家庭或家族内部寻找生存的途径,遂以“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即在一夫一妻组合成的家庭内部,依靠自己的劳动及对土地的勤耕提供自身必需的最低消费。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都城东京商业繁荣一时的具体表现。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人陈启沅于1872年回国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他在掌握法国先进的缫丝技术后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根据在法国缫丝厂所学,加上自己的专研,改进了西人缫丝机,联合陈淡浦,通过陈联通机器制造厂,批量生产符合自己要求的新式缫丝机,新式缫丝机的运用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西人评价其产品“能够维持出口规格,产品因幼滑稳结洁白的缘故”,不但“交番货不独未尝有过退货,且不时获取西人送来许多奖品”.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业管理系的陈其均回国后致力于把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管理实践,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推行科学管理制度,对工人的操作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确定标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定额,对完成定额的工人发给较高的工资,即实行所谓计件工资制。这些科学管理创新大幅度增加了产量,降低了劳动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成功的,因为这些新式制度介乎于中国传统和西方思潮之间,既保留了一些中国要素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因子,灵活而有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使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适应性更强,更容易获得成功。

    ——摘编自孙方一《创新在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运用》

    材料二 

    ——摘编自王钦、张崔《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40年: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的共同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试从创新的角度简要分析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成功发展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制度环境改革的视角概括指出推动现代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5年4月罗斯福总统建立了重新安置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该计划使12000万户无土地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其中也包括黑人农民。

    ——摘编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且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资金、市场),而两次工业革命又是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强大推动力(物质、交通、通讯条件等)。可以说,四者环环相扣,共同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许伟、薛权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民族国家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民族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在其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并希望通过更积极的参与来增强国家实力,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参与度的增加,国家主权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侵蚀”,国家认同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危机,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存续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摘编自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试就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