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焦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19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教育实践中,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树立“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观念。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回望历史,“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国震撼”的交响,无不凝聚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莫不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实践证明,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树立正确劳动观,学生才能真切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建成的,人民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从而更好地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形态和方式会发生变化,劳动内容会不断丰富,但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重要手段,这一价值永恒不变。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树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的观念。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励。让劳动创造成为时代强音,离不开价值的引领。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在劳动教育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学生切身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倍加珍惜和爱护劳动者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就学校而言,加强劳动观教育需要在全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观教育,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校园里深入人心。

    (摘编自周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是由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的。 B . 学校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就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践育人中取得成效。 C .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美好梦想,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铸就生命里的辉煌。 D . 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崇高和伟大,以尊重劳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明确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论点。 B . 第三段以当代科技进步的具体事例,阐明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观点。 C . 文章指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原因,并从三方面阐明教育学生树立怎样的劳动观。 D . 文中不仅指出了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而且对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给出了建议。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重要手段。 B .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形态和方式有变化,劳动内容不断丰富,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也要科学劳动、创造性劳动。 C . 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分工和劳动者,虽然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集体创造高于个人创造,但都值得尊重和鼓励。 D . 学校的劳动教育不能僵化、单一,要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即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弘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三: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工匠文化的核心是工匠精神。 B .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是对劳动的奉献,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C .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蕴含着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 D . 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践行工匠精神,也要成为一名工匠。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航天飞船……这些都是凝结着现代工匠心血和智慧的辉煌成就,展现出对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B . 只要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就能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品牌,国家就能成为制造强国,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 C . 工匠精神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要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D .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3. (3) 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1946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和一位小通讯员负责筹集包扎所缺少的棉被。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我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叫通讯员来拿。他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我只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地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小说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并没有对恢弘的战争场面进行描写,主要是描写人物之间细腻的感情、人物所具有的珍贵品质。 B .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句话表现了通讯员的悔恨,两处省略号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不善言辞的窘态。 C . 对步枪筒里插的野菊花的描写,有渲染烘托情境气氛的作用,也反映了通讯员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表现出了他的青春活力。 D . 小说从“我”的女性视角叙述故事,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女性感觉敏锐,叙述细腻,更具抒情意味,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2. (2) 百合花被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这篇小说中新媳妇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 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B .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C .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D .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府,西汉正式成立的音乐机构,后来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B . 刑部,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和官员考核。 C . 致仕,即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一般七十岁正常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 D . 六义,指《诗经》中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时,拜见顾况,起初被顾况取笑,但当顾况读过白居易诗卷后,惊叹白居易的才华。 B .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的讽谏时事的诗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后非常喜欢,就召见了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一职。 C . 白居易为人耿直,触怒了奸党,于是意志消沉,难以排解内心苦痛,迷信佛教,还纵情喝酒作诗。 D .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不推崇艰涩难懂,后人评价他的诗作就像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辛弃疾

    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

    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也。

    【注释】①流马:一种四轮运输工具。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写出了词人害怕乘车的心理,路途千里之遥,须用到流马车。 B . 第三句写虽身居官场,却是“乞得”,也写出了自己为公务所扰的心情。 C . 最后两句写在山中,躺在床榻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清风,感觉到回归了自我。 D . 本词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2) 词的五、六句中“鸣”和“跳”用得非常精炼传神,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借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 (2) 唐人常借“猿声”来表情达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和杜甫《登高》中的“”。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运用比喻,写出长江的浪花汹涌澎湃的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是黄河文明孕育的太极文化结出的硕果。在我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唯有太极不仅____________,而且以难以形容的魅力向世界传播。在每一个清晨,在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看到人们稳健地打着太极,形容自然,性情恬淡。

    简单地说,太极拳就是按照中国人道法自然,在北宋时期流行的太极图的模式上建立了一种修身方法。它以天地人三合一的方式,将人置于自然界中,吸纳天地之真气,促进人的气血循环、____________,以此强身健体。与此同时,中国人的阴阳之道、五行思想也蕴含在太极拳这样一种“科学”的运动中,一招一式,体现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合、____________的哲学观念,这是中国文化在人身上和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是道,又是器,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细细品味,____________。可以说,太极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说明在近几十年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它已经被世界广泛接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世界也在逐渐认识并认可中国传统文化。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多数都面临着现代性的冲击,面临着被抢救和创造性转化的问题 B . 面临现代性的冲击时,需要被抢救和创造性转化的是大多数 C . 需要被抢救和创造性转化的是大多数,因为它们面临着现代性的冲击 D . 大多数需要被抢救和创造性转化,因为它们面临着现代性的冲击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欣欣向荣 吐故纳新 周而复始 妙不可言 B . 欣欣向荣 新陈代谢 生生不息 妙不可言 C . 热火朝天 新陈代谢 周而复始 妙趣横生 D . 热火朝天 吐故纳新 生生不息 妙趣横生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太极拳就是按照中国人道法自然,在北宋时期流行的太极图的模式上创立了一种修身方法。 B . 太极拳就是按照中国人道法自然,在北宋时期流行的太极图的模式上建立的一种修身方法。 C . 太极拳就是中国人按照道法自然的方式,在北宋时期流行的太极图的模式上创立的一种修身方法。 D . 太极拳就是中国人按照道法自然的方式,在北宋时期流行的太极图的模式上建立了一种修身方法。
  • 8. 在下面这首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首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

    走了很长

    却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航船

    没有罗盘的风帆

    只能四处流浪

    假如你是鱼

    不要留恋天空

    假如你是鸟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不仅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2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3年获得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所有人能够吃饱饭,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解决了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在超级杂交稻研究和推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参考以上材料内容,围绕“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研究”这一主题,对袁隆平院士的儿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定阳进行访谈,请写出这次访谈问题的提纲。要求写出三个问题,紧扣主题,简洁流畅,每个问题不超过25个字。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简要地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这就是文学短评。请从下面诗词的有关描写中任选一项,写一则文学短评。

    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对秋景的描写;

    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

    ③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的描写。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