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與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B .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粗略地浏览标题、摘要或图片的习惯,对新闻细节却关注甚少。 C .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D . “标题党”新闻,一个方面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一个方面或许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 .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C .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D .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

        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的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慌忙躲避的这些内容,是故事走向高潮的前奏,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 方伯雄虽是次要人物,但在情节结构上起了不可或缺的勾连作用。小说通过对他的语言、肖像和神态描写,使其人物形象较为丰满。 C . 小说中“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这句话,既体现了父亲悔恨玩网游的心理,也写出了父亲喜悦激动的心情,复杂情感交织其间。 D . 小说中的父亲通过与儿子共玩游戏这种方式,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起到了使心灵更受震撼的教育效果。
    2. (2)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铺垫”举二例作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方伯伯是“网吧老板”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48分)
  • 3. 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
    1. (1)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乃瞻衡宇             汤之问棘也是已 B . 北冥有鱼             门衰祚薄 C . 云销雨霁             常在床蓐 D . 小知不及大知         夙遭闵凶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倚南窗以寄傲         烟光凝而暮山 B . 三江而带五湖       徐孺陈蕃之榻 C . 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虽然,犹有未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涉以成趣
    3. (3)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时运不齐 B . 虽然 , 犹有未树也         于是怅然慷慨 C . 俨骖騑于上路             野马也,尘埃也 D . 尝从人事                 臣之辛苦
    4. (4) 下列各项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见用于小吏

      A . 童子何知 B . 翱翔蓬蒿之间 C . 而刘夙婴疾病 D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4.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

    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同治十三年,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B .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C .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D .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京城举行,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 B .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 C . 同治,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多个。 D . 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B . 曾国藩针砭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C . 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 D . 曾国藩思想先进。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4. (4) 请将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③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5. 古代诗歌阅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与李白相隔千里但不知道其确切消息,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 B . 《汉书•苏武传》中出现雁足传信的说法,此后“鸿雁”常常借指书信。 C . 江湖险阻,秋水寒凉,诗人借此传达了对于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 D . 第三联以“憎”“喜”对比,传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
    2. (2) 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请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2. (2)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是对晚上湖边渔人在船上唱歌情景的想象,表现人们生活的安乐祥和。
    3. (3)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4. (4) 《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 7. 下列书写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缩(tān)    粑(zī)    砧板 阈值       一蹴而就  B . 谐(huī)    头(sǔn)   流弊   窠臼     臭名昭著 C . 沌(hún)    轻(yuān)  辍学          剥啄     遥思远怅 D . 邻(pí)     酒(zhuàn) 尺牍   锱铢     不落言荃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_______。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      , 许多篇章为人们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_____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比比皆是 代代相传 熟视无睹 字正腔圆 B . 比比皆是 薪火相传 熟视无睹 琅琅上口 C . 无处不在 代代相传 耳熟能详 琅琅上口 D . 无处不在 薪火相传 耳熟能详 字正腔圆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的影响。 B . 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的影响。 C . 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D . 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的眼睛就是一台光学仪器,能看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星云,却看不清其中的细节。天文望远镜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而,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并不取决于它能看到多远,而在于。这样看来,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聚光能力取决于望远镜的接收面积,越大越好;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观测时必须空气稀薄、干燥、无任何污染。这也是世界顶级天文台选址都在高海拔地区的原因。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世界哀思,长沙市花店一时告磬,人们说,他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在那些被树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人民日报》评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作为一名高中生,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追寻偶像”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