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2-13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其次,“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最后,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制度化的儒家已然解体,如今有必要对家国天下意识进行重建。 B . 现代“家国天下”意识连接着个体、社会和民族,包含着个体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C . 借助家庭中建立于血缘基础上的人伦情感求得的回报,远高于任何经济活动中的收益。 D . 原始儒家认为世界是交感的,在矛盾转化中要“与时偕行”,与宋儒的观点有根本不同。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重点论述了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关系,应做到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地进行切换。 B . 第三段通过讨论家与国的辩证关系,强调家国一致、爱家爱国、心怀天下的重要性。 C . 本文总体上看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中间三个段落采用的则是层进式结构。 D . 尾段总结并深化中心论点:重新认识传统“家国天下”意识,理解其现代价值和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庸》“修齐治平”比儒家“家国天下”更进一步,已内化为国人的爱国和担当精神。 B . 中国农耕文明“安土重迁”思想助推了家族的形成和发展,也强化了人们的家族观念。 C . 马克思主义在儒家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D . 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强调互助互利、在合作中竞争,这也是传统仁爱思想的体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有礼节性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我一个人去就行!

    但老樊只在发小周健家住了一夜就打算回去了,他感觉发小老两口貌似热情如旧,但实质上也变了。老樊是从一个小细节——一盘菜里琢磨出来的。

    老樊最爱吃“香辣酸菜鱼”,菜是老白菜腌菜或雪里蕻腌菜均可,鱼非乌鱼片不可,这叫黄金搭档,绝配,细嫩爽滑,口感最好!以前每次去老周家,周健都给老樊做这道他的最爱。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老樊顿觉胃口全无,食之无味,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喝了二两酒,饭都没吃,就说饱了。

    第二天,老樊起得很早,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老樊打算吃过早饭就走,这里他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老周两口子还没起床,大门关着。老樊本想开了门出去,到村里随便转转,乡下早晨的空气真好!但他怕遇见熟悉的乡亲,遂断了这念头。只坐在客厅沙发上发呆。

    突然,窜出一条小宠物狗,通身雪白像个滚动的小雪球,冲到老樊跟前汪汪直叫。老樊感到奇怪!这是周健家养的宠物狗,听老周说,是什么“博美”,英国名犬,老周两口子叫它“小不点”。按说这狗跟自己也不是不熟啊,原来每次来它都摇头摆尾,打拱作揖,要么翻筋斗,今天怎么也翻脸不认人,对自己又扑又吼的?

    “让你,这个畜生,也狗眼看人低!” 老樊正想着,那狗竟扑咬起老樊的裤脚来。老樊终于忍无可忍了,一脚踹去,“小不点”退缩回去,呜呜哀鸣。

    “樊局长,‘小不点’这是叫您给它开门,它好出去方便呢!这狗,贼爱干净。”老周爱人打开大门,一团雪球闪电般滚了出去。

    “啊?”老樊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接着,老樊像想起了什么,叹口气道:“嫂子,我已经不当局长了,退休喽!”

    老周边穿外衣边走下楼来,朗声说:“退不退休,跟我没关系!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争取让老朋友吃上正宗的‘香辣酸菜鱼’!”

    老樊的脸一下子红了。

    红了脸的老樊心情却好起来,哈哈笑着说:“人好,水也甜哩!我这就打电话,叫你弟妹也下来,我们多住几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3月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老樊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它们既是对老樊退休前生活境遇的有力补充,也是解读老樊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 B . 老樊“实在憋得慌”,“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原因在于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C . 老樊“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以及后来“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都形象展示了老樊内心感受到“人走茶凉”“人情冷暖”给他造成的心灵和身体的伤害。 D . 老樊从拒绝老伴陪自己下乡到结尾主动提出让老伴到乡下小住几天,既表明他被周健夫妇的热情、真诚所打动,又表明他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
    2. (2) 本文在情节设置上“尺水兴波”。作者运用哪些手法达到了这种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中周健这一形象着墨不多,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父显和,夏州刺史。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选自《隋书·卷五十》,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B .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C .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D .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B .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 . “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 . “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 B . 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卫王宇文直处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 C . 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D . 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②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 (1)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开头两句十个字,仅通过鸟鸣、花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却把春意写得很浓。 B . 诗的第三、四句写人们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C . 诗的第五、六句写燕子飞回来了,屋中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历,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D . 诗的第七、八句写诗人面对美景很想畅饮,可是想到那些离家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禁为之惋惜惆怅。
    2. (2)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 (2) 李白《蜀道难》中“”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 (3)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愁苦,但未获得胜利仍然不能还乡。
    4. (4)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5. (5) 《滕王阁序》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两句是“”。这两句被视为千古绝唱。
    6. (6)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生命为国出力,死后也后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思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非遗文化的呈现,可以有更当代、更多元的表达面向。

    创新的土壤,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从诞生之初,它们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    “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非物质与物质文化不同,前者“活”在人们的农食住行里,如    。 它们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着创新的发生。可以说,“活态”是非遗最佳的生存方式。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先锋性较强、    性质的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都实现跨界融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    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就形成鸟类互动科普游戏……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非遗热”正在蔓延、升级,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当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念好的“文化生意经”。

    不过,创新亦要守正,不可华而不实,失去真味。这就需要传统与现代邂逅,传承与创新并重。希望乘着创意的翅膀,非遗可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人心,且活在当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经过    春华秋实    催促    实验     惟妙惟肖   B . 通过    春风化雨    催促    实验     栩栩如生   C . 经过    春风化雨    督促    试验     栩栩如生     D . 通过    春华秋实    督促    试验     惟妙惟肖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种非遗,衍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B . 一种非遗,衍生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C . 一种非遗,衍生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D . 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非遗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 B . 近年来,我们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非遗,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逐步发展。 C . 近年来,非遗正从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逐步向抢救、普及和展示等更深层次发展。 D . 近年来,我们正从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向抢救、普及和展示非遗等更深层次逐步发展。
  • 7.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和惨栗”中“孟冬”指冬季的第三个月。 B .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各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 C . 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者血统关系的人。 D . “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的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 8.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刘夙疾病              婴:缠绕 B . 《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C . 且益坚                  穷:贫穷 D . 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脸识别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但由于信息泄露风险大、安全漏洞难消除等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①。百姓有所呼,②。从今年“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宣判,到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都彰显了遏制人脸识别技术滥用趋势的司法努力。然而,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风口上,强化用户人脸信息保护,③?此次司法解释,很好地实现了两者平衡。一方面,在依法保护自然人人脸信息的同时,明确规定了使用人脸识别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实现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充分考量人脸识别技术的积极作用,明确不溯及既往的基本规则,以规范促应用,实现惩戒侵权和鼓励数字科技发展之间的平衡。

  • 10. 下面是某救援队运用铺桥机器人、挖掘机器人、夹爪机器人进行限时救援的场景,场景以一次自然灾害救援沙盘模拟演练的形式开展。

    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解说救援过程。要求以“机器人救援队”为陈述对象,选择合适路线,准确地使用动词,表达连贯;不超过80字。

四、写作(6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多年前, 甲午海战。邓世昌指挥 “致远号” 战舰奋勇作战, 鼓励全舰官兵道: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后“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00年前, 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4名代表在一艘红船上召开了中共 “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1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继5年前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完成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后, 又将迎来一个航天发射高峰年。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刚返回地球后不久,神舟十三号10月16号的发射也取得了圆满成功,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不同的船有不同的命运,也有不同的故事。阅读这些“船”的故事,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请你在班级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发表演讲,写一篇演讲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