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1-13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 1. (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 .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 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 .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 .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2.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82年前林则徐领导的与这一共识相关的活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虎门销烟 D . 义和团运动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洋务运动
  • 4. (2019·潍坊)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护国战争 C . 新文化运动 D . 北伐战争
  • 5. (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永安建制 C . 定都天京 D . 天京事变
  • 6.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其目的是(   )
    A . 救亡图存 B . 百日维新 C . 创立民国 D . 废止科举
  • 7.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康有为 B . 李鸿章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 8.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   )
    A . “民族”“民权”“民生” B . “民主”和“科学” C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 “自强”和“求富”
  • 9.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革命
  • 10.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1. 阅读材料: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战争中,中国人遭到哪国的“炮口逼迫”?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把它付诸一炬”是什么事情?“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针对什么而言的?
    3. (3) 材料三是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中哪一条内容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 (4) 材料四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 (5) 根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12. 工业化和民主化是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他们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躪;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钦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这场战争给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
    3. (3) 材料三中因“对民主制度的钦慕”,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付诸怎样的实践?这一实践探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依据上面的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因素有哪些?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7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一大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中国近代史》

    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此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良”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初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列举一例即可)概括这些著作的思想主张。
    4. (4)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你认为辛亥革命是个“飞跃”的理由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