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 对于自己办事喜欢拖拉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 , 觉得这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 . 艺术节我们班该表演什么节目,听了大家的各种建议,班长莫衷一是 , 不知如何是好。 C . 每当回忆起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忍不住双眼落泪,不住地说:“那真是蹉跎岁月啊!” D . 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闻着香气扑鼻的食物,一文不名的他只能选择匆匆逃离。
  • 2. (2019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 西望夏口,望武昌 B . 顺流而 C . 鱼虾而友麋鹿 D . 是造物者之无尽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谈到“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                                 
    ①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
    ②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
    ③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
    ④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⑤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

    A . ①③⑤②④ B . ⑤④①③②  C . ①③⑤④② D . ⑤④②①③
  • 4. (2018高一上·宁波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莫高窟,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绝如缕地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横跨千年的游行。 B . 一个情商较高的人,不仅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而做出恰当的反映 C . 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质疑的组成部分。 D . 每年的诺奖季,村上春树都会被预测为热门得主,曾几何时 , 连声称“喜欢的日本作家只有村上春树”的石黑一雄都已获奖,而村上仍与诺奖擦肩而过。
  • 5.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shà)            望(mǐ)        袅(nà)         脉含情(mò) B . 鸽(xún)           压(zhóu)      平(zè)        混沌沌(hùn) C . (jìng)            防(dī)         婆(suō)       义愤填(yīng) D . 伤(chuāng)       死(kè)        乳(bǔ)        歌载舞(zài)
  • 6. (2020高一上·蚌埠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不以为意 , 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国家寻找心的矿产资源。 B . 藏族歌舞“混搭”传统杂技的舞台剧《雪豹王子》在青海玉树上演了三十场,真是场场座无虚席、间不容发 C . 这篇文章观点偏激,见识浅薄,实属不刊之论 , 真没想到居然会出现在核心期刊上。 D . 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县最大的康乐家园社区活动室里,一些书法爱好者正在舞文弄墨 , 进行着书法比赛。
  •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狄金森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是这两位诗人都有若神助——他们的诗歌绝对不是狠下苦功拼命努力就能写得出来的,在这一点上狄金森尤甚一筹

    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李白

    ③生活空间的狭窄与她诗中所呈现的宏大气象和丰沛心灵,反差实在太强烈,叫人难以置信

    ④倒不是两者的诗存在什么相似之处

    ⑤这位终身未嫁的女诗人,一辈子生活在美国小镇,30岁后几乎足不出户。她拒绝会见任何人,性情孤僻至极

    A . ⑤②④①③ B . ②④①⑤③ C . ⑤②①④③ D . ②④①③⑤
  •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国家教育部为加强高校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计划实施,特制定了响当当、硬梆梆的五项措施,遏止学术腐败现象。 B . 对于南京大学“辛酸父亲”来信事件,有关人士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 , 全部否定。 C . 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有可能。 D .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阿拉法特多次成功地躲过暗杀袭击,起死回生的经历令他披上神秘色彩,并被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 9. (2021高一下·西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 . 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 . 你看画家笔下的这幅《大婶》,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动流畅。 D . 从现在起,安徽高校大学生若认为学校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向该省教育厅依照程序提出申诉。
  • 10. 下列划线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B . 蚓无爪牙之利 C .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 圣人之所以为圣
  • 11. (2015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推托责任。 B . “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C . 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D . 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 , 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
  • 1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书,__________;如果是赖书,__________,但经不住时间的煎熬。
    ①书却是作者的心事   ②香味会有一些   ③花都是作者的灵魂
    ④香味便挥之不去     ⑤当然是字       ⑥花开在心事之上

    A . ⑤③①⑥④② B . ①②④⑥③⑤ C . ①⑥③②④⑤ D . ⑤⑥①④②③
  • 13.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带有单边主义倾向的外交政策,不断对国际关系进行破坏。而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②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 , 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③八百里沂蒙山水,永远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山脉龙飞凤舞 , 景色壮美。沂蒙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④庙会位于城北的位置并且离着中心区挺远的,两人本应该坐车前去,不过他俩本就无事,所以安步当车 , 边走边聊。

    ⑤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⑥早春天气,说变就变,暖空气还没待够就被一股新进来的冷空气推出去了,一曝十寒的天气让人始终难以摆脱严冬的纠缠。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⑥ C . ③④⑥ D . ②③⑤
  • 14.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 迷惘     翱游    容销金镜     汗流浃背 B . 磕绊     游弋     一如既往     入不付出 C . 斑斓     甄别    怨天忧人     不计其数 D . 船棹     蛰居     直截了当     战战兢兢
  •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荒诞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        B . 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的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 C . 近几个月来,普金在诸多场合多次被问及是否会参加2018年总统选举,他表示自己还未做出决定。        D . 如果你在中国境内看到“金拱门”三个字时,一定不要感到陌生,因为它的前身就是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近30年的麦当劳的缘故。
二、填空题
  • 16. 参照示例,用一句话点评中外文学名著。

    示例1:《红楼梦》——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示例2:《家》——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①《窦娥冤》——

    ②《哈姆雷特》——

  • 17. 人们在交际中说话应该文明高雅,这就得使用谦辞和敬辞。

    示例:请人原谅,可以说“请谅解”,文雅一点就可以说“请您海涵”。

    1. (1) 当你离开朋友家,朋友送你很远,你要客气地说“请不要送了”,也可以文雅点说:“请”。
    2. (2) 你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了编辑部,一般要客气地说“请修改指正”,还可以谦敬地说:“敬请”。
    3. (3) 与人交谈时,自己要先走,可以说“你们慢慢聊,我先走了”,也可以文雅地说:“我了”。
  • 18. (2015高一上·包头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

        情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①。当前,学校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人才,我们除了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之外,②,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③,切实增强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担当的年青一代,支撑起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 19. 填写合适的语句,完成下面一段话。

    青春是什么?有的人说青春是绚烂多彩的花季,是,是青翠嫩绿的春,是;有的人说青春是欢笑时的泪水,是流泪时的微笑,是轻松的压抑,是沉重的放纵;还有的人说青春是一坛醇香的酒,是一束鲜艳的花……每个人对青春都有自己的诠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正是为了尊重这种各自迥异的答案与诠释,人们才匆匆走上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破译青春的密码。

  • 20. (2016高一上·会宁月考)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① , 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②。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③ , 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

三、语言表达
  • 2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的看法,160字左右。

    材料一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000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材料二  3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占世界总供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还不足1分钱。

四、文言文阅读
  • 22. (2017高一上·葫芦岛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之子也。十岁而 , 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 , 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 .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 .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 .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 .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 . 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 .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 . 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 . 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 . 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②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五、诗歌鉴赏
  • 23.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 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六、现代文阅读
  • 24. (2017高一上·应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自幼满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炊烟的特征,而且还描写了它会带给人们独特的信息,为下文有关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B . 文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回忆和北极村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C . 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一个冷漠,孤僻又热爱劳动,对我关心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 D . 本文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即可以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又可以让整篇文章笼罩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之中。
    2. (2) 如何理解文章划线语句,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 (3) 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目的。
七、写作题
  • 25.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诗人惠特曼写道:“拂开大草原上的草,吸着它那特殊的香味,我向它索要精神上相应的讯息。”很多时候,人看到的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还看到了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 7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