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

更新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下·房山期末)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 NaCl   B . NH3·H2O   C . H2SO4   D . NaOH
  • 2. 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A . B . C . D .
  • 3. 冰受热转化为1g水蒸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过程是熵增的过程 B . 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 1g冰与1g水蒸气所具有的内能不同 D . H2与O2反应生成1mol H2O(l)与生成1mol H2O(g)放出的热量相同
  • 4. 酸碱中和滴定中常用如图所给仪器,其中为酸式滴定管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燃烧,放出热量 B . 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C . 电解饱和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 D . 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颜色变浅
  • 6. 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不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的是(   )
    A . 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 B . 用热饱和Na2CO3溶液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植物油 C . 用FeCl3晶体配制溶液时,先将其溶于较浓盐酸中 D . 用Al2(SO4)3溶液净化含少量泥土的浑浊水
  • 7. 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计时器未画出)

    制作简单燃料电池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在铁制镀件上镀铜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用硫化钠溶液除去废水中的Cu2+:Cu2++S2−=CuS↓ B . 用KI溶液将AgCl转化为AgI:I(aq)+AgCl(s)⇌AgI(s)+Cl(aq) C . 加热氯化铜溶液,溶液变为黄绿色:Cu2++2H2O⇌Cu(OH)2+2H+ D .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覆铜板上的铜:2Fe3++Cu=Cu2++2Fe2+
  • 9.  H2O2是重要的消毒剂、氧化剂,研究其分解反应有重要意义。KI能催化H2O2的分解。

    ①不加KI:2H2O2=2H2O+O2

    ②加入KI:H2O2+I=H2O+IO;H2O2+IO=H2O+O2↑+I

    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历程 B .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2H2O2=2H2O+O2↑的反应热 C . H2O2+I=H2O+IO是吸热反应 D . KI降低了反应2H2O2=2H2O+O2↑的活化能
  • 10. 如图所示,将钉的一部分镀上不同金属,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含有饱和食盐水及琼脂的溶液,再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和K3[Fe(CN)6]溶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中铁钉附近呈现蓝色 B . b中铁钉附近出现红色 C . a中铜上发生O2+2H2O+4e-=4OH- D . b中锌上发生还原反应
  • 11. 室温下,对于醋酸溶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加入固体后,溶液的增大 B . 导电能力比盐酸的导电能力弱 C . 加入少量溶液后,产生气泡,说明小于 D .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2. 。相同温度下,按初始物质不同进行两组实验,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0

    20

    40

    60

    80

    实验

    0.10

    0.07

    0.045

    0.04

    0.04

    实验

    0.10

    0.20

    ……

    A . , 实验a中 B . , 实验a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转化率为60% C . 实验b中,反应向生成的方向移动,直至达到平衡 D . 实验a、b达到化学平衡后,提高温度,反应体系颜色均加深
  • 13. 浓度均为、体积均为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的碱性弱于 B . 的电离程度:点小于 C . 点和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 14. 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 . 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C . ①、③中均存在水解平衡: D .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能转化为
二、综合题
  • 15.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
    1. (1) 基态氢原子中,核外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
    2. (2) 自然界中的复元素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是人工固氮的主要来源。

      ①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显正电性。N、H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3. (3) 铁触媒是普遍使用的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通常还含有等氧化物中的几种。

      ①上述氧化物所涉及的元素中,处于元素周期表中p区的元素是

      ②比较第一电高能的大小:

      ③表中的数据从上到下是纳、镁、铝逐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

      元素

      电离能(kJmol-1)

      496

      738

      578

      4562

      1451

      1817

      6912

      7733

      2745

      9543

      10540

      11575

      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高能越来越大?;结合数据说明为什么的常见化合价为价:请解释之:

    4. (4) 目前合成氨通常采用的压强为温度为 , 十分耗能。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等催化剂,温度、压强分别降到了350℃、 , 这是近年来合成纸反应研究中的重要突破。

      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比较的半径大小关系:(填“>”或“<”)。

  • 16. 利用太阳能分解H2O获得氢气,再通过CO2加氢制甲醇(CH3OH)等燃料,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和CO2的资源化利用。

    1. (1) 过程Ⅳ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2. (2)  CO2非常稳定,活化它需从外界输入电子。CO2中易于获得电子的原子是
    3. (3) 过程I、Ⅱ是典型的人工光合作用过程:4H2O+2CO22CH3OH+3O2 , 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 (4) 过程Ⅱ中CO2催化加氢制取甲醇,反应如下:

      主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1=−49.0kJ∙mol-1

      副反应:CO2(g)+H2(g)⇌CO(g)+H2O(g) ∆H2=+41.2kJ∙mol-1

      ①CO、H2生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提高CH3OH在平衡体系中的含量,可采取如下措施:(写出两条即可)。

    5. (5) 过程Ⅲ中制得的H2中混有CO,去除CO的反应如下:

      CO(g)+H2O(g)⇌CO2(g)+H2(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0.1mol CO、0.1mol H2O混合加热到830℃,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反应的平衡常数K=

    6. (6) 多步热化学循环分解水是制氢的重要方法,如“铁一氯循环”法,反应如下:

      i. 4H2O(g)+3FeCl2(s)=Fe3O4(s)+6HCl(g)+H2(g) ∆H1

      ii. Fe3O4(s)+8HCl(g)=FeCl2(s)+2FeCl3(s)+4H2O(g) ∆H2

      iii. 2FeCl3(s)=2FeCl2(s)+Cl2(g) ∆H3

      iV. ∆H4

      反应i~iV循环可分解水,可利用∆H1~∆H4计算2H2O(g)=2H2(g)+O2(g)的∆H。在横线处写出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

  • 17. 印刷电路板废液主要含以及少量的等物质,以废液为原料制备 , 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流程如图所示。
    1. (1) 粗溶液的制备

      ①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②加人铁屑后,印刷电路板废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

    2. (2) 溶液的精制

      i.经检验,粗溶液含有

      ii.向粗溶液滴加3%的溶液,当溶液中完全氧化后,加粉末调节溶液的

      ⅲ.将溶液加热至沸,趁热减压过滤,得到精制溶液。

      ①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加入溶液的作用

      ②已知25℃时,。调节溶液 , 此时已沉淀完全。

      时判断尚未开始沉淀,根据是(已知25℃时饱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3) 制备晶体

      向精制的溶液中加一定量硫酸,加热蒸发,再冷却至品体析出,过滤得到晶体。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酸的作用

  • 18. 电镀工业往往产生含的含铬废水,排放前须将二者还原为 , 之后再加碱沉淀出 , 经处理后废水中铬的含量显著降低。
    1. (1) 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化学平衡。体系中时,比较的大小:
    3. (3) 化学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

      i.向废水中加入(二元弱酸;溶于水即得)。

      的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

      ②将转变为 , 利用了的酸性和性。

      ⅱ.投加生石灰,将沉淀为

    4. (4) 电解还原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以铁板做阴、阳极,电解含铬废水,示意图如图。

      ①阳极电极反应。产生的还原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阴极区的(填“增大”或“减小”),使形成沉淀。

      ③随着电解的进行,阳极铁板会发生钝化,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使电解池不能正常工作。将阴极铁板与阳极铁板交换使用,一段时间后,钝化膜消失。结合有关反应,解释钝化膜消失的原因

  • 19.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某学习小组用石墨电极持续电解CuCl2溶液。

    (实验探究)

    实验

    时刻

    现象

    t1

    a极析出红色固体;b极产生气体

    t2

    a极产生白色沉淀;a极附近溶液变为黄绿色;b极产生气体

    ……

    t3

    a极产生气体;b极产生气体

    1. (1) t1~t3 , b极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试纸变蓝,气体是
    2. (2) t1时刻,a极析出铜的电极反应式为
    3. (3) 从a极刮取白色沉淀(含少量红色固体),经检验含CuCl、Cu。

      ①白色沉淀A为AgCl,试剂1是

      ②向试管i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黄色沉淀很快转变为红色。解释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证实从a极刮取的白色沉淀中含有CuCl的理由是

    4. (4) 针对CuCl沉淀是如何产生的,小组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由电极反应产生:Cu2++Cl+e=CuCl↓

      假设2:除电极反应外,也可由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Cl,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5. (5) t1时a极未产生气体,而t3时a极产生气体。原因是
    6. (6) 镀铜工业中,电镀液以CuSO4、H2SO4为主,同时含Cl-和添加剂。过多的Cl-会使镀层出现白色胶状薄膜。电镀前向电镀液中加入适量Ag2SO4(微溶)固体能有效解决该问题,解释Ag2SO4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