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①《九章算术》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中国原始社会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的现象不包括(   )
    A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 . 私有制度产生 C . 成员共享劳动成果 D . 社会贫富分化
  • 3. 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是在(   )
    A . B . C . D .
  • 4. 鲁迅曾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 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 . 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 5.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的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给其子弟和臣属。据此可知,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
    A . 是宗法制度的基础 B . 构建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 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6.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为《秦朝形势图》,它可以用来学习秦朝的(   )

    ①社会风俗    ②疆域四至    ③周边民族关系    ④地方行政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下列哪一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为有用(   )
    A . 儒家 B . 墨家 C . 道家 D . 法家
  • 8. 商代,我国流行贝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铸造金属货币,铸币广泛流行。从贝币到铸币的演变反映出古代中国(   )
    A . 政治制度日趋完备 B .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C .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D . 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 9. 有学者认为:虽然秦始皇焚民间藏书,坑孟派儒生,只许士人学秦朝的法律制度,强调以吏为师;但是皇宫中仍藏有大量诸子图书,朝廷上也有博士官和儒生或传经或议论政事。由此可知(   )
    A . 儒学仍是秦朝的主流思想 B . 秦始皇采用多种措施维护统治 C . 秦朝走上了“内儒外法”之道 D . 秦始皇对儒学态度发生了转变
  • 10.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扇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造成北魏时期洛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B . 民族交融的发展 C . 均田令的推动 D .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 11. “武王(姬发)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
    A . 先代贵族 B . 功臣 C . 王族 D . 少数民族首领
  • 12.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说:“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了秦朝( )
    A . 实行严密的文书制度 B . 全面推行了郡县制度 C . 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 D . 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
  • 13. 春秋时,燕国势力进人辽河流域,东北地区的东胡族与华夏族的交往愈趋密切;齐国成为东方大国,汇东夷等族于其中;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则与今山西、河北、河南地域范围内的白狄、赤狄等民族相交融。这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加强 B . 民族交融的趋势得到加强 C .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 D . 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减弱
  • 14. 隋文帝后期,仆射(尚书省长官)专掌朝政。文帝末年出敕曰:“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评论大事。”这反映出当时( )
    A . 中央政务负担减轻 B . 仆射职权缩小 C . 相权受到一定打击 D . 君臣关系和谐
  • 15. 下图为某一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据图判断,这一“时期”是(   )

    A . 西汉 B . 西晋 C . 隋朝 D . 唐朝
  • 16.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强官员责任意识 B . 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 C .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D .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 17. 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的现象发生在(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B . 甲午战争之后 C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之后 D . 鸦片战争之后
  • 18. (2021高三上·洛阳期中) 商代官吏大多是以王室为中心的贵族,他们有的是“旧邦"的首领,而更多的是王室近亲建立的新宗,这些新旧贵族,有的受封在外地建成侯伯之国,有的在王室担任各级官职。这说明商代(   )
    A . 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 B . 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僚体系 C . 已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 D . 利用宗法关系来维护统治
  • 19. (2021高三上·洛阳期中) 明楼万历(1573-1620年)时期的吏部尚书张瀚曾说,其先祖在成化(1465-1487 年)末年以白银一锭购买纺织机床一张,后增加到二十余张,最后富至数万金,规模扩大数十倍,张瀚先祖能够大规模经营,说明明朝中后期(   )
    A . 纺织独城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B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 商人通过科举提高社会地位 D . 官商勾结社会矛盾尖锐
  • 20. (2021高一上·温州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质子制度反映了(      )
    A . 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B . 诸侯争端有效解决 C . 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D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二、材料分析题,共6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政府从永乐年间开始,直至明末,多次进行改土归流活动。云、贵、川等靠近内地的地区基本实现了同内地一样的管理方法,天启、崇祯年间,改土归流仍在进行,但明朝势力已经衰微,清顺治时,吴三桂进入云贵地区,就顺势消灭了不少土司,改置流官统治,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是在雍正朝开始的。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雍正九年,改土归流大概告一段落。在改土归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行政机构——府州县,由中央政府任命的知府、知州、知县代替世袭的土司(土官),同时设立军事机构——镇、协、营、讯,派兵驻扎.随后着手从事社会改革,取消落后的剥削方式以及种种陈规陋习;并且在西南地区开辟若干交通要道,使得内地与边疆的交往日益密切,先进的经济文化不断输入边疆地区。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改土归流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指出改土归流的影响。
  • 22. 为了治理好地方基层,加强中央集权,古今中外的最高执政者采取了诸多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央集权的元素。

    图1秦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的法令

    图2秦朝交通大道

    材料二:在中华帝国统治下,行政机构的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一直维护着乡村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美)威廉·古德《家庭》

    材料三: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四: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得以建立和巩固的原因。从材料二中提取传统乡村治理的主体并简评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 23. 读图旨要

    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危局,中国备阶层柏继起而挽救。首先是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等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1851-1864年)

    问题导引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救国方式上有何不同?

  • 24.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本着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指导思想,创办了包括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各个企业内部又自成体系,如汉阳铁厂就是集开矿、采煤、炼铁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兼学者和官僚两重身份的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相互配合,一起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诸如黄兴、宋教仁、李四光、刘艺舟等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或驰骋于疆场,或耕耘于科学和教育园地,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武汉获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汊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