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07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对年轻演员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在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包括演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者要书写时代、塑造人心,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

    特别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影视艺术发展日益繁荣,演员群体的构成多元化,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今天的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一些偶像明星的代表作。有悖于艺术生产规律的不良现象不断透支观众的信任,接连有艺人因为违法失德付出人生的代价,这一切让人痛惜。也是严重警告:虚假的光环有多大,偿付的代价就有多大,演艺工作者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

    好演员需要好作品来验证。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老演员奚美娟与上戏学生分享影响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提到:“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演技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进。

    崇德尚艺,意味着理性看待得与失,过得了“名利关”。演员是一份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撑不起一部戏。对于现代影视工业,完成一部作品,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演员作用不可替代,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30多岁时,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这就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名与利的清醒认知。

    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质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是每个演员都要研习一生的必修课。

    风吹不倒根深的大树。演员内心的定力来自对艺术对观众的敬畏,来自对时代对自我的认知。一个演员,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作品中。在观众的口碑里。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德艺双馨,要永远把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对年轻演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他们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B . 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文艺创作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才可能完成书写时代、塑造人心的使命。 C . 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他们在引起观众注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观众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D . 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悖艺术生产规律的现象和艺人违法失德事件频频出现,是本文提倡崇德尚艺的重要原因。 B . 文章引用蓝天野、奚美娟等老艺术家的话语,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C . 文章第五段论述演员应该怎样崇德尚艺,是前文“是什么”“为什么”的进一步深化,论证更加全面。 D . 文章将“崇德”与“尚艺”并称,但对“崇德”着墨更多,意在引导读者关注思考当前演艺界存在的问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个好的演员,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艺术品质,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B . 演员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要有内心的定力,认清自己的位置,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 C . 崇德尚艺,演员要过得了“名利关”,要明白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演员的作用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 D . 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这一点,崇德尚艺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会议指出,这次机构增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关怀,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要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怀、更具法治思维、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21年6月15日)

    材料二:

    暑假将至,校外培训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据媒体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15家有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站在教育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格局下,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仅有利于清除校外培训功利化等乱象,也有利于净化教育环境,推进依法治教。

    近些年,校外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广告过度宣传、私设校外等级考试干预公办学校招生等,加剧了社会焦虑。显然,教育培训是造成我国养育成本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恰恰是落实“三孩”政策、提升国民生育意愿的积极举措。刹住校外培训的不良风气,短期内可以降低教育和养育成本,成为刺激生育意愿的强心剂。

    (摘编自赵阳《治理校外培训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中国教育报》2021年7月9曰)

    材料三:

    5月,中央深改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传递出此轮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产业化”。可以预见,校外培训业将面临新的局面。《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也需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公益性”“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

    (摘编自李丹《“双减”释放教育去产业化信号》,《经济日报》2021年8月1日)

    材料四:

    近日,中办、囯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统筹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另一方面,要求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人民日报》2021年8月3曰)

    1. (1) 下列对材料五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教培机构出现迅猛的发展态势,2019年民教培机构学校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 B . 经历了几年相对平稳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我国民办教育培机构学校数量、教职工人数和在校生呈逐年增长态势。 C . 2016年以来,有关民办教培机构多个统计数据显示,其培训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生的数量增速都有一定的起伏。 D . 2019年和2018年相比,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教职工、专任教师和在校生数同比都有增加,且增速相对有所加快。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设立,推动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 B . 教育部成立新行政机构为了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出台侧重监管教培机构的经营活动,二者指向根本不同。 C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旨在净化教育环境,推进依法治校,从而降低养育成本,落实“三孩”政策。 D . 教育部新监管司的设立和国家市场监售管理总局的监管处罚,有助于校外培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格局下规范发展。
    3. (3) 媒体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解读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陈公弼与苏东坡

    申平

    苏东坡刚入官场时,并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另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

    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时,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

    那天早上,东坡和往日一样上班,但见他身着锦袍,足蹬快靴,昂首走路,一副与众不同的模样。路遇同事,那个亲切的称呼便在耳边响起:

    “苏贤良,你早!”

    突然听见一声断喝,宛如狮吼:“住口,什么苏贤良!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

    东坡扭头。见是一个黑脸壮汉,别看个子小,眼睛却不小,目光凶狠,令人望而生畏。他立即认出来了,这是新任知府陈公弼,昨天他们已经见过面了。东坡不由得停下脚步说道:“大人,卑职这苏贤良的称呼,不是妄称。我曾经参加过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名列优等。”

    不料陈公弼听了,一双牛眼立刻瞪向他,厉声喝道:“你娃娃还嫩,懂个屁!”

    从这开始,东坡和陈黑子的战争就打响了。不但他起草的公文动不动就被那厮改得面目皆非,而且就连他下乡体察民情,写的有关《差役法》弊端的调查报告,也被陈黑子压起来不做回复。东坡又气又恨。这日,陈黑子召集开会,苏轼故意缺席,以示抗议。

    据说陈黑子暴跳如雷,当众宣布,苏轼无故不来开会,罚黄铜八斤,以儆效尤。

    就连一代宗师欧阳修也要让他三分的苏轼,却落到这样一介武夫手下,整天受这样的窝囊气,东坡心中充满怨气,整日借酒浇愁。

    这天夜里,东坡睡不着觉。他想起来到凤翔任职之前,当朝宰相韩琦曾经特意接见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苏啊,你去了好好历练,遇到什么困难,可直接写信给我。”东坡立刻起身下地,来到书房,点亮蜡烛,铺好纸砚,奋笔疾书……

    自从给韩琦的信件发出后,东坡再看陈公弼,眼神就有点儿躲躲闪闪。他心中有不安也有期盼,不安的是这陈黑子毕竟也没把自己怎么样,你却告了人家的黑状;期盼的是朝廷突然来人,宣布陈公弼因不关心百姓疾苦,加之打压人才而被降职。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结,东坡感觉更加痛苦。有时他想,人啊,活着怎么就这么累哟!

    不想陈黑子对东坡的态度突然好转起来,这倒闹得让他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也不知道是那封信起了作用,还是陈黑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几天后他才知道,原来是陈公弼主持建造的凌虚台马上要竣工了,要苏轼写一篇《凌虚台记》。哼,你牛,到最后还得来求老子吧!且看我如何借题发挥。

    “物之废并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当晚,东坡书房的灯火彻夜不息,他历数历代楼台兴废,指出当权者不过是忽往忽来的匆匆过客,只有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千古不朽。他写得痛快淋漓,一洗心中块垒。天亮上班之时,便把文稿交给了陈公弼。

    他猜想,要么这厮看不懂,要么这斯看懂了,东改西改,甚至弃之不用。他暗暗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谁知陈黑子却毫无动静,见面也不提此事,显得高深莫测。

    凌虚台终于落成了,这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台仪式。当红布揭开,东坡定睛细看,却发现自己写的文稿竟然一字未改,完全照刻。这使他感觉十分意外。

    这时,陈公弼笑吟吟地走过来,问道:“怎么样。看你的大作刻得还满意吗?”

    东坡慌乱点头称是。

    陈公弼又道:“你以诗人的眼光,借古讽今,为民请命,劝我多做好事,难得。你这个苏贤良,看来还真的不是白给的。”

    一提苏贤良,东坡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说道:“哪里,我娃娃还嫩,懂个屁!”

    陈公弼立刻笑了起来,看着他说:“怎么,你还真的记恨我呀?”

    东坡急忙争辩道:“不是这事,我指的是我写的那个有关《差役法》的报告,你为什么一直压着,不理不睬?”

    陈公弼说:“那个报告,你给我的第二天我就送上去了。你不知道就等于没送吗?”

    东坡一时语塞,又听陈公弼说:“你这个娃娃啊,年少名高,恃才傲物。我来凤翔上任时,韩琦宰相曾亲自交代我,要严格要求你,要磨磨你的性格。你前些天是不是给他写信了?嘿嘿,你这个小老乡啊!”

    东坡听了,又羞又愧,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赶快给陈公弼鞠了一躬,低声说:“对不起陈知府,是我错怪你了。”

    (选自《草原》2021年第2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节选自苏轼《陈公弼传》)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东坡和陈公弼争辩“苏贤良”不是妄称,并且写有关《差役法》的调查报告,说明他确实恃才傲物,有必要磨一磨性格。 B . 苏东坡写《凌虚台记》陈公弼不改一字,还称赞苏东坡为民请命难得,在对比中突显了陈公弼谦逊大度的特点。 C . 虽然韩琦在文中没有出场,苏东坡回忆他和陈公弼提到他的内容却推动了情节发展,侧面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爱惜。 D . 小说前面写陈公弼处处为难苏东坡,到后面才揭开真相,交代他这样做是为了磨炼苏东坡,情节的突转使小说跌宕起伏。
    2. (2) 在和陈公弼的交往过程中,苏东坡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
    3. (3) 小说取材于《陈公弼传》中的相关文字,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现实性的角度分析本文处理材料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大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张吉、王纯、丁玑、敖毓元、李文祥并以言事远谪,吏部主事储瓘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今皆弃之岭海之间,毒雾瘴气,与死为伍,情实可悯。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诛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

    吏部尚书王恕恳疏求致仕 , 不许。恕时有建白,众议谓业已行矣。恕言:“天下事苟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害。若谓已行不及改,则古之纳谏如流,岂皆未行乎?”恕遇事敢言。有不合,即引疾求退,上每温诏留之。

    刑部侍郎屠勋勘寿宁侯与河间民构田事,直田归民。勋上言:“食禄之家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而与小民争尺寸地,臣以为不可。”上嘉纳从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上谕各司大小诸臣曰:“朕方图新理政,乐闻谠言。除祖宗成宪定规不可纷更,其余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的,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B .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C .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D .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一项是(   )
      A . 籍田,古代一种仪式,皇帝率众臣亲自替百姓耕田,以示重视农业 B .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远至唐代就开始设立了。 C . 致仕,一般指正常退休,《尚书》言“大夫七十而致仕”,有疾者提前。 D . 温诏,指诏书言辞恳切,语气温和,能体现皇帝待人宽厚的一面。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的一项是(   )
      A . 马文升受到皇帝特殊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做法惑听。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 B . 储瓘提出,现在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最终说动了皇帝,巧妙地让张吉等五人得脱厄境。 C . 屠勋秉持食禄者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处理戚贵与民间的土地纠纷,固然是为了维护纲纪和皇家形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D . 皇帝重用贤良,广为纳谏,曾表示:一切有益于军国民生利益和国政治理的措施,除先皇成法不可更改者,均可经汇报后实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谓已行不及改,则古之纳谏如流,岂皆未行乎?

      ②怠荒 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 5. 古代诗歌阅读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诗人因与主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外放任杭州通判期间。②分(fèn):料想。③东君:主宰春天的东方之神。④阴机:阴谋、机巧。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分后下雪的反常物候,让身处江南的诗人颇觉罕见,遂即事写下所见所感。 B . 诗中“不胜威”“应惭”等词流露出对桃李的怜惜,对恣意逞威的春雪的厌恶。 C . 诗句引入梅花意象,以其不惧寒雪的特性,寄托特定遭遇下诗人坚贞的志节。 D . 诗人认为掌管节令物候的造物和东君心机难料,应备着寒衣,以防天气多变。
    2. (2) 作者在后两联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想?请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木题共1小题,6分)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商隐在《锦瑟》中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其中未直接写到人物的两句是:“。”
    2. (2)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把两种景象嵌入“”两句中,形象地揭示春光消融、时间流逝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3.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光之下江上景色的句子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宣示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文艺创作、视听空间,才能___________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______了。

    一段时间以来,业界有时对流量明星过度依赖、过度追捧,体现为影视剧集为其量身定制、综艺晚会为其打造秀场、网络平台为其热搜霸榜,滋生出“作品服务于个人”的错误倾向。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带来创作脱离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违背正确轨道。

    因此,以流量明星为中心的作品生产机制必须被整治。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的产物,(       )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________________、竭泽而渔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__________________,“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一项是(   )
      A . 正本清源  南辕北辙  好高骛远  假以时日 B . 追根溯源  南辕北辙  好高骛远  长此以往 C . 追根溯源  舍本逐末  急功近利  假以时日 D . 正本清源  舍本逐末  急功近利  长此以往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而且影视剧集生产容易演变为彻底的市场投机行为。 B . 不仅影视剧集生产容易演变为彻底的市场投机行为,而且“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就会横行。 C . 如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彻底的市场投机行为。 D . 如果影视剧集生产演变为彻底的市场投机行为,“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就会横行。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B . 将导致创作脱离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违背正确轨道的弊病。 C . 将带来创作脱离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违背正确轨道的弊病。 D . 将带来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 8. 语言文字运用II

    《世界人工夜空亮度图集》显示,全世界80%的人口生活在夜空辉光下。在经济学家眼里,夜间灯光作为人类活动的表征,_____。然而,在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眼中,人类对照明系统的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了“光污染”危害:日益加剧的“光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到天文观测研究,______。研究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迁徙鸟类和小海龟等因人造光的干扰,迷失迁徙方向,因为长时间在亮光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对人的视力、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也会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多疾病。有鉴于光污染的危害日益严重。国际上许多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_______。“暗夜保护”是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公益组织提倡的环保理念,意在寻觅或保护没有工业照明痕迹的暗夜星空。该理念倡导,在城市里因地制宜划定“暗夜保护区”,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能耗,改善照明环境,该亮则亮,该暗则暗,最大程度消除光污染。

    1. (1) 请在文章横线处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 (2) 请从材料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将下面《关于开展“暗夜保护”行动的倡议书》的正文补写完整,要求表达简练得体,不超过80字

      夜空是造物主给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馈赠。漫长历史上,浩瀚璀璨的星空曾激发了人类科学、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的无数灵感。,暗夜保护任重道远,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努力。

五、写作(60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毛泽东写过:“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人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当代教育家说:“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做最好的教育。”

    现实生活中,除了自己,还有无数的“他人”,很多时候我们也在“为他人”。

    请结合材料,以“做自己与为他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