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简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16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开辟发展新境界”,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到“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已凝结为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 5年多,1932 个改革方案付诸实施,生动彰显出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更美好的未来,还有无限精彩等待改革开放的书写。这主要表明( )
    A . 新时代,改革开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中心工作 B . 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唯一选择 C . 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D . 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伟大历程
  • 2. 在我们走进“快时代”、纷纷乘坐高铁、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时,对住在大山里彝族村民来说,5633/4 次绿皮慢火车不是一趟普通列车,而是山里人的赶集车、脱贫路上的助力车。慢火车票价低廉,降低了买卖的成本,增加了人们和外面世界接触的机会。全国目前还保留着81 对类似的慢火车,主要运行于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偏远地区。关于“快时代”的慢火车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映我国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B . 满载着民生情怀,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 体现出政策的善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 D . 充满制度的暖意,促进全体公民的共同富裕
  •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内容涵盖了科技、人才、文艺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理论、制度、实践上如何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

    ①依靠国外核心技术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③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④以创新发展为中心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4. 近年来,我国先后制修订十多部法律法规,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保护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法院体系从无到有,越来越完善;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上述关于知识产权的举措( )

    ①有利于打击侵权盗版的行为   ②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③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巍巍珠峰,亘古耸立。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 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高科技运用于珠峰高度测量表明(   )
    A . 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 . 国家把珠峰高度测量作为中心工作 C .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D . 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 6.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高达 53014亿,同比去年增长了5.65%,如此大幅度的经费投入增长,足可以看出教育必将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点。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

    ①表明学校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②说明发展教育是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③表明国家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④有利于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1年9月23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庆丰收。农产品展、农耕文化展、趣味农耕健身大赛展等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在场市民们目不暇接。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   )

    ①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

    ②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④有利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8.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根据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该法于2020年1月1日实施后,将取代原有的“外资三法”,成为新时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可以为外商创造更加便利和友好的投资环境,该法的制定(   )

    ①表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能够有力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③使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有了根本活动准则

    ④扩大了外商投资者权力,投资范围不再受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9.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下列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C . 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D . 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10. “十四五”规划的草稿编制过程中,广开言路,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平台建言献策。广大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这一方式属于(   )
    A . 专家咨询制度 B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 . 社会听证制度 D .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 11. 下列材料能够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是(   )

    ①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②武汉市相关部门就城市轨道线网修编方案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

    ③通过社区居民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

    ④某省人大召开常委会为城市规划建言献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2. (2021·南昌模拟) 2021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部长通道”采访活动(    )

    ①保障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的渠道

    ③有利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④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3. “房子需要装修吗”“您家宝宝的早教班选好了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如果你经常接到类似这样的骚扰电话,那多半是因为个人信息“裸奔”造成的。随着《民法典》正式施行,我们的个人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材料表明(   )

    ①良法制定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③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民法典的实施应以政府意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4.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则》在制定过程中科学研判、广集民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听取了社会大众和专家的建议。下列说法能直接体现上述材料的是(   )
    A .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B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 .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D .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 )

    ①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决策科学化

    ③全体社会成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④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公正司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下列名言与厉行法治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序号

    名言哲语

    要求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科学立法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严格执行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公正司法

    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全民守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问责制度等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②体现出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能够使广大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会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到促进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8. 近年,我国市场主体迈人“亿户时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创业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层出不穷,经济创新活力空前蓬勃。这主要得益于( )
    A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作用 B . 我国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 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D . 搞好民营企业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 19. 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儿女,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祖国的命运是我们情之所系

    ②祖国在危难时才需要我们

    ③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精神

    ④让祖国繁荣兴旺,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情感和志向

    A . ①③④ A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20. 从春节《唐宫夜宴》火爆全网,到后续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以及近日的《中秋奇妙游》,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在持续创新中频频“妙”出圈。中原文化的创新力表现在(   )

    ①结合时代发展,弘扬河南文化   ②巧借媒体之力,激发文物时代活力

    ③创新文创理念,讲好考古故事   ④奏响动听华章,全面展现河南形象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1. 9月9日晚,“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河南卫视播出,用白发书写青春、用亲切点亮心灵的“80后白发校长”——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被组委会授予“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特别奖。张鹏程每周两次凌晨三点就起来,去买菜给孩子们做饭。他不仅垫付十几万建设幼儿园,还拿自己的工资补贴学校餐费,给孩子们加一些肉和水果。张鹏程说:“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坚守在最需要地方。对张鹏程的这种付出,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积极承担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 B . 他是有理想信念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C . 把教育摆在工作核心发展位置的表现 D . 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22. 古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今有“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兰亭”在古今交织中越发弥漫出中华文化的美。下列选项中与上述题意表述相符的选项( )
    A . 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B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C . 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D .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减小国际文化差异,使世界文化更加和谐统一
  • 23.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开展这样的活动( )

    ①是我国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   ②是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

    ③能为广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   ④有利于每个青年都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24. (2016九上·邗江期末) “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此言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    )

    A . 终身学习 B . 明辨是非 C . 勇于创新 D . 落实行动
二、简要回答(每小题8分,共32分)
  • 25.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在脱贫摘帽后,应怎样乘势面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 26.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来看,我国许多产业面临"缺芯”“少核”“弱基” 的困境,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风险。面对“卡脖子”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领域的掌控力。

    材料二:精密高端轴承制造水平不高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限制,我国的技术专家不畏困难,坚持攻关,完成了数百项技术创新,终于实现了质的突破。目前,使用中国精密高端轴承的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名片”。

    1. (1) 材料一中我国存在的“卡脖子”问题说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中精密高端技术的突破,对我们解决“卡脖子”问题有何启示?
  • 27. (2021九上·昌黎期中)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从2020年7月下旬到9月下旬,他先后主持召开多个重要会议,与多领域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座谈,当面听取意见建议。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1. (1) 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哪些特点。
    2. (2) 请说说为国家大政方针建言献策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 28.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 (1) 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
    2. (2) 青少年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分析说明(阅读材料,按要求分析回答问题。共20分)
  • 29. 崇尚法治与法同行。

    材料一: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监护人监护不力、校园欺凌等涉及未成年人侵害问题。为避免未成年人遭受虐待、暴力等侵害,创设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查询及禁止制度。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及全社会落实法治要求,积极采取行动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支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材料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开展“光盘行动”。尽管如此,我国食品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材料三: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该法明确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等主体浪费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1. (1) 我国积极响应社会关切,及时修订并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答出两点即可)
    2. (2) 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 (3) 道德与法律的实施手段有何不同?
    4. (4) 有人认为,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