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

更新时间:2022-02-10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木阅读

     “诗骚”传统,又称“风骚传统”,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

    “和”“孝”“敬”“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我们作出回应和解释。“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承担和哲学品格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药,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的“新文学”的重要基础。

        首先,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不仅内涵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与贤人政治观念。先秦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不是神道,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辨证理论观点的结晶。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主要原因。

        其次,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解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智慧,倡导勤学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历代对《诗》的阐释发挥构成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忠信诚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系统,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

        再次,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的表述,又以“诗骚传统”的延续而代代相传。《诗》《骚》在被儒家经典化的过程中,其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被逐步地发掘出来。随着历代文人的讽诵,儒家的思想也代代相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展示了人在现实中进与退的矛盾冲突和精神层面的取舍与延宕。历代文人在对屈骚的解读中反观自我,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找到自己。

        由此可见,“诗骚传统”实际上就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历代能得此传统之真义的文人,才是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立足当下文学时代性、民族性缺乏的现状,借助于对诗骚传统形成历史的梳理及再阐释和再承续,我们便可以找回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找回那使人的信念清澈明晰的真理。(摘编自《论“诗骚传统”》)

    1.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典化是“诗骚”传统形成的重要环节,二者虽然并称,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 B . “诗骚”传统是《诗经》“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 C . 《诗》《骚》内涵丰富,都涵盖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处事原则、人生观念、优秀品质、价值系统等方面。 D . 诗骚传统中蕴含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的理性精神,体现了先秦时期强调实际和辩证的理性思维特点。
    2. (2) 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针对新时期当代文学缺少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问题,提出了发扬“诗骚传统”以解决该问题的观点。 B . 文章通过“诗”“骚”不同内涵的对比,突出了“诗”中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从社会责任、重塑国民灵魂、价值引领三个方面阐述了发扬“诗骚传统”对于当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D . 文章通过“诗骚传统”的丰富蕴涵对历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阐述,论证了当代文学发扬这一传统的必要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当代文学中,有些作品不关注现实人生,不传递社会理想,因而没有承担起文学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B . 当代文人如果缺少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和刚毅自省等品质,就无法成为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 C . 当代文学如果要成为承续中华文脉的载体,就需要在精神内涵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都传承发扬“诗骚传统”。 D .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学应致力于“诗骚传统”当代意义的阐释与民族性的重构。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的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的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 .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C .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D .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2. (2)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 .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 .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3. (3) 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 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顶,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疼痛,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 . 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内心清楚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C . 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师兄弟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D . 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2. (2) 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 “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 郡境,義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鸡/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徒,我国古代重要官职名,三公之一。也是姓氏的一种。 B . 会稽,县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 C . 《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共八十一章,道家经典作品。 D . 钟繇,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工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
    3.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岀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会稽山水皆佳,羲之到此就有了终老于此的想法。 C .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 .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 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②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 5. 古代诗歌阅读

    田 家 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使用了互文手法,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无论是男是女,他们的声音、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 B . “野蚕”两句运用正面描写,写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能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了大丰收。 C . 第三到六句以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夏粮、夏茧收成好。抓住收麦、缫丝两件农事,突出丰收景象。 D . 第七到十句写官家巧立名目盘剥农民,感情急转直下,形成一个大的波澜,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
    2. (2) 请结合诗句,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6.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离骚》中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
    2. (2) 《诗经》中的“”表达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 (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描写了乡村常见的声音,表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 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女也不 , 士贰其行               爽:过错 B . 彼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 . 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 . 多谢后世人                       多谢:多多致谢。
  • 8.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 .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D . 契阔谈,心念旧恩
  • 9.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 .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 .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D . 《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11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   ),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 , 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 B . 中国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不在于形似 C .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 D . 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在于传神,而不只在于形似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手指出现倒刺时,长辈总会说是平时蔬菜吃得少,缺维生素了。那事实果真如此吗?缺乏维生素确实会引起皮肤问题。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人只要正常进食,就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性疾病。

    如果发现手指上有倒刺,切不可撕扯,这可能会导致皮肤撕裂和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先浸泡,等指甲周皮肤变柔软后,再用指甲钳从根部将其剪除。因为干燥的倒刺在剪除时可能会形成皮肤微小的撕裂,导致出现更多的倒刺。另外,在剪除倒刺时有可能会发生感染,因此在剪之前,指甲钳或小剪刀需先用酒精消毒,倒刺在剪掉前与剪掉后也需涂上碘酒。而当剪掉后,如果倒刺周围发红或出现了化脓,则很可能是出现了感染,最好到医院就诊。

    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出现倒刺的主要原因,并用四个关键词概括正确处理“倒刺”的做法。

    原因:

    做法:①  ②  ③  ④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

    ——葛洪 (东晋著名医药学家)

    “这辈子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王有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张桂梅(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在普通与平凡被蔑视的世界,亦有美之所在。”

    ——柳宗悦 (日本美学家)

    “七一”前夕,班级计划围绕这段话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