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

更新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原子对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3(g) +Cl(g) =ClO(g)+O2(g)ΔH1 , ClO(g)+ O2(g)=Cl(g)+O2(g) ΔH2。大气臭氧层被消耗的反应是O3(g)+O(g)=2O2(g) 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O3(g)+O(g)=2O2(g)的ΔH =E2– E3 B . 反应O3(g) +O(g)=2O2(g)的ΔH=E1- E3 C . O3(g)+ O(g)=2O2(g)是吸热反应 D . ΔH =△H1+ ΔH2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25℃、101 kPa时,1 mol S(s)和2 mol S(s)分别充分燃烧,S(s)的燃烧热相等 B . 含1molH2SO4的稀溶液与含1molBa(OH)2的稀溶液完全中和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 . 1 mol H2(g)燃烧生成1 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H2(g)的燃烧热 D . 中和热指的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
  • 3. 已知:25℃,101 kPa时,反应①Mn(s)+ O2(g)=MnO2(s) ΔH1 =-520 kJ·mol-1;反应②Mn(s)+ SO2(g)+ O2(g)=MnSO4(s) ΔH2 =-768 kJ·mol-1 , 则反应MnO2 (s)+SO2(g)=MnSO4(s)的 ΔH为( )
    A . -248 kJ·mol-1 B . +248 kJ·mol-1 C . -1288 kJ·mol-1 D . +1288 kJ·mol-1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 mol 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S[H2O(g)] B . 合成氨反应,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 C . CaCO3(s) CaO(s)+CO2(g) ΔH>0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 . 常温下,反应C(s) +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5. 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 B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C .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 . 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氦气使容器体积变大
  • 6.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往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铁粉,溶液红色变浅 B . 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 . 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 7. 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 B(g) xC(g)+2D(g)。 2 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4 mol C和0.8 mol D。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x=2 B . 2 min时,A的浓度为1.2 mol·L-1 C . B的平衡转化率为40% D . 2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 L-1·min-1
  • 8. 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和HS-H++S2-。对H2S溶液进行如下操作,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 . 滴加NaOH溶液,平衡向左移动,溶液的pH增大 C . 通入Cl2 , 发生反应Cl2+ H2S=S↓+2HCl,H2S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液的pH减小 D . 加入硫酸铜,发生反应H2S+CuSO4=H2SO4+CuS↓,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 9. 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25℃时,pH=3的盐酸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B . 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 . 能使石蕊指示剂呈紫色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 . 能使甲基橙指示剂变黄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10. 常温下,将pH=13的NaOH溶液与pH=2的HCl溶液按1:9的体积比混合,设混合溶液的总体积为二者相加,则所得混合溶液的pH值是( )
    A . 11 B . 12 C . 2 D . 3
  • 11. 下列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向水中加入可溶性酸,能抑制水的电离 B . 向水中加入可溶性碱,能抑制水的电离 C . 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 D . 向水中加入金属钠,能抑制水的电离
  •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18 mol·L-1和0.1 mol·L-1H2SO4溶液的pH

    比较不同浓度硫酸的酸性强弱

    C

    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铜粉

    抑制Fe2+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

    D

    向盛有2 mL 0.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01 mol·L-1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2滴0.01 mol·L-1 Na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AgCl)>Ksp(AgI)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18高二上·中山月考) 已知 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的A和0.8mol的B,反应初始4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s时c(B)为0.76 mol/L B . 830℃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 C . 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0.4
  • 14. 常温下用0.01mol/LNaOH溶液滴定10 mL 0.01 mol· L-1二元弱酸H2R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曲线L1表示pH与 的变化关系 B . 常温下H2R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a2的数量级为10-8 C . 水的电离程度:M点<N点 D . 0.01 mol· L-1H2R溶液的pH=3. 0
二、填空题
  • 15. 常温下,CO2和NF3均为温室气体,NF3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如表所示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mol-1)

    946

    154.8

    283.0

    1. (1) ①过程N2(g)→2N(g)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②反应N2(g)+3F2(g)=2NF3(g) ΔH=

    2. (2) 已知:①C(s)+O2(g)=CO2(g)  ΔH= -393.5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1

      现有2 mol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g)和H2O(l),共放出679.3 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3) 通氧气自热法生产CaC2包含下列反应:

      CaO(s)+3C(s)=CaC2(s)+CO(g) ΔH= +464.1 kJ·mol-1

      C(s)+O2(g)=CO(g) ΔH= -110.5 kJ·mol-1

      若不考虑热量耗散,物料转化率均为100%,最终炉中出来的气体只有CO。则为了维持热平衡,每生产1 mol CaC2 , 投料的量为1 mol CaO、mol C 及mol O2

  • 16. CO2是温室气体,可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CO3或NaHCO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忽略第二步水解) ,其水解常数的表达式为Kh=
    2. (2) 已知25℃时,Na2CO3的Kh=2.0 ×10-4 , 则当溶液中c(HCO) : c(CO)=2:1时,溶液的pH=
    3. (3)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OH- )-c(H+ )=[用含c(HCO)、c(H2CO3)的关系式表示]。
    4. (4)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明矾溶液,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光照下,草酸()能将其中的今转化为。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能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 (1) 在25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4

      10

      30

      5

      60

      10

      60

      20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 (2) 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3. (3) 该课题组对铁明矾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假设三:;……

    4. (4)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等。溶液中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代替实验①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

      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的浓度,则假设一成立;若溶液中的浓度,则假设一不成立

三、综合题
  • 18. 实验室利用甲醛(HCHO)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的反应原理为:4NH+6HCHO=3H+ + 6H2O+ (CH2)6N4H+[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1 mol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NH4)2SO4样品1. 500 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0.1010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 (2)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4. (4) 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色变成色。
    5. (5)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保留2位小数)。

  • 19.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下列物质在20° C时的Ksp如下:

      化学式

      a. AgCl

      b. AgBr

      c. Ag2S

      d. Ag2CrO4

      Ksp

      2.0 ×10-10

      5.4 × 10-13

      2.0 ×10-48

      2.0 ×10-12

      ①20℃时,上述四种银盐饱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标号)

      ②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KBr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2. (2)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多种平衡,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已知:

      化学式

      温度(℃)

      平衡常数

      HClO

      25

      K=3.0 × 10 -8

      H2CO3

      25

      Ka1=4.5 ×10-7   Ka2=4.7 ×10-11

      H2O

      25

      Kw=10-14

      ①向NaClO溶液中通同意少量CO2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等pH的NaClO、NaHCO3、Na2CO3三种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③向0.1 mol·L-1的HCl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3c(HClO)=c(ClO- ), 此时混合溶液的pH=

  • 20. 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填标号)。

      a.反应速率

      b.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c.容器内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d.容器内

      ②某次实验中测得容器内NO及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b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关系是(填“” “”或“”)。

    2. (2) 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mol

      0.040

      0.020

      0.010

      0.005

      0.005

      0.005

      ①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②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3. (3) 对于反应 , 用平衡时各组分压强关系表达的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其中是与反应及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消耗速率跟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一定温度下,与平衡常数的关系是。在图标出的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